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8 | 使徒行傳一:15-一:26
禱讀: 15節
經文內容-
使徒行傳1:15
那時,有許多人聚會,約有一百二十名,彼得就在弟兄中間站起來,
-
使徒行傳1:16
說:「弟兄們!聖靈藉大衛的口,在聖經上預言領人捉拿耶穌的猶大,這話是必須應驗的。
-
使徒行傳1:17
他本來列在我們數中,並且在使徒的職任上得了一分。
-
使徒行傳1:18
這人用他作惡的工價買了一塊田,以後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腸子都流出來。
-
使徒行傳1:19
住在耶路撒冷的眾人都知道這事,所以按着他們那裏的話給那塊田起名叫亞革大馬,就是「血田」的意思。
-
使徒行傳1:20
因為詩篇上寫着,說:願他的住處變為荒場,無人在內居住;願別人得他的職分。
-
使徒行傳1:21
所以,主耶穌在我們中間始終出入的時候,
-
使徒行傳1:22
就是從約翰施洗起,直到主離開我們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必須從那常與我們作伴的人中立一位與我們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
-
使徒行傳1:23
於是選舉兩個人,就是那叫做巴撒巴,又稱呼猶士都的約瑟,和馬提亞。
-
使徒行傳1:24
眾人就禱告說:「主啊,你知道萬人的心,求你從這兩個人中,指明你所揀選的是誰,叫他得這使徒的位分。這位分猶大已經丟棄,往自己的地方去了。」
-
使徒行傳1:25
見上節
-
使徒行傳1:26
於是眾人為他們搖籤,搖出馬提亞來;他就和十一個使徒同列。
作惡的工價
一、一百二十名與四百萬人(15節)
這一百二十名,差不多是當時全部的基督徒。當時巴勒斯坦全部的人口約四百萬。基督徒的比例是三萬個人才勉強有一位基督徒。依此推算,在台北差不多只有七十名基督徒,整個台灣也只有六百名基督徒。這麼少的基督徒,這麼小的比率能有作為嗎?有,聖靈的能力,加上一小群同心合意恆切禱告的人,就足能震動陰府,改變世界。我們不必為基督徒太少而擔心,我們現在的人數與比率都大過當時的門徒,我們最需要的是禱告與聖靈。你相信嗎?
二、彼得與猶大
1.彼得站起來(15節):這位三次跌倒的彼得,沒有在失敗中自甘墮落,更沒有在失敗中一味悔恨綿綿。他靠主站起來,完全的站起來,勇敢的站起來,甚至比那些少跌倒的人更快站起來。我們不要怕失敗,只怕失敗後不肯、不敢靠主站起來。
2.猶大崩裂(18節):猶大與彼得一樣失敗,但結局卻大不相同。不是神偏待人,而是兩個人面對失敗,態度不一樣,一個人若只會在失敗中懊悔、自責,甚至自盡,都於事無補。我們失敗後,若像彼得一樣,相信神的慈愛與憐憫,接受祂的赦免與寬恕,靠祂再站起來,我們就能經歷失敗並不是咒詛,而是我們人生中寶貴並有價值的體驗。你願像彼得或者像猶大?
三、作惡與職份
1.作惡(18節):作惡是可悲的,但作惡之後以錯誤的方式及態度來對付是更可悲的。彼得「作惡」後,靠主的寶血來對付「惡」,因此他不但可以「站起來」,更守住他的「職任」(17節),並完成他的「職份」(20節)。猶大「作惡」後,卻只有在無盡的悔恨中,絕望的對付「惡人」(自己),上吊自殺,不但失去「職任」與「職份」,更失去寶貴的生命。小心!我們要對付「惡人」的「惡」,而不是「人」。
2.職份(20節):神不會因我們的失敗,讓別人得我們的職份,但若我們在失敗中不肯起來,神會興起別人得我們的職份。丟棄「職份」的人,才會失去「位份」(25節)。
四、揀選與馬提亞
1.揀選的資格:選自常與我們作伴的人中(22節)。我們選同工必須慎重,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特別要注意的是,他必須是認識耶穌,經歷耶穌,跟隨耶穌的人。
2.揀選的目的:揀選同工不是為湊人數,也不是為權利分沾,乃是為事奉與見證,而最重要的見證是作耶穌復活的見證。這復活的見證不只是客觀的理論,更是主觀的經歷。在你身上,有復活生命的經歷嗎?
3.揀選的禱告(24〜25節):禱告表明尊重神的主權。選同工是選「神所揀選」的人。主知萬人的心,祂知誰最適合。
4.揀選的方式(26節):搖籤是當時過渡時期中所用的方式,這方式後來未見再用過。
默想
回應
求主使我在失敗能靠主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