《用疼互相寬容 ~以悔改帶出復和》

《用疼互相寬容 ~以悔改帶出復和》
◎ 作者:中心協談員 沈美華老師       『此篇文章也有刊登在長老教會的女宣雜誌第471期』

一個炎炎夏日,遠處看見路邊擺著一攤菜蔬水果,攤上放著一片包裝箱的紙板,寫著大字「自己種的不用錢,喜歡就拿回家!」感覺輕風吹起暖心的微笑,農家不是應該免費提供的,但表明的是不計代價成本、只送不賣。

恩典是來自上帝的禮物,賞賜給不配獲得的人

基督信仰裡特別能體會「救恩」是白白的恩典,凡願意接受的都可以得到。基督徒成長的過程中,會把人類的「原諒」和上帝的「恩典」連結在一起,我們與人的關係需求也會反映在與神的關係裡。但倘若我們輕易的將人的「原諒」與上帝的「恩典」連結成一個簡單的救恩,反倒讓冒犯者很容易相信饒恕是應得的、並不虧欠。

饒恕容易嗎?加害者能獲得原諒是加害者努力贏回來的 

在教牧輔導實務工作中,透過協談幫助受害者在創傷醫治的路上尋求「饒恕」,因為「饒恕」對於受害者的情感及身體的健康都有益處。我們也在教會各式的講台上常接收到勸勉受害者應該饒恕的教導,但建議犯錯的加害者應該做些什麼才值得接受這份「饒恕」的大禮?這樣的教導相對是稀少的。

「饒恕」容易嗎?「饒恕」就像是基督徒效法上帝對我們的饒恕,做出一個不再緊緊抓住別人對我們的冒犯不放的決定。在和平使者事工團隊《解決日常衝突》一書裡,強調「饒恕」包括「內心要素」與「和解要素」兩個部分:

一、「內心要素」指的是受害者願意將別人對自己的冒犯交給上帝。

  「饒恕」是你和上帝之間的事,它不以別人的悔改為條件。當受害者願意回到與上帝的關係來處理時,就能幫助受害者避免發展出苦毒的根,而能把自己預備好,在那一天對方準備好要悔改的時候,就能夠給予饒恕並享受和好的結果。

二、「和解要素」指的是加害者願意向受害者認錯與悔改,讓自己能從冒犯事件所造成的自我囚禁中解放出來。

這代表「饒恕」是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間的事,當加害者認錯並悔改,受害者就可以饒恕,使雙方能一起享受一段完全修復的關係。「饒恕」需要充足的「內心要素」以及「和解要素」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但如果加害者不悔改,受害者也因為完成了「內心要素」恢復與上帝的關係,而遠離冒犯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受害者可以帶著與上帝和好的心,等待有一日饒恕的時機到來。
 
婚姻外遇事件當事人應如何看待自己的犯錯與尋求饒恕

在處理外遇但願意恢復關係的輔導協談時,當事人常會出現這樣的聲音:

外遇回家者怒吼著:「我不是回家了,我不是已經在改變?」、「你為什麼要一直揪著我的錯誤不放?」、「不是說已經原諒我了嗎?如果真的原諒了,不就是好好生活從此不要再提了嗎?」、「我真的是受夠了!你就是這樣,我才會外遇的!」

在輔導協談裡看著夫妻當事人反覆地,將費力搭建的饒恕的橋樑拆毀。婚姻外遇受傷的雙方當事人可能有這樣的假設:「如果你是真的愛我,就應該原諒我的錯誤!」事實上,假設犯錯者認為自己本來就值得獲得原諒,那麼將會讓受傷的一方更不可能原諒犯錯者。饒恕絕非廉價的恩典,因此無論上帝賞賜我們多大的恩典,我們仍要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錯誤,加害者或犯錯的一方,應該努力為自己的錯誤和所造成的傷害負起責任,並採取悔罪的行動,願意奮力的贏得饒恕、挽回關係,努力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的行事與為人。

用疼互相寬容

每年三月第一個禮拜五為世界公禱日,全世界有 100 多個國家的基督徒參與,2024 年代禱的國家是巴勒斯坦,年度主題出於以弗所書 4 章 1 – 7:「我苦勸恁……用疼互相寬容」(I Beg You……Bear With One Another in Love),這一天是代禱、分享並用愛給予的日子。參與世界公禱日禮拜的過程中,內心很受激勵與感動,像是上帝回應我在教牧輔導的專業上,幫助因愛受傷的基督徒夫妻倚靠上帝挽回彼此的愛。在婚姻風暴中透過拆毀又重建的過程,體會神聖的饒恕所帶來的意義。上帝完全的接納我們進入罪人的行列,讓我們在上帝的面前得稱為蒙恩的罪人,因著蒙恩罪人的身份,我們自由地為自己的錯誤悔改並贖罪。願在寬容的愛中,以真實悔改的心點燃復和的盼望!

願你們平安

這段時日對台灣人,特別是雙北市的居民,尤其是萬華的居民,實在是煎熬的日子。每天的新聞報導,讓人心惶惶,不知道疫情何時可以真正的止住?

聖經約翰福音書20:19-23新譯版本「禮拜日黃昏的時候,門徒聚在一起,因為怕猶太人,就把門戶都關上。耶穌來了,站在他們中間,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歡喜了。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怎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靈吧!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不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不得赦免。」

在這段經文中所呈現的情境,當年的門徒們因著耶穌的受難,心中充滿了失望與恐懼,頓時失去了生活的重心與盼望,不知道如何面對未來以及整個大環境的威脅。觀看現在我們正在經歷的新冠狀病毒的襲擊,瞬間大家的生活變調,環境充滿著緊張與壓力,上班族變成在家上班,大多數的百姓幾乎都足不出門,深怕一不小心就被感染而被強迫要隔離。另外天天面對確診人數和因染疫而過世的報導,以及國內疫苗的短缺、醫療資源與病床逐漸出現不足等問題,都帶給人們說不出來的擔心、恐懼與悲傷,甚至有些人被觸發恐慌、焦慮,導致失眠、消化不良、心悸等身心狀況,這真是令人難熬!

在經文中,我們看見當年門徒們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時,耶穌來了,站在他們中間,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給他們看。我們可以感受到耶穌的到來,帶來了平安與同在的確據,當下門徒們的心情改變了,從恐懼害怕轉變為喜樂,從緊張擔憂轉變為輕鬆安心。聖經告訴我們,耶穌是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的意思:神與我們同在)的主,祂時刻看顧與保護我們,這位平安的主等候要施恩給尋求祂的人,甚至祂主動的來到我們的生活與環境中,賜下擊大的平安與盼望。

所以當我們因為疫情的各樣因素而感到有極多負面的情緒時,邀請您可以來到以馬內利的耶穌面前,將您的情緒、需要與想法告訴耶穌,安靜聆聽耶穌對您的回應,收下耶穌給予您保證的應許,您會經驗到情緒的轉變,再度有力量面對生活與大環境。

另外在經文一開始,說到「門徒聚在一起」,當我們在人生面對困境與脆弱時,我們需要有健康的支持系統,彼此可以互相傾訴、扶持等團契的關係與連結。雖然疫情期間是不可以有群聚,但是在這網路科技通暢的時代,我們可以善用不同的通訊方式:Line、Zoom、Google Meet等平台,邀請您所信任的關係網中的親朋好友、教會的小組員、領袖和牧者,透過網際網路彼此在空間相會、線上連結,不至於落單與被情緒和負面聲音困住,這會帶來彼此關照與鼓勵,讓彼此都有力量和好的心情迎向未來!

耶穌對門徒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怎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靈吧!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不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不得赦免。」」,耶穌不單單將平安賜給門徒們,祂更進一步差派他們要出去向世人分享這份平安,耶穌向他們吹一口生命的氣息、領受聖靈、賦予權柄給他們,使他們可以傳揚福音,彰顯神國度的真實,帶下祝福、捆綁一切仇敵的作為。

如今耶穌賜給我們生命與平安、聖靈大能與權柄,當我們領受、承載之後,祂要差遣您、我將這平安的福音分享出去,讓人們也可以聽見和經驗到耶穌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倖存者的哀歌

那些沒能殺死我的,使我變得更堅強!~德國哲學家.尼采

#METOO受害者–》倖存者–》得勝者
最近的性騷擾、性侵事件頻傳占滿社群媒體版面,無論是成人的創傷或是來自童年的創傷,經歷過生命中可怕事件的當事人視自己為受害者,他們帶著受害者受創的自我形象,面對過去的遭遇無能為力,對於現在的自己則喪失掌控感⋯。

受害的當事人經歷一段時間,甚至是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儘管生活沒有太大的改變,生活的考驗接踵而至,但他們仍擁有因應痛苦的能力,能避免被痛苦壓傷、侵蝕而失去自己,且在生活中遇到更大的壓力時學會後退一步,幫助自己站立。

#問題外化是改變的契機 當「受害者」視自己為「倖存者」時,就有機會在各種逆境中扮演積極的角色,而且變得更有力量!當事人將問題外化選擇與上帝站在一起,同心同行對抗共同的敵人!

「過去的__事件會影響我,但不能定義我」、
「過去的__事件會影響我的現在,但不能決定我的將來」、
「性創傷曾發生在我的身上,但不能與我劃上等號」

#倖存者的哀歌 雖然時間與現實的景況已不能回到創傷前的自己,但我們仍可以向神求:

「求你寛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詩篇39:13)

雖然逆境使我們挫折,生命的重大創傷幾乎壓垮我們,患難逼迫使我們在戰(fight)、逃(flight)、僵(freeze)、討好(fawn)等反應中痛苦著,但也逐漸在失衡的身心反應中學習與創傷共存。

「他雖失腳,也不至全身仆倒,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詩篇 37:24)

#得勝者的凱歌 倖存者在創傷與復原的過程中,以歌或禱告向上帝和其他人表達內心的悲鳴、不甘心、被惡待、遭受不公義,或在刑罰中經歷痛苦等,並渴望情況扭轉和得以平反,幫助自己逐漸成為得勝者。經歷逆境後的得勝者,能與各種資源連結,且能感覺自己是好的、是有用的,並伸手扶持那些與自己有類似經驗的人。❤️

#以基督的心為心以SFPC (註1) 的眼看世界
#SFPC (註1) 困擾失權改變發生
#有效能的助人歷程幫助案主心理地位改變
#我是助人者成為倖存者優質的陪伴!

註1:焦點解決教牧諮商(Solution Focused Pastoral Counseling, 簡稱SF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