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3 | 約翰福音十一:17-十一:32

禱讀: 約十一25-26

經文內容
  • 約翰福音11:17

    耶穌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裏已經四天了。

  • 約翰福音11:18

    伯大尼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六里路。

  • 約翰福音11:19

    有好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她們的兄弟安慰她們。

  • 約翰福音11:20

    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裏。

  • 約翰福音11:21

    馬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

  • 約翰福音11:22

    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 神求甚麼, 神也必賜給你。」

  • 約翰福音11:23

    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

  • 約翰福音11:24

    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

  • 約翰福音11:25

    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 約翰福音11:26

    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

  • 約翰福音11:27

    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 約翰福音11:28

    馬大說了這話,就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馬利亞,說:「夫子來了,叫你。」

  • 約翰福音11:29

    馬利亞聽見了,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裏去。

  • 約翰福音11:30

    那時,耶穌還沒有進村子,仍在馬大迎接他的地方。

  • 約翰福音11:31

    那些同馬利亞在家裏安慰她的猶太人,見她急忙起來出去,就跟着她,以為她要往墳墓那裏去哭。

  • 約翰福音11:32

    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裏,看見他,就俯伏在他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

祢若早在這裡(上)

一、更完全的信心 為什麼要耽擱那幾天,該去的時候不去,不該去的時候又跑去? 其實,耶穌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有神的時間表,都是為了堅固門徒的信心。我們雖然有信心,但我們的信心不完全,我們的信心可能受到一些限制,但信心經鍛鍊過後,會更加成熟,更加完全。 耶穌刻意安排到達的時間,以致「拉撒路在墳墓裏已經四天了」,而馬大跟馬利亞見到耶穌都說了相同的話,顯示姊妹倆有信心,但信心不完全,她們的信心受到一些限制,限制是來自於兩方面。首先,信心容易受傳統教條的影響。別人的見證或教導,或許能成為一個提醒或激勵,但真正使我們的信心能夠更加往前一步的,並不是藉著別人的信心經驗。 要對神有真正的信心,需要有與神面對面的了解,因為信心不是聽傳道人講而照單全收,那是他的信心,不是你的信心;主耶穌很希望、很願意,祂的信心成為我們的信心。 二、主耶穌的信心 所以當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馬大也立即回應「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馬大認同了當時傳統的教導,但復活對馬大仍是抽象而遙遠的觀念,沒想到耶穌用一句話:「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來回應,復活不再侷限於遙遠的將來,而是目前,復活就是主自己,她們遇見了這位「say I am(我是自有永有)」的主。 當我們把信心放在耶穌身上的時候,相信耶穌的話,我們就有了耶穌的信心。 三、神同在的信心 其次,受我們自己思考模式的影響。我們自己這個人,總以為我們的思想邏輯才是最好的,所以只要事情一發生,不在我的思考模式裡面,自己就覺得遺憾、無法挽回了。 馬大跟馬利亞碰到耶穌的時候,講了相同的一句話,馬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同樣地,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裡,看見祂,就俯伏在祂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兩句話都表達出:耶穌若在這裡就好了。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和馬大、馬利亞一樣,沒有感覺到神的同在,所以碰到事情發生的時候,馬上反應說:「啊,如果有神的同在就好了」好像耶穌沒有常在我旁邊。我們常常用自己的思想來衡量神,但是,認識神,不只是知道祂是誰,祂能夠做些什麼,還要認識這位神是與你常常同在的神。
默想

主耶穌很希望、很願意,祂的信心成為我們的信心。

回應

主啊,赦免我們常常用自己的思想來衡量神,幫助我們,認識祢,不只是知道祢是誰,祢能夠做些什麼,還要認識祢是常常與我們同在的神。阿們!

靈修搜尋

b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