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2 | 約翰福音九:13-九:23

禱讀: 約九17

經文內容
  • 約翰福音9:13

    他們把從前瞎眼的人帶到法利賽人那裏。

  • 約翰福音9:14

    耶穌和泥開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

  • 約翰福音9:15

    法利賽人也問他是怎麼得看見的。瞎子對他們說:「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見了。」

  • 約翰福音9:16

    法利賽人中有的說:「這個人不是從 神來的,因為他不守安息日。」又有人說:「一個罪人怎能行這樣的神蹟呢?」他們就起了紛爭。

  • 約翰福音9:17

    他們又對瞎子說:「他既然開了你的眼睛,你說他是怎樣的人呢?」他說:「是個先知。」

  • 約翰福音9:18

    猶太人不信他從前是瞎眼,後來能看見的,等到叫了他的父母來,

  • 約翰福音9:19

    問他們說:「這是你們的兒子嗎?你們說他生來是瞎眼的,如今怎麼能看見了呢?」

  • 約翰福音9:20

    他父母回答說:「他是我們的兒子,生來就瞎眼,這是我們知道的。

  • 約翰福音9:21

    至於他如今怎麼能看見,我們卻不知道;是誰開了他的眼睛,我們也不知道。他已經成了人,你們問他吧,他自己必能說。」

  • 約翰福音9:22

    他父母說這話,是怕猶太人;因為猶太人已經商議定了,若有認耶穌是基督的,要把他趕出會堂。

  • 約翰福音9:23

    因此他父母說:「他已經成了人,你們問他吧。」

一種信仰兩樣情

一、兩樣態度 在神眼中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信祂的,一種是不信祂的。因此每次神講話的時候,有人雖然不見得完全明白,但是會想更多地了解。另外有人是從開始就疑惑,就算找答案也是為了證明他的懷疑是對的,並不是為了找個客觀的答案。 人與人之間,面對想法的不一樣,總是希望對方可以認同自己。但帶著口氣的話語一出,對方就已經跳腳,不是道理不對,而是態度。這個態度跟生命有關,沒有忍耐,沒有愛心,語氣裡面還是自己最大、最對,雖然動機是要幫助對方,但口氣卻像是說:「你這個人笨透了!你這個人不行!」這樣,對方怎麼能夠接受呢? 法利賽人正落入這樣的迷失裡,他們不認為自己有錯,而是想盡方法,要找出耶穌的錯。 二、兩派人 當瞎子對法利賽人說:「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見了。」對法利賽人來說,耶穌是再一次犯了安息日的規條。 首先,耶穌和泥,這是錯的,不能夠和泥,因為和泥是做工,安息日是不能夠做任何工;第二,耶穌不能夠和泥後又抹在那個人眼睛上,這也是做工;而耶穌竟然還叫瞎子在安息日走一段路,耶穌自己犯律法,叫瞎子也犯律法,這更是得罪神! 但是既然犯罪,為什麼還會有神蹟?一派的人說祂是一個罪人,因為祂犯律法,犯安息日;另外一派說祂應該是個好人,否則怎麼會有神蹟呢? 於是又問瞎子,耶穌是怎樣的人,意思要他來斷定耶穌是好人還是壞人。這瞎子不僅說耶穌是好人,他甚至認為耶穌應該是先知。在以色列人眼中,先知不但是守律法的人,並且可以帶出神蹟。 三、見證所信 也因為神的僕人常不被尊重,所以神會給傳道人恩膏,藉著他看到神蹟奇事,來證明他是神所揀選的僕人。但是很遺憾的,很多法利賽人仍然無法接受,把他的父母找來,希望能夠否定此人生下來就是瞎眼。若是後天才瞎眼,那麼耶穌所行的神蹟奇事,包括瞎眼的所作的見證,全部都可以推翻了。 父母證實他確實天生是瞎眼的,但是怎麼醫好,這兩位父母因為害怕被趕出猶太會堂,於是推說不知道。所以再把這個瞎子找來,想不到瞎子仍然是站在耶穌這邊,勇敢地為耶穌作見證。 看過神蹟的不見得能夠作見證,連父母見孩子瞎眼得看見,都不能夠起來作見證。只有經歷過神,遇見過神的人,才能夠真正地為神來作見證。 四、堅持所信 我們的信仰需要確實地遇見神,而聖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我們與這位神面對面,不然我們怎麼知道神是與我們同在的神?所以當一個人遇見神的時候,他會堅持所信的是那位復活升天如今坐在父神右邊的神,並非堅持教條。若有一天為這所信的神而犧牲,甚至殉道的時候,也不是為信仰的理念,仍是為這位真實的神。 讓我們抓住耶穌,跟著耶穌,到最後耶穌在哪裡我們就在那裡,縱然會經過一些困難,但我們若是與主一同受苦,就必與祂一同得榮耀。
默想

我們是否真實的遇見神,因此樂於為神作見證,並堅持所信?

回應

主啊,求親愛的聖靈幫助我們,真實的與祢面對面,並能堅持所信,跟隨到底!讓我們在與祢面對面的親密關係裡,祢會引領我們前面的路,帶我們走過風暴高低,引我們到那榮耀的地方。如今活著不再是我,是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人要從我們身上看見,不再是我們原來這個人,乃是看到在我們裡面那榮耀的主耶穌基督。

靈修搜尋

b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