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8 | 彼得前書三:13-三:22
禱讀: 彼前三15
經文內容-
彼得前書3:13
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
-
彼得前書3:14
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的威嚇:或譯所怕的),也不要驚慌;
-
彼得前書3:15
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
彼得前書3:16
存着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
-
彼得前書3:17
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
-
彼得前書3:18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有古卷: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 神面前。按着肉體說,他被治死;按着靈性說,他復活了。
-
彼得前書3:19
他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裏的靈聽,
-
彼得前書3:20
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 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
-
彼得前書3:21
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着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 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
-
彼得前書3:22
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 神的右邊;眾天使和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他。
信徒在苦難中積極的態度
一、信徒在苦難的處境中,應有之積極態度
1.有人罵──倒要祝福(9節):
被辱罵「不出」惡言、「不說」詭詐的話還不夠,這是消極的。我們必須以積極的祝福代替消極的忍耐。你是否常操練祝福的功課?
2.有人服──熱心行善(13節):
通常只要我們積極熱心為善,沒有成見的人終會折服。十架下的百夫長就是如此。
3.有人害──也是有福的(14節):
施洗約翰與司提反就是為義受苦最好的例證(太十一6;徒七55~56)。
4.有人嚇──不要驚慌(14節):
撒但的第一招就是威嚇,對尼希米如此,對彼得、約翰也是如此。可惜很多信徒接不了撒但這一招半式就落敗了。其實只要我們不怕,仇敵就怕;我們不慌,仇敵就慌。摩西、尼希米、彼得都是如此致勝的。
5.有人問──盼望的緣由(15節):
當我們表現出上面幾點積極的態度時,必然會有人希奇,為何我們心裏會有那樣強的盼望,而這盼望是無法動搖的。這時他們就要問。
(1)尊主為聖:
在患難中單單是敬畏主、尊主為大、尊主為聖,不隨人意、不隨己意是得勝的秘訣。摩西、但以理、彼得就是如此得勝的。你怕人過於怕神嗎?
(2)常作準備:
這不是受苦的準備,而是積極作見證的準備。不只預備心,也預備內容。你有準備嗎?
(3)用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回答時,不必傲慢,也不必自卑,對神存敬畏的心,對人存謙卑溫和的心來回答,必然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6.有人誣──好品行(16節):
面對毀謗與誣賴,最好的方法就是:
(1)裏面存無虧的良心(16,21節)
(2)外面活出在基督裏(不是自己修養來)的好品行。
二、信徒在苦難中,最可效法的榜樣
1.基督曾一次為罪受苦(18節):
祂「一次」受苦(受死)就完成救贖的大功。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
2.義的代替不義的(18節):
耶穌不只消極「忍受」苦難,更是積極的「代替」苦難。祂代替我們的罪所帶來的苦、重擔、虧欠、捆綁、咒詛、羞辱、死。你的苦難曾包含「代替」的意義嗎?你的肩膀曾承擔別人的錯誤嗎?
3.曾去傳道(19節):
這節經文是聖經中最難解、爭議最多的經文之ㄧ。本文不擬強解此經文。我們主要盼望學習耶穌在最大的苦難時,那種積極捨己愛人的態度。保羅是效法耶穌最完全的人。他在捆鎖患難中,不斷地傳福音給監獄裏外的人聽。苦難使自己蒙福是好的,但苦難若能使別人,甚至逼迫我們的人蒙福那是更好的。
4.耶穌在神的右邊(22節):
苦難是暫時的,榮耀才是永遠的。保羅說:「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7)
5.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祂(22節):
權柄、能力與服從是互為因果的。你羨慕屬靈的權柄與能力嗎?更徹底的順服主吧!
默想
回應
求主賜力量使我效法你在苦難中積極的態度。
靈修搜尋
![bg-img](https://www.breadoflife.taipei/wp-content/uploads/bg-頁尾搜尋統一用這個背景就行-scal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