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靈糧堂
組織架構:事工處(崇拜部(崇拜組、藝術團隊、藝術訓練推廣中心、音控組、行政組 崇拜部的事奉為:主日崇拜的事奉、藝術團隊的發展、事奉義工的訓練 崇拜變遷 在教會山莊新堂的啟用之際,讓我們來回顧各崇拜的發展。主日崇拜在一九八二年三月七日起分為兩堂崇拜,又於一九八四年三月四日開始三堂崇拜,同年六月三日舊堂改建,其間崇拜假中華福音神學院聚會。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九日遷回改建後的宣教大樓聚會,主日早上有兩堂崇…
我們是一群來自各個地方快樂專業的幼教資深工作者,神的愛聚集我們在這裡──靈糧幼稚園,在教會牧者、長輩們及弟兄姊妹的大力支持代禱下,它終於呈現在大家的眼前了。 創立經過 八十四年九月舉行開工禮拜,十月正式挖土動工,於八十七年二月十三日完工,取得使用執照。八十七年十一月十三日正式委託陳炳安建築師事務所辦理申請幼稚園立案事宜,並聘請許以謹牧師為創辦人、洪瑪玲女士為負責人、劉領弟女士為園長。八十八年八月立…
自從本堂轉型為小組教會後,事工處的架構一直在調整中,主要的功能是支援牧養事工,如果我們的專業人材發展到量夠質精,那麼事工處的功能漸漸要向外發展,成為教會的福音管道,建立教會在社會中的影響力,這是我們中長期的目標,也可以服事眾教會,因此各部門要專業化的發展勢在必行,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現將事工處的各部門簡介如下: 崇拜部 分二大體系,一為專司主日崇拜及各慶典活動的安排。二為藝術團隊的專業化發展,三為…
「關懷中心」這名稱的涵蓋面非常廣泛,因此可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關懷中心設立之初,是為了關懷新進的肢體,所以新人的工作是關懷中心的重點事工之一。另方面,也為了要關懷未在牧養系統內的會友。由於教會自一九九六年十月轉型成小組化教會以來,地區小組牧養的功能已能涵蓋這個層面,所以早在一九九二年,神就開始在關懷中心的同工心中工作,在教會牧養尚未轉型前,神就已開始帶領關懷中心的轉型。目前,關懷中心除了新人關懷的…
「禱告動力總站」是原來的禱告部,為配合小組教會的組織更名的。禱告動力總站有「禱告組」和「醫治組」兩種聖工在運作。總站長是周神助牧師,帶領各區禱告動力站的站長們及有關的同工一起商討教會禱告及醫治有關聖工後,交由執行同工劉美珊教師及神學生李月華傳道執行。 禱告組為聖工守望 一、每週例行聖工: 1.安排及執行每主日各堂崇拜守望禱告,及相關人事、行政。 2.安排及執行每週二兩上午8:30~9:30全職同工…
自教會轉型成小組化教會後,教育部也轉型為裝備中心。由於小組化教會的理念是以耶穌帶領十二位門徒為範本,強調小組是基督徒群體生活的基本單位,一切的裝備訓練都不能與小組脫節;裝備中心的任務便是在小組架構中,落實以基督為中心的全方位門徒訓練,使每一個進入教會的弟兄姊妹都能在一系列的造就課程中,被訓練成主的門徒和基督的精兵,齊心為建造榮耀的教會和擴展神國而努力。 連結各事工部門的整合中心 因此,小組化教會裝…
宣教部原屬教會事工處,因應教會轉型小組教會,於八十七年八月改屬牧養處,以期與牧養體系有更緊密關係,賦予牧區更直接的支援功能。宣教部無論在原先的事工處或現在的牧養處角色、功能與任務始終如一。(幕僚/策劃者;支援/執行者;資料製作/提供者;監督/扶持者;公關/協調者) 舉凡教會大型節日佈道或牧區的宣教、社區服務及福音行動,均參與策劃並按需要提供技術、經費和材料等支援。 經常性事工 一、每主日主辦假日生…
這真是神的恩典,使我們這些來到台灣寄居的,雖然遠離了我們的家人,卻仍與“神的家人”親近,更是與祂親近。祂與我們的同在比任何事情更重要,因為主耶穌是這生命中一切的保障,讚美主! 立基磐石散不了 POKI(印尼海外基督教團契)是幾位渴慕以印尼語聚會的弟兄姊妹們所結出的果子。直到今日POKI已有九年服事來自印尼的弟兄姊妹。在這段時間裡,如同其他教會的成長,POKI也經過了不少的風風雨雨。明顯可以看到的,…
菲律賓團契隸屬台北靈糧堂英語牧區,三年前成立時人不到十人,但聚會人數一直持續穩定成長。第一任輔導為琳達(Linda Yew)姊妹,去年三月起由畢愛珊(Alison Brandt)姊妹接手。與菲律賓團契有固定聯絡的弟兄姊妹多達一百二十人,但每次聚會出席人數甚少超過四十人。這是因為許多本地雇主藐視法律,並未給予菲籍家管每週一天的休息日,所以很多姊妹一個月至多只能參加一次聚會,甚至更少。 兄姊忙中抽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