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7 | 使徒行傳二十五:1-二十五:27

禱讀: 8節

經文內容
  • 使徒行傳25:1

    非斯都到了任,過了三天,就從凱撒利亞上耶路撒冷去。

  • 使徒行傳25:2

    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首領向他控告保羅,

  • 使徒行傳25:3

    又央告他,求他的情,將保羅提到耶路撒冷來,他們要在路上埋伏殺害他。

  • 使徒行傳25:4

    非斯都卻回答說:「保羅押在凱撒利亞,我自己快要往那裏去」;

  • 使徒行傳25:5

    又說:「你們中間有權勢的人與我一同下去,那人若有甚麼不是,就可以告他。」

  • 使徒行傳25:6

    非斯都在他們那裏住了不過十天八天,就下凱撒利亞去;第二天坐堂,吩咐將保羅提上來。

  • 使徒行傳25:7

    保羅來了,那些從耶路撒冷下來的猶太人周圍站着,將許多重大的事控告他,都是不能證實的。

  • 使徒行傳25:8

    保羅分訴說:「無論猶太人的律法,或是聖殿,或是凱撒,我都沒有干犯。」

  • 使徒行傳25:9

    但非斯都要討猶太人的喜歡,就問保羅說:「你願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裏聽我審斷這事嗎?」

  • 使徒行傳25:10

    保羅說:「我站在凱撒的堂前,這就是我應當受審的地方。我向猶太人並沒有行過甚麼不義的事,這也是你明明知道的。

  • 使徒行傳25:11

    我若行了不義的事,犯了甚麼該死的罪,就是死,我也不辭。他們所告我的事若都不實,就沒有人可以把我交給他們。我要上告於凱撒。」

  • 使徒行傳25:12

    非斯都和議會商量了,就說:「你既上告於凱撒,可以往凱撒那裏去。」

  • 使徒行傳25:13

    過了些日子,亞基帕王和百妮基氏來到凱撒利亞,問非斯都安。

  • 使徒行傳25:14

    在那裏住了多日,非斯都將保羅的事告訴王,說:「這裏有一個人,是腓力斯留在監裏的。

  • 使徒行傳25:15

    我在耶路撒冷的時候,祭司長和猶太的長老將他的事稟報了我,求我定他的罪。

  • 使徒行傳25:16

    我對他們說,無論甚麼人,被告還沒有和原告對質,未得機會分訴所告他的事,就先定他的罪,這不是羅馬人的條例。

  • 使徒行傳25:17

    及至他們都來到這裏,我就不躭延,第二天便坐堂,吩咐把那人提上來。

  • 使徒行傳25:18

    告他的人站着告他;所告的,並沒有我所逆料的那等惡事。

  • 使徒行傳25:19

    不過是有幾樣辯論,為他們自己敬鬼神的事,又為一個人名叫耶穌,是已經死了,保羅卻說他是活着的。

  • 使徒行傳25:20

    這些事當怎樣究問,我心裏作難,所以問他說:『你願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裏為這些事聽審嗎?』

  • 使徒行傳25:21

    但保羅求我留下他,要聽皇上審斷,我就吩咐把他留下,等我解他到凱撒那裏去。」

  • 使徒行傳25:22

    亞基帕對非斯都說:「我自己也願聽這人辯論。」非斯都說:「明天你可以聽。」

  • 使徒行傳25:23

    第二天,亞基帕和百妮基大張威勢而來,同着眾千夫長和城裏的尊貴人進了公廳。非斯都吩咐一聲,就有人將保羅帶進來。

  • 使徒行傳25:24

    非斯都說:「亞基帕王和在這裏的諸位啊,你們看這人,就是一切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和這裏,曾向我懇求、呼叫說:『不可容他再活着。』

  • 使徒行傳25:25

    但我查明他沒有犯甚麼該死的罪,並且他自己上告於皇帝,所以我定意把他解去。

  • 使徒行傳25:26

    論到這人,我沒有確實的事可以奏明主上。因此,我帶他到你們面前,也特意帶他到你亞基帕王面前,為要在查問之後有所陳奏。

  • 使徒行傳25:27

    據我看來,解送囚犯,不指明他的罪案是不合理的。」

非都斯、保羅、亞基帕王

保羅的遭遇、應驗了耶穌的話:「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主的話何等真切! 一、非斯都 1.上耶路撒冷去(1節):腓力斯因得罪猶太人而丟官,這新官上任,識相的先去親善一番。由此可見這群猶太領袖是有相當惡勢力的。 2.講求「法治」:它似乎不但熟悉律法,也執行法律。可惜他只講法律的外表,卻忽略真正法治的精神。他提出:「無論任何什麼人,被告還沒有和原告對質,未得機會分訴所發之事,是不該定罪的」(16節)。他也清楚:「解送囚犯,不指明他的罪案,是不合理的」(27節)。雖然如此,他也明知保羅沒有犯「那等惡事」(18節),只是幾件宗教「辯論」而已(19節)。按法早應把他釋放了。你對遵行神的話是表面?是敷衍?還是真正遵行? 3.矛盾的人物:為表示自己的權柄,他在耶路撒冷,拒絕猶太領袖之請求,不答應提保羅來耶路撒冷受審(2〜5節)。可是為討猶太人喜歡(9節),他在該撒利亞卻主動的提出要保羅赴耶路撒冷受審(9節)。在他的「矛」與「盾」中,神掌權,保守了保羅的性命。若他的「矛」與「盾」順序相反,先討好猶太人,答應他門所求,那保羅就沒命了。 4.不可信任的人物:這個人表面比腓力斯守法,但執法者在法律與自我地位上有不穩定的矛盾心態,這種人怎可信任?你對真理是否堅持到不顧自我與人情? 二、保羅 1.光明的表白:保羅再次清楚表明:「無論猶太人的律法,或是聖殿,或是該撒,我都沒有干犯」(8節),「我向猶太人,並沒有行過什麼不義的事」(10節)。你是否始終守法? 2.智慧的選擇:保羅已經被關了二年,眼看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仇恨未消,該撒利亞巡撫「換官不換法」,他雖仍然沒有一點自憐與怨言,卻作明智的選擇─上告於該撒(11節)。求主不但賜我們恆久忍耐的愛,也賜我們選擇的智慧。 3.你們看這個人(24節):保羅說,我們成為一台戲,演給世人和天使觀看。保羅的觀眾中多了很多諸侯君王,他在永世中,應可被選為最佳男演員。你演得如何? 三、猶太人首領 1.二年仇恨未消(24節):他們絕不滿足保羅二年的牢獄生活,他們二年來心不停喊著:「不可容他再活著」(24節)。這不只是人間的仇恨,且是靈界撒但透過人的呼喊。 2.二年詭計為撤(3節):那四十多人這二年來必然「又吃又喝」,可是埋伏殺害的詭計卻未撤消。我們要小心,撒但各種古老的詭計未曾撤消過。 四、亞基帕王 他的父親就是殺害雅各的希律王。他接替叔叔作王。白尼基是他親妹妹,可是她是一位「王」盡可夫的人,叔叔作王嫁給叔叔,哥哥作王也與他曖昧的同居。亞基帕王後來曾協助提多將軍毀滅耶路撒冷城。那天他穿著王的紫袍,非斯都穿著紅袍,眾千夫長與尊貴人冠蓋雲集的進了公廳,要審問這位「孤單」的保羅。
默想

回應

主啊!求你使執政掌權者能聖潔、公義。

靈修搜尋

b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