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是我家之主

林炯甫、張碧菁夫婦是台北靈糧堂的全職同工,過去因著夫妻角色的錯置與家庭次序的混亂,婚姻關係幾乎畫上句點。如今,神的愛不但改變了炯甫和碧菁的生命,拯救他們的婚姻,重新建立家庭,並使用他們見證了神的榮耀,也成為別人的祝福。

變奏的婚姻

炯甫是家中的長子,從小對自我的要求很高,也很在意別人的看法。碧菁在家排行老三,父母因家裡孩子眾多,教導「凡事要靠自己」;從高中起就半工半讀的碧菁,雖然很早就獨立,但卻迷失在物質享受的錯誤價值觀中。
當兵前,炯甫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碧菁;在他眼中,碧菁獨立、聰明、賢慧、體貼,並且很善解人意。一退伍,倆人就奉子結婚,因著岳父母心疼兩人的生計,年輕的碧菁未顧及炯甫的感受就搬回娘家住,炯甫在岳父開的洗衣店幫忙工作,一待就是八年。因為寄人簷下,每當炯甫和碧菁意見不合時,只能壓抑情緒一味容忍妻子,不懂得如何溝通,導致夫妻感情隱藏許多無形的炸彈。
炯甫後來開了一家文具店,卅歲就當老闆;八年後結束經營就從事玩具業務的工作。而碧菁因為開店時很賺錢,就買房,買車,買名牌;之後又進入保險金融業,第二年年薪就破百。然而,業務工作壓力和工作量很大,她便以過度消費來滿足、犒賞自己,錢賺了雖不少,卻存不到錢。起初炯甫雖不高興,卻不敢多說甚麼。
「那時我們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家中經濟壓力很大,她的保險業務很忙、收入也多,她常常自做決定,更強勢,對我很不尊重,家事幾乎都由我一手包辦;加上兒子國中進入叛逆期難以管教,我的脾氣越來越暴躁……」炯甫心中充滿許多委屈、無奈、壓力和憤怒,開始常常對妻小口出惡言,甚至是咒罵,造成夫妻許多爭吵、互相猜忌。
錯誤的夫妻角色與混亂的次序──碧菁主外,炯甫主內──碧菁卻覺得理所當然;長期下來的結果就是彼此痛苦折磨對方。兒子感受不到家中溫暖,國中起就開始打架滋事。

危機與轉機

危機就是轉機。碧菁回想當時的光景:「我三天兩頭跑學校、警察局,甚至法院;兒子的事越來越嚴重,讓我不知所措,幾乎要崩潰。同事帶我到台北靈糧堂婦女小組,在詩歌中我淚流滿面,深刻感受到神的愛。一直以來我都是靠自己,如今我可以把勞苦重擔卸下給耶穌,藉著讀聖經、禱告,祂成為我的依靠、力量與隨時幫助;我的心得著平靜,也能用不同的眼光去看我的孩子,並且愛他。」
二○○四年碧菁受洗後,就和小組姊妹更迫切為孩子與丈夫炯甫能接受耶穌禱告。剛開始,炯甫對碧菁所認識的這位神有多厲害,都不以為然,總是跟碧菁唱反調,從不跟她和孩子去教會。
二○○八年炯甫工作遇到了瓶頸,居然答應碧菁的邀請到維正東琳小組。他說:「在小組我感受到弟兄姊妹的熱情關心,聖經的話不但鼓勵了我,更觸摸我的心,每週五晚上成了我最盼望的小組時間。我好喜歡來小組,小組的兄姊比我的家人還關心我,小組長更是我生命中遇見最好的兄長,他不但關心我還教導我很多真理;在這個屬靈的家中我是被愛被接納的。」同年底炯甫便受洗歸入主名下。

家庭風暴再起

然而,夫妻倆雖然信了主,生命也逐漸被神的話更新改變,但夫妻錯誤的角色已存在廿幾年,兩人關係不僅進展有限,甚至越來越不好。碧菁因為感受不到炯甫的尊重、愛與疼惜,夫妻關係的破口就如同雪球越滾越大。
二○○九年三月,在一次爭吵中,碧菁帶著三個孩子搬離了與丈夫相守廿年的家,滿腦子就是「一定要離婚」,無論家人、姊妹、區長和區牧怎麼勸,她都聽不進去。他們只能表面尊重她的決定,但在背後仍不斷為她禱告。
炯甫根本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他被痛苦緊緊捉住,對碧菁充滿苦毒怨恨與憤怒,很不諒解她的所作所為。這也是他人生最低潮的時期。縱然如此,家庭破碎、身心俱疲的他,仍然來到教會。在牧者小組長和弟兄姊妹們的愛與接納、不離不棄的關心陪伴、迫切禱告下,神興起環境調動萬有,用祂奇妙的方式不斷的光照炯甫,並且賜下安慰和盼望。

將婚姻及生命主權交給神

主讓我看見自己雖然信主,仍然自己作主,以自我為中心,活在肉體血氣情慾中。最重要的是我始終沒有真正饒恕碧菁。主耶穌要我真正的饒恕碧菁對我許多的傷害,不再怨恨苦毒咒罵,放下我的不安全感帶來的恐懼、掌控,暴怒;把我的婚姻家庭交給耶穌,不要一直活在過去誰對誰錯的善惡樹上,而要活在現在的饒恕與愛的生命樹上。」炯甫轉眼定睛耶穌,在神面前認罪,悔改。
當炯甫真正放手把婚姻與未來都交託給主時,他的心忽然平靜下來了,身體的狀況也漸漸改善,不再靠藥物才能入睡,更奇妙的是碧菁也被神改變了。
分居的那段時間,碧菁雖然非常軟弱、孤單與混亂,但唯一不變的就是仍然緊緊抓住神。她說:「我還是會去教會,因為我知道我不能離開神,在祂裡面我才有出路──我雖軟弱主剛強,我雖混亂主清楚──主耶穌愛我,祂會憐憫我,拯救我!」
碧菁必須一手包辦洗衣燒飯、照顧小孩、整理家務,才體驗到過去炯甫的辛苦,為家的付出;又因父親癌症末期,感受到人生的無常有限,家人活著的時候要彼此珍惜,剛硬的心漸漸柔軟下來。
有一天主日聚會後牧師呼召,要大家禱告聆聽神的心意,碧菁聽到神說:「孩子,我是合一的神,我要你與炯甫和好,且不可發怨言。」神光照碧菁經營婚姻不是靠人,而是靠神,因為人的愛太有限了,沒有一個丈夫或妻子是完全的;接著又對碧菁說:「跟隨我吧!用我的方法解決妳們夫妻的問題。」神的愛與神的話大大安慰碧菁在婚姻中所受的傷害和不滿,也釋放她心中的苦毒。神又光照碧菁要為之前在婚姻中錯誤的夫妻角色認罪悔改,求神赦罪,並請求炯甫的原諒,請他回來一起同住。
因著神的憐憫,炯甫和碧菁一家奇蹟式的團圓了。

恢復屬神的夫妻角色

復合後,兩人也和從前不一樣了。碧菁由於分居期間開始做家事,不但甘心樂意享受為家人愛的付出,並且從購物狂變成了省吃儉用,有時還會反過來提醒炯甫別亂花錢。神也開始改變炯甫廿年錯誤的內在信念系統與價值觀,以及個性、脾氣,不再口出惡言、說髒話。炯甫由裏到外完全改變,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炯甫說:「神光照我,雖然我受了許多委屈及壓力,但夫妻錯誤的關係及角色需要回到對的秩序中。我有責任,不能都怪碧菁;我必須勇敢做頭、做決定,有擔當,不能再逃避責任把問題丟給碧菁一個人去面對。神也光照我過去對待妻子的方式和態度是神不喜悅的,我需要認罪及悔改;要對妻子愛護、保養顧惜,用她喜悅的方式愛她,不是我自以為的方式。」
神不僅醫治了炯甫的身體,也醫治他在婚姻中受傷的心,更恢復他的自信心與價值感。神的愛火點燃了他的心,讓他懂得如何愛與關心妻子、孩子;也改善他與媽媽及弟弟、妹妹的關係,更迫切想將神的愛傳給他們。

服事中經歷神的恩典

復合後的隔年──二○一○年六月,夫妻倆承接了小組。被按立小組長後,炯甫自義、驕傲、自以為是的老我個性又開始復萌,而小組裡,有的夫妻爭吵要離婚,也有位姊妹和媽媽罹癌,人數從六、七人降到只剩四人,甚至發現兒子也染了毒癮,炯甫再度崩潰,脾氣引爆,家庭和夫妻關係又亮起紅燈……
二○一二年十月,他們參加恩愛夫妻營,在神饒恕的大愛中,再次彼此饒恕;接著又在甜心小組和談心成長班,持續一年跟著同質性的夫妻一起學習。從真理的教導以及老師牧者的榜樣,炯甫和碧菁的關係被修復,學會溝通的技巧,真實表達心中的感受,彼此的關係也更透明,更敞開。
炯甫形容兩人的關係:「神幫助我們恢復了家中正確的夫妻角色及次序,我負起責任,用神的愛來愛碧菁和孩子,我們的感情好像回到剛結婚的時刻。以前看對方就討厭,現在想多去呵護她;以前除了吵架否則都懶得說話,現在卻是無話不說,常常彼此分享神的話,用神的話互相祝福、代禱。」

在家庭與小組中見證神榮耀

在一次小組長月會中,神把教會家庭事工的需要與裝備負擔同時放在炯甫和碧菁的心中,兩人就為此同心禱告尋求神,並全心擺上學習裝備,也藉著在家庭事工的跟課學習,在小組中操練分享。
「施比受更有福」。當炯甫和碧菁服事神時,神就賜福他們。家裡的氣氛因著兩人關係的改變,也變得和諧。「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也轉向父親」,十年來讓夫妻倆最擔心也很頭痛的──家中唯一還沒受洗的兒子,不僅回家同住,並且穩定工作,在感受到家庭溫暖後,心也變得柔軟。二○一三年十二月廿八日兒子終於受洗歸主,上帝的救贖大能再次顯明,讓炯甫和碧菁非常感恩。
在小組中,也看見上帝的榮耀作為。炯甫雖然不很會讀經和禱告,但在小組中很願意真實敞開自己的生命,承認個人的軟弱;因著在家庭事工學習,使他更有愛心、耐心和同理心去關懷堅固弟兄,讓他們也感受神的愛。所以當教會缺少招待同工時,他們很火熱,如今有六位組員固定參與在主崇招待服事。
碧菁則成為炯甫的幫助者;不管在家裡或是在小組、教會,她都順服尊榮炯甫,尊重他的決定。碧菁說:「生命的改變不只是宗教,必須是真實生命的關係。」哥林多前書十三章7節:「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讓她深刻體認到維繫夫妻和家庭的關係是要靠神的愛,因「神的愛是永不止息」。
神的愛,讓炯甫和碧菁的夫妻關係真實活在神和人面前,見證了神的榮耀。如今,兩人在服事上彼此配搭,夫唱婦隨;「基督是我家之主;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把一切榮耀歸給愛我們的主!」正是他們共同的心志和宣告。

重建幸福婚姻

婚後我在岳父家工作六年,因為寄人籬下,每當我和太太碧菁彼此意見不合時,我就會壓抑情緒,夫妻之間隱藏許多未爆彈。後來我開了文具店,三十歲當老闆的我很滿足,但因文具店連鎖崛起和市場景氣下滑,收了文具店轉行當玩具業務,碧菁進入保險業。當我們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後,家中經濟壓力很大,太太工作忙收入較多,就常常自做決定,變得很強勢,而家事也就幾乎我一手包辦。在錯置的夫妻角色中,我心中許多委屈、無奈、壓力和憤怒,加上兒子進入青少叛逆期難以管教,我的脾氣變得暴躁,常對妻小口出惡言,夫妻感情越來越不好,不停地爭吵。

碧菁信主後,告訴我說這位神有多厲害,我非常不以為然。直到工作遇到瓶頸,她邀我去小組,弟兄姊妹熱情地關心我,聖經的話也很鼓勵我,更觸摸到我的心,我感到被愛與接納,就在97年底受洗歸入主名下。

雖然信主,夫妻角色已錯置廿幾年,98年3月碧菁實在無法忍受我的咒罵和對待,帶著三個孩子搬離,而且堅持離婚。我無法接受,心中充滿苦毒,後來身體出了狀況,遭逢人生的最低潮,但我仍拖著疲憊的身心到小組和教會。這段時間,牧者、小組長、弟兄姊妹們對我的愛、接納以及陪伴,讓我經歷最真誠溫暖的關懷。

之後神興起環境,不斷地光照我,讓我知道在主裡面,我的家仍是有盼望的。當我真正放手把婚姻與未來都交託給主時,我的心平靜下來,身體狀況逐漸改善,更奇妙的是碧菁也被神改變了。神讓我看見夫妻角色需要回到正確的秩序中,我有責任做頭、做決定,不能把事情丟給妻子一個人面對。過去我對待妻子的態度是神所不喜悅的,我為此認罪悔改。對妻子本該愛護保養顧惜,用她喜悅的方式去愛她,不是我自以為的方式。

神不只改變我錯誤的信念和價值觀,連我的個性脾氣口舌都跟著改變,惡言惡語都不說了,身體全然得醫治,不需要倚靠藥物入眠。去年六月我們夫妻按立為小組長,在服事的過程中,我的老我又出現。去年十月,區牧鼓勵我們參加濃情蜜意夫妻營,原本很抗拒,不想面對夫妻間許多隱藏的問題,又怕自己會在營會裡爆炸或崩潰,最後在區牧的勸導和堅持之下報名參加。

營會中我學習真實表達心中的感受,將多年來累積的怨恨、苦毒全釋放出來,經歷饒恕。之後參與甜心小組、談心小組,持續一年與同質性的夫妻一起學習;真理的教導和教師們的榜樣,幫助我們在安全的環境下修復關係。以前覺得講話何必麻煩,後來才發現真誠的溝通需要技巧──目光相對,牽著對方的手肯定讚美;在這樣刻意操練下,我和碧菁現在無話不說,透過溝通讓我們的關係更透明敞開,神幫助我們恢復了家中正確的夫妻角色及次序。我也懂得如何愛碧菁與孩子了,我們的感情好像又回到剛結婚的時刻。感謝神!祂改變我們的生命,挽救了我們的婚姻,重建我們的家庭。

靈糧夫妻營─重燃起初的愛

結婚十六年來,在別人眼中,我先生敬畏神、心地善良、樂於服事神,也分擔家務及照顧小孩,我們算是感情滿好的夫妻。不過因為個性差異及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倆對孩子的教養觀念差異很大,加上當時生活忙碌又要牧養小組⋯⋯當面對因為腸胃不適而常常不上學的國三女兒,開始有了愈來愈嚴重的口角。在營會前一週,心中不滿的情緒終於爆發,我對先生發了很大的脾氣,他甚至覺得我精神出了問題,還上網查證是否需要看精神科。先生原本想打退堂鼓不去夫妻營,但我認為既然報名就應該參加。

「靈糧夫妻營」課程是經過禱告精心安排的,從營會一開始,我便感覺氣氛(聖靈的帶領)很不一樣!藉著詩歌敬拜、遊戲及課程設計,我們可以很安靜認真的思想、面對雙方差異及衝突點。當時我就向神禱告:我願意降服,讓神再次調整我們夫妻的關係。因為我們倆雖然都是基督徒,也很愛家,但許多處理事情的看法、觀念還是很不同,即使多數時候雙方可以理性相處、相安無事,但一急起來,有時也會擦槍走火!雖然事後表面和好,但其實心理上,雙方並沒有真正接納對方。

然而參加「靈糧夫妻營」,讓我們可以有時間談心、欣賞彼此、讚美對方及尊重差異,深刻體認「處理彼此的感覺及標明感覺」的重要性,這讓原本有著壓抑感覺特質的先生願意看重我的感覺,體諒並瞭解為什麼有時我會有情緒化的反應。此外,營會中的夫婦講員都是用生活中真實的例子來示範講解,讓我們非常感動及震撼。尤其,當每對夫婦彼此在神面前認錯及饒恕,更是讓人淚流不止。是耶穌基督偉大的愛,讓每對夫妻可以謙卑、真實地彼此接納及相愛。營會結束後,還有一年的夫妻甜心跟進小組,定期聚集觀看黃維仁博士的「親密之旅課程」。

我發現先生改變很多,不但更願意幫我做家事,也比較能體會我的感覺,漸漸地,我們倆對教養孩子的差異縮小許多,原本存在的許多問題也迎刃而解,全家相處更融洽,這些轉變都要歸功於參加了夫妻營。誠摯鼓勵大家踴躍報名「靈糧夫妻營」!

(作者為萬華福音中心小組長)

重新燃起愛的火苗

我與外子結婚已將屆滿卅九週年,從年輕到年老,早期的濃情蜜意漸漸煙消雲散,只覺得中老年生活大概就是如此。幸好,看到金門縣政府家庭教育中心辦的「濃情蜜意到白頭」婚姻教育活動,於是就和外子商量一起去參加。課程讓我們收穫很多,頗有助益於婚姻及家庭氣氛的營造,我們因此學到了一些「撇步」:

一、「愛情銀行儘量多存少提」

通常,我們要求另一半幫忙或批評他時,情感帳戶如同提多進少或只領出不存入,當存款越來越少,爭執又越來越多,感情自然會越來越冷。而愛情帳戶要存入什麼呢?外子寫的經典句是:「老婆你是我最愛讀的詩篇,讀妳千遍也不厭倦。」

二、經常使用五種愛的語言

(一)肯定的言語:
讚美的言語要具體,如:「你把那麼髒亂的庭園整理好感覺真清爽謝謝你」或「你跑那麼遠去買水果,難怪看起來比較新鮮可口,辛苦了」。
(二)服務的行動:
盡量找機會服務對方,如幫忙提東西,幫忙做家事,幫忙找資料、幫忙跑腿等,讓對方有「被疼惜」的感覺。
(三)送禮物:
禮物不在於高價而在於真情,一包零食,一本書,請看一場電影或一頓佳餚,皆可讓另一半高興久久。
(四)精心時刻:
如兩人獨處談心時間、散步時間、出遊時間,最好規劃為固定時間,讓雙方都期待它的到來。
(五)身體的親密:
心情親密了,身體自然親密,一個擁抱、一個親吻就是簡單易行的身體親密!

三、「處理好心情再來處理事情」

許多夫妻雙方唇槍舌戰,甚至冷戰多日,事情還是沒得到解決,老師說,不管男人女人只要「感覺──奇蒙子」對了,一切都好說,「先解決心情再來解決事情」一點都沒錯!
我曾經因為每天家裡和工作兩邊奔波,因此期待老公體恤我因工作和短期進修,在家時間不多,他能夠分擔些洗碗的家務。但當他聽到我沒有時間洗碗的顧慮後,隔天居然跑到電器行買了個大洗碗機回來,洗碗機佔地方不說,也因為沒有正確操作,等我整期研修結束回到家,發現每個碗盤都是一層黃垢!其實從這件事中,我哪裡是要他買洗碗機,我只是希望他口頭安慰我平時的辛勞,以及我不在時多分擔一些而已。
兩天的研習就在輕鬆有趣的氣氛下結束了,大家更體認到健康幸福的婚姻一定要經營得法,感謝金門縣政府家庭教育中心的規劃策辦得宜,更要由衷的感謝葉嶺楠、羅梅玉賢伉儷老師兩天辛苦賣力的授課,讓我感覺原本結婚近四十年將熄滅冰冷的愛之火苗又重新燃起,真是太棒了。

夫妻合一的要訣

婚姻是上帝對夫妻的祝福,而領受上帝對婚姻生活祝福的關鍵,就是夫妻的合一。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4)。」這是聖經討論婚姻中夫妻關係最重要的一節,也是最直接建立婚姻核心信念的經文。首次出現的地方,就是世紀婚禮中上帝的祝福──創世記第二章,用豐富的方式記錄了亞當、夏娃的被造及婚姻設立的過程,當上帝為他們主持婚禮時,只用了這一句話祝福他們,也成為他們建立婚姻生活的最高指導原則,而這原則就是夫妻的合一。
        當耶穌在世傳道時,法利賽人質問他關於休妻的事(太十九、可十),現代的學者則把研究焦點放在耶穌對離婚事件的看法;當時法利賽人質問耶穌,給耶穌一個兩難的問題,好讓他們得到控告他違反律法的把柄;現代人研究耶穌的教訓,希望從耶穌的話裡找到可以離婚的理由,或是除外條款,筆者不願以「是、否」的回答來決定離婚的問題,這也不是本文希望討論的重點。筆者想要說的是,耶穌如何回答那些法利賽人?祂的立場根據是什麼?

婚姻是極慎重的事

        耶穌提到起初(上帝設立婚姻之時)是怎樣,祂再次引用創世記二章24節,因為那是婚姻的最高指導原則;當耶穌的論說告一個段落前,門徒似有所悟的說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話:「人和妻子既是這樣,倒不如不娶(太十九:10)。」耶穌說:「這話不是人都能領受的……(太十九:11)」;筆者對這段對話的了解是,門徒聽懂了耶穌對法利賽人的回答,按他們的了解,從摩西的律法中看見,似乎有一些但書條款,給了妻子休書,就可以休妻;但是耶穌的解釋完全不一樣,第一,耶穌重申婚姻制度設立之初的原則(太十九:4、8);第二,耶穌把一般人認為可以離婚的原因都列為犯罪行為(太十九:9),可見耶穌的標準非常嚴格,難怪門徒會說,這麼麻煩,還是不要結婚比較輕省。
        今天有非常多人,害怕婚姻變質、出問題、害怕不再有愛的感覺,問了許多「如果……」的問題,但是,仍然迫不及待的結婚;筆者夫婦在情愛工作坊(單身課程)中,三不五時的提醒、鼓勵弟兄姊妹,不論年紀多大,結婚之前一定要上婚前輔導;去年,情愛工作坊「成果豐碩」,十一月課程結束,到現在為止,已陸續有七、八對訂婚、結婚了,心中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人家的喜事我為什麼要擔憂呢?前年,離婚的人當中有四分之一結婚不到兩年。

建立面對困難的法則

        筆者多年累積的經驗發現,有許多婚姻問題是可以預防的,預防的時機就是在婚前,上婚前輔導。筆者的婚前輔導學員中,結婚後遇見困難、挫折的也不在少數,這樣是否「婚前輔導」就沒有效果了呢?筆者認為婚前輔導的效果不在於他們不遇見困難,在於他們在困難之中,如何生存、如何渡過、如何得勝;因為我們應用了上帝設立婚姻的最高指導原則──二人成為一體(合一);在婚姻關係中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放在「合一」這最高指導原則下檢視一番。
夫妻若自結婚以來,要朝向「合一」邁進,必需要正視兩件事:

第一、離開父母
        「離開父母」是影響夫妻能否「合一」的第一個關鍵因素;若是沒有離開父母,年輕人就沒有成長的機會,就沒有自己承擔決定後果的機會,當然,他們就需要放棄一些既得之利益,諸如,住在家裡、吃在家裡,不必負擔任何費用也沒關係,或生了孩子之後,請父母照顧,還可得到半價優待,甚或費用全免。這似乎忘了生兒育女是父母的責任,而不是祖父母的責任。
        若從長輩的角度來看,父母愛孩子常是無條件、無保留的給予,但卻忽略了孩子們是否想要、需要?對兒女(大人)的生活不放心,事事垂詢、件件關心,但卻不一定得到感恩的回饋。筆者鼓勵長輩,當你的兒女成家後,你需要自我心理建設──(1)上帝託付你的責任已了(2)兒女需要一個成長的空間及機會(3)他們需要學習承擔自己行為、承受決定的後果(4)辛苦多年,現在應可以好好享受自己夫妻兩人的關係,有所謂少年夫妻老來伴,不是嗎?
        多位屬靈前輩都提醒準新人,或家有長輩的夫婦,不要忘了對父母親的照顧,及怎樣的照顧、回饋父母是合宜、恰當的,這就是在考驗夫婦間關係的成熟度與合一了。

第二、與妻子連合
        「連合」原意就是黏在一起,若我們從反面來思考,有那些因素使夫妻不能黏在一起呢?有那些因素會讓合一關係產生裂痕,甚至被破壞呢?我們常會注意許多嚴重的事,但筆者在此卻要舉件小事來說明。
        在婚姻生活裡,有許多生活的經驗若沒有妥善的面對,常會在彼此心中留下陰影,而這陰影漸漸會成為地雷,侵蝕二人的關係。地雷區的特徵是什麼呢?最明顯的就是:那是兩人不能談、不能碰的話題,怎麼知道不能談呢?因為一談就吵架,一談就無名火起,一談氣氛就僵了、壞了,所以就不談,繞道而行,漸漸夫妻間已沒有能談的話題了,因為彼此之間到處是地雷。

學習處理衝突與差異

        有些夫婦的地雷區是他們的錢財問題,夫妻兩人生活背景、成長習慣都不一樣,對金錢的看法、用錢的習慣自然有異,而「錢」這議題卻是婚姻中非常敏感卻是需要好好面對的,也許是因為怕麻煩,也許是因為自己的不安全感,也許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衝突,或不知如何面對彼此的差異。
        許多人都用簡單的方法處理夫妻間錢財的問題,只要彼此不干涉,個人對家庭該拿出多少,有一個共識之後,就不要去干涉對方如何使用他/她所賺的錢。這種方式僅能維持表面的和諧,也只能依據自由心證、個人良心而行,也把上帝對婚姻的最高指導原則改為「二人成為一體,除了錢以外」;只要加了一項除外條款,我們就可以隨著時間、關係的變化繼續增加第二、第三項除外條款;夫妻合一嗎?沒聽過,因為當中有太多的除外條款了。

從表面到內心深處

        筆者夫婦也經驗這種磨合過程,我們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差不多,但是兩人對金錢的態度、反應是截然不同;內人是非常的節省,但被我稱為苛刻;我是非常的隨性,在她眼裡是非常的浪費;可想而知,在我們結婚的前幾年冒過不少火花、衝突;幾年下來,我們處理的層級從用錢的表面,進到內心的深層問題。
        內人不用錢是因為怕以後缺乏,甚至看錢重過人、物的價值重過人的價值。這幾年來,我發現我有兩個問題,一個較淺的、簡單的,就是我對「錢」的價值沒概念;第二個問題比較嚴重,那就是當我花錢購物時,所買之物不一定是我的需要,可能只是我想藉著買該物品,証明我有能力,以填補心中的不安全感。因為我們以「合一」為我們關係的最高指導原則,一則,我們能有智慧的解決了我們關係中的緊張,二則,我們內心深層的問題也得了醫治。今天在我們家中,我負責記帳,管理家中的收支,並且是我們家庭一些物品是否要添購的最後決定者。

彼此尊重

        當我們發現任何不能談的地雷出現時,我們不是迴避不理,而是更應感謝主,給了你們機會面對,因此,就祭出「合一」的最高指導原則,再求主賜下智慧;若是如此,相信你會看見上帝賜給婚姻「合一」的祝福是有多麼大的恩典。在神的原則下,夫妻各自有不同的學習重點,但是有一件事,是夫妻共同要學習的,根據以弗所書五章33節、彼得前書三章7節,我們可以發現這共同點──敬重(尊重),不論我們夫婦間有任何衝突,在追求、護衛合一的目的下,敬重(尊重)對方的心態,可以讓我們在不必委曲求全的情形下不斷的朝向「合一」的目標前進。
        筆者夫婦目前在用錢的事上,大都能很快達到共識,若是有不同意見,我們按彼此尊重的原則,常以「合一」來檢視,面對彼此差異、看法不同時,我們處理的方式是暫時不行動,繼續討論到有一致的共識;從我們實行這原則以來,我們至今還有一件事情,仍在討論的過程之中,已歷時十年有餘,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買車」的事,為了不破壞合一、尊重配偶,想買車的人,不冒然行動;不想買的人,也不會一味否定,總存了尊重的態度,也聽聽對方的想法、意見。這幾年來,我們還是沒有買車,我們還是常常談這事,其中也沒有委曲的感受,就因如此,我們反而領受了許多的恩典,要服事時,同工總會想到要來接我們,甚至現在參加主崇都有便車可搭。總總跡象看來,有沒有車已不會在我們夫妻之間造成問題,雖然至今我們仍常常討論這事,因為我們在合一最高指導原則下,彼此尊重。

婚姻,我們準備好了

婚禮只是個開端,進入婚姻之後的互動關係才是婚姻的本質,而這將會是一項永無止境的課題,需要兩人不斷用心且認真去經營。

為期八週的「婚前輔導」課程結束了,這並不是我上過最長的課程,但卻是我這些年來上得最認真的課程。每次的課前作業、聽課、小組討論,還有課後兩人分享及功課,每一項都需要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特別是兩天一夜的溝通營,不但需要精神的集中力,更需要體能的持續力!

面對「婚輔」這名詞,是既陌生又緊張,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通過婚輔的考驗。為此,我還特別去找了一部叫做「結婚糾察隊」(License to Wed)的電影來看,希望能夠在上課前多了解一點什麼是「婚輔」。電影中男女主角在結婚前,必須通過牧師所設計的各種課程,得到牧師認可後,才會為兩人證婚,這就是一開始我對婚輔的印象及想法。

進入課程後,我才慢慢意識到課程設計帶來的衝擊及改變。一開始,婚輔老師便帶領我們更深入的認識彼此,讓我們了解聖經如何描述男人與女人的關係,以及神如何看待婚姻。在每一堂課讓我感到特別的,就是婚輔老師們的真情見證。他們以自己多年的經驗,在眾人面前與配偶真情互動,將婚姻中所遭遇過的狀況,如實擘開呈現在我們眼前。現場我們所感受的情緒波動與張力,是如此感同身受且印象深刻,絕非任何戲劇及電影可以比擬。藉由老師們的示範分享,讓我們清楚看到婚姻關係中最真實的部分,跟著那樣的過程,我們兩人也隨著真誠的互動及分享。

在電影中,男女主角通過種種的婚前考驗,來到了婚姻的大門──婚禮,通過婚禮、進入婚姻,電影就以Happy ending結束了。但老師以自身的婚姻經驗告訴我們,婚禮只是個開端,進入婚姻之後的互動關係才是婚姻的本質,而這將會是一項永無止境的課題,需要兩人不斷用心且認真去經營。

婚輔老師們竭盡心力的分享及示範溝通,就是為了讓準備進入婚姻關係的我們,能夠去理解、感受婚姻中真實的一面。溝通的課題,在兩天一夜的溝通營來到了巔峰!在營會中,婚輔老師們示範了如何向伴侶表示欣賞肯定與讚美,卻也真切的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憤怒的情緒;同時小心翼翼的引導著我們,讓我們在分享、表達最深層的負面情緒時不致失控,進而讓另一半明白彼此的心意,達到有效的溝通。

溝通營會中,我曾經非常猶豫要不要說出我心中真實的想法,擔心情緒的波動會將我吞噬,使我無法正常的思考,迷失於不滿的情緒中;更擔心說出這些想法,會影響彼此的關係。但藉由老師的引導和環境的營造,我嘗試分享隱藏我心中的事情,同時明白負面情緒是可以透過溝通被對方理解、被接納的。結果證明我們對彼此的內心想法,有了更深的體會和連結,更加了解彼此,接納對方的不完全,也對彼此更有信心。

曾經與一位已婚同事提起婚輔課程,他問我:「上課有用嗎?這種事不是要結了婚以後才會知道?」上完課後,我會肯定的告訴他:「真的有用,婚輔課程確實有幫助。」透過課程,我們已經有了完整的心靈裝備,準備好在未來的旅程中,共同面對人生的風雨,在神的愛裡,我必不懼怕,我們愛,因神先愛我們,上帝與我們同在。

婚姻,我們準備好了!


(作者為臺北靈糧堂婚前輔導課程學員)

超級震撼的婚輔課程

我在教會聚會已一段時間,亦參與牧養團隊,過去時常都會聽到一些關於婚前輔導的資訊,知道教會有提供婚前輔導的課程,因此對課程大綱並不陌生,在進入交往一段時間之後,兩人就決定一起報名參加婚輔課程。

第一次上課時,講師們一對對的自我介紹,勉勵我們能夠「順利」度過這8週課程。當老師要我們分享自己對於婚輔課程的期待時,記得自己寫下很希望能夠對彼此有更深的認識,也能有更多共同的朋友。
婚輔課程給我的第一顆震撼彈,是關於我們自己的原生家庭。從小我生長在一個健全的家庭,親子的關係還算不錯,但是我沒有想到進入婚姻之後,要很有智慧的去經營和原生家庭的關係與界線,若是關係太緊密,會影響到自己未來新成立的家庭,無法真正的「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成為一個新的家庭;但是若結婚之後,越來越疏離自己原生家庭,可能會失去了上一代的祝福,這也不是神對家庭的心意。在婚輔課程最棒的地方,在於有許多成熟的前輩們的生命分享,有些甚至都快可以當我們的父母了,他們願意自我揭露分享關係上處理的智慧,使我獲益良多。以原生家庭來說,老師就分享說要不斷幫另一半做好球,讓另一半在自己父母心中形成的好印象,這樣有助於建立關係。這些都是過去未曾思考的,卻是老師們給我們最棒的身教與經驗傳承!

另一個震撼彈是在溝通營。故名思義,知道「溝通營」就是要教導「溝通」,但是在第一天晚上的談心時間,竟然要我在老師及其他同學面前和女友溝通,對我們來說真的是非常震驚…。然而,當我看到老師們以身作則,在我們面前敞開、甚至用眼淚真誠溝通他們夫妻自己的問題,剎那間,我深深被老師們的勇氣和真誠感動,在旁邊滴著眼淚,無聲默默地參與他們的溝通過程。也因著這樣,我頓時彷彿被充電似的,願意勇敢分享自己沉放在深處的心聲,而女友也因著我的分享,眼淚好像雨滴似的霹靂啪啦的掉了下來……;我們的眼淚,好像是神給的禮物,把祂的愛帶到我們的關係中,也把我們心中的傷害,隨著眼淚慢慢的沖洗而帶走。

在溝通營之後,我們的關係無形中拉得更近,讓我們更能夠清楚分享我們心中的情緒和情感。不僅如此,婚輔的同學也因著彼此的認識分享和共同的學習經驗,彼此成為好朋友,大家都在邁向婚姻的道路上一起學習和成長。
最後,想要謝謝婚輔授課的老師們無私的分享,讓我們還沒走進婚姻的道路時,已從你們身上學到了許多溝通的技巧、姻親關係的維護、真實溝通與關係建立。因著婚輔師資團隊們真實分享生命的經歷,讓這課程充滿了情感、生命,也成為我們極大的祝福。若是還沒有上過婚前輔導的學弟學妹們,這裡有你們無法想像的驚艷,等待你們體會,鼓勵你們一定要來上婚前輔導課程,必定收穫滿滿!

(作者為婚前輔導班學員)

婚姻的香料─婚姻百味園推介

《婚姻百味園》這本書非常特別!這不只是一本教你怎麼做的手冊,也是一個有力的工具,裡面有許多實用和鼓舞人心的「香料」,會為你的婚姻添加新滋味。對還沒結婚的人,我們衷心盼望本書能夠啟發你,幫助你用全新的角度和合乎聖經的角度來看待婚姻。
你們夫妻一起閱讀時,將會和作者夫婦感同身受,他們用誠實的態度和幽默的口吻,分享他們在亞洲結縭卅二年的經驗和學到的功課。作者夫婦是我們夫婦的好友,多年來我們兩家有非常密切的接觸。我們一起笑過哭過,看見上帝的靈怎樣觸摸我們和我們的子女。本書是從這些年的經驗孕育而生,也是作者夫婦多年來的真實經歷。
本書的原名《Marriage Masala》,取自出埃及記卅章和卅四章,當時上帝指示摩西拿這些香料,按做香之法調和,製成香(象徵禱告)和膏油(象徵上帝的賜福)。我和作者夫婦衷心禱告,希望每個讀者都能夠把這些想法調入自己的婚姻,並且因此蒙上帝大大賜福。
我們夫婦大力推薦本書,你要一面讀一面期待上帝會觸摸你們的生命,讓你們夫婦經營出上帝為你們量身打造的婚姻關係。

(作者為中國教會支援使團/安提阿事奉團國際負責人)

廿年的婚姻讓我深深的體會,幸福的婚姻必須有三個重要的看見:

一、是看見「婚姻是需要經營的」:
一般人認為夫妻已是自家人,自然就好,不需要刻意做什麼,這實在是會加速使婚姻成為「愛情的墳墓」,婚姻是需要經營的,就像汽車需要保養、房屋需要修繕一樣。

二、是看見「經營婚姻需要下決心」:
經營婚姻是必要且需要付代價的,此時它又不像保養汽車、修繕房屋一樣,只要麻煩、不方便幾天而已,經營婚姻是天天、甚至是一生之久的事,因此一定要有「下決心」的自覺行動。

三、是要謙卑的承認「經營婚姻需要更多的行動和技巧」:
下了決心經營婚姻之後呢?沒有行動的決心是枉然的,我覺得經營婚姻行動的基礎是「謙卑」與「願意學」,在很多婚姻成長課程中,常常看見只有夫妻中的一方參與,就可見並不是夫妻雙方都願意謙卑學習的。「學習經營婚姻之道」是「借鏡」的過程,借真理、學理與他人的成功經驗,檢視自己婚姻中的光景與問題,這過程不謙卑是不行的。

回首過去廿年的婚姻,再看到《婚姻百味園》這本書時,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書中除了提出婚姻中很重要的五十二個議題外,更提供了許多重要的聖經真理與實踐真理的作法。此外,這本書讓我更驚喜的是,它不會對婚姻中的問題避重就輕,每一個議題一開始就點出婚姻中難以啟齒的感覺,因此在看這本書的時候,還會有一種「被瞭解與接納」的貼心感受。我建議如果你覺得你們夫妻之間還沒有難解的僵局,這本書可以夫妻一起閱讀,當作一週一次的心靈約會;但如果你覺得你們夫妻之間的僵局是難解的,可以請牧者帶領你們一起閱讀這本書,當作一週一次的婚姻協談,也一定會有驚人的效果哦!

(作者為政大心理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