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週報選文》泰青團學生見證:天父的愛充滿,經歷生命的改變

我媽媽是緬甸華僑,所以小時候有跟教會一起去緬甸活石學生中心短宣,加上媽媽鼓勵我單純出國玩會感到空虛,服事神才會感到開心且豐富,加上我很久沒有回去東南亞,才決定參加這次的短宣隊。 但報名後剛開始我有點後悔,因為我覺得自己不配去服事別人,反而是需要被服事的人,再來我覺得我沒辦法習慣那邊的生活,怕那邊有很多蟑螂。所以在出發前的一個月前我很抗拒短宣相關的東西,甚至想要直接不去。但後來還是因為不想浪費機票,…

2024.09.19
【2024靈糧誌No.53】重回真正屬靈的家

大概35年前,爸媽就帶著還在讀幼稚園的我,來台北靈糧堂一起參加主日,長大後我進入團契,也就是教會小組化後的青年牧區,直到現在有了自己的家庭與孩子,我還在青年牧區聚會及服事。 從學生時期,我就開始在教會的音控團隊服事,在這領域服事至少有25年的時間。高中時,教會在網路媒體的需求下,音控服事的量越來越多,我在聚會時都是在注意聲音該如何呈現,而不是專注在神身上。大學時到台中就學,去到當地的教會,那時教會…

2024.09.18
一家五口遊泰國,領受成為家庭福音隊

泰國是個永夏國家,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曼谷物美價廉,可以說是東南亞的美食天堂,也因為發現這裡的購物中心有許多好玩的大型兒童遊戲場,成為我們喜歡帶孩子去旅遊的國家。只是每次踏進泰國就不難感受到這個國家因為偶像崇拜,屬靈空氣極差,幾乎幾步路就是一尊四面佛,要找到一間教會比登天還難。總覺得這裡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人們真知道生命要往哪裡去嗎? 今年暑假結束之前,我跟先生臨時起意,決定帶孩子們二度遊曼谷。在出…

2024.09.11
【2024靈糧誌No.53】在小事上忠心,看見神的大應許

我會來到臺北靈糧堂,是受老同學澎湖靈糧堂師母陳東琳的邀請,受洗一年多後,來到山莊的五餅二魚工作,沒想到一做就是21年。 剛開始在書房工作時,我對 CD 和詩歌沒什麼興趣,但因為讚美之泉很紅,我就決定要了解,開始每天在家聽詩歌。後來客人詢問各種專輯名稱,我都可以很快回答出來。有一次,謝院長問我一首英文詩歌,我立刻找出來,他還說我「怎麼那麼厲害」! 在書房的這二十幾年裡,靠神克服困難、超越自己,每個階…

2024.09.04
我的命運在上帝手中

我一向是很認命的人,碰到困境也只能默默的接受命運的折磨。108年冬天來到教會,認識了主耶穌,從此改變了我的生命。  先生因股票投資虧錢加上酗酒問題,欠下大筆債務。當時我們賴以為生的小吃攤生意還不錯,但大部分的收入,被他拿去跟朋友不分晝夜地喝酒。他無法面對債務狀況,開始要求我去借錢周轉,導致我也積欠信用貸款及卡債;後來又發生房東要收回房子,小吃攤面臨無法營業的危機,雪上加霜、苦不堪言!帶著龍鳳胎兒女…

2024.09.04
《週報選文》台灣的時候到了!

回顧2017年:台灣啊!興起發光! 2017年9月,我在耶利哥禱告會帶領過主題為「台灣啊!興起發光!」的禱告會,其中提到,1584年西班牙船隊行經台灣,在航海誌上首次稱讚台灣「As Ilhas Fermosas」(美麗諸島),到了1624年荷蘭治台,便稱台灣為 「Formosa(福爾摩沙)」;同時由荷裔甘治士牧師將福音帶進台灣,當時的西拉雅族全族信主,從此福音的種子便深埋在台灣這片土地裡,台灣也成…

2024.08.28
【2024靈糧誌No.53】蒙愛的女兒,忠心的財務管家

小學時在YMCA學習英文,對福音就有初步的接觸。後來神恩待,垂聽姑丈和姑姑多年的禱告,終於在參加台北靈糧堂慕道班初階、中階、高階後,決定受洗歸入主的名下。受洗後剛好教會有出納職缺,於是應聘加入全職行列,專門負責奉獻業務,至今在財務部門已事奉31年。 在服事中,我常經歷弟兄姊妹溫暖的關懷,有陣子在山莊值班時,有一位會友每次都繞過許多的弟兄姊妹,特意到櫃檯問候、寒暄;甚至有一次還專程帶點心和我們分享。…

2024.08.20
【2024靈糧誌No.53】從詩班到敬拜音樂,不斷在挑戰中跟神說「我願意」!

我是靈糧媳婦,在嫁到靈糧堂的那一年,汪美牧師知道了我在神學院主修教會音樂,便邀請我擔任詩班指揮,我先生則是擔任詩班團牧。那時我單純地想:「教會、神的家有需要!」就加入建造教會音樂事奉的行列,開啟了我生命不斷地跟神說「我願意」的奇妙旅程! 因為個性內向、害羞,本科學習鋼琴跟管風琴,擅長伴奏、配搭,合唱指揮帶領的角色是相對陌生的領域,因此我當時是在害怕、不安的情況下跟神說:「我願意。」 同時,我們的詩…

2024.08.13
【2024靈糧誌No.53】曾是孤兒,但要成為這些國中生的屬靈父親

我是第三代基督徒,我祖母在中國的鄉下小地方,曾被宣教士傳福音、決志信主,因為對日抗戰,她顛沛流離逃來台灣,並且在我三歲、我父親意外去世時,發現自己失去了平安,因而帶我們重拾信仰。 十歲,我跟著家人一起來到台北靈糧堂,那時候只是兩層樓的教會,非常可愛,人數也不多。經歷了很多的轉型時期,我從以馬內利團契,到教會轉型成小組,待在東區。1999年時,巽光牧師從新加坡念完聖經學校回來,隔年我經歷信仰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