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7 | 約翰福音十一:33-十一:44

禱讀: 約十一40

經文內容
  • 約翰福音11:33

    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

  • 約翰福音11:34

    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裏?」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

  • 約翰福音11:35

    耶穌哭了。

  • 約翰福音11:36

    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

  • 約翰福音11:37

    其中有人說:「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嗎?」

  • 約翰福音11:38

    耶穌又心裏悲歎,來到墳墓前;那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着。

  • 約翰福音11:39

    耶穌說:「你們把石頭挪開。」那死人的姊姊馬大對他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

  • 約翰福音11:40

    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 神的榮耀嗎?」

  • 約翰福音11:41

    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

  • 約翰福音11:42

    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着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

  • 約翰福音11:43

    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

  • 約翰福音11:44

    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着布,臉上包着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

不妥協的信心

一、反倒虛己 馬利亞出來遇見耶穌,就伏在祂的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的兄弟必不死,馬利亞跟馬大講的是一樣的話,然後馬利亞哭了,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 描述耶穌這時候的內心,有三方面請大家留意,「心裡悲歎」、「又甚憂愁」、「哭了」。這些是講到耶穌對這件事情的反應。解經家告訴我們從這三個角度,會發現在耶穌身上的神性和人性,是同時彰顯的。 二、心裡悲歎 祂感受到馬利亞及她同伴的哀傷,所以在這時候,祂的第一個反應是「心裡悲歎」,這個字如果回到原文,是在描述馬的鼻息聲,牠覺得很不舒服的時候,若用來描述人,則有憤慨、憤怒的意思。 耶穌當時很生氣,群眾在祂周圍亂成一片,祂所生氣的一件事情,就是死亡的邪惡、不自然和捆綁。但這個死亡不是神所給的,是──撒但,牠使用人所犯的罪,把人帶到死亡裡面,這是撒但在你我身上最大的詭計,也是耶穌來到這個世界所要摧毀的對象。 三、又甚憂愁 第二個是「又甚憂愁」,這個字原文的意思就是被攪擾,甚至到困擾的程度。要知道主耶穌從頭到尾都非常冷靜,連兩個僕人跟耶穌說,拉撒路病了,耶穌仍很平靜,可能那時候主耶穌就禱告,然後父神說拉撒路不會死,而且這個事情是為了神的榮耀,所以耶穌很有把握,四天後才到拉撒路那邊。 耶穌到達的時候,看到馬利亞哭,看到一群人哭,看到罪給人類帶來這麼大的痛苦,死亡所帶出的破壞,讓親人、家人、朋友,都進到極大的悲哀裡面,站在眾人面前這一位,生命的真理和復活的真理都在祂裡面,祂怎能不被激動。 四、默默地哭 耶穌在這個時候被激動,因為周圍的環境呈現出哀傷和沒有盼望。耶穌接著的反應相當令人印象深刻:「耶穌哭了」。當祂被攪擾到這個程度,祂的眼淚表達了祂內心的情感,自然流露的情緒發洩,這跟馬利亞,甚至跟一些哀悼的朋友的哭是不一樣的,那些人的哭是大聲的哭,這邊用的這個字,耶穌哭了,是「默默地哭」。 五、暗暗的哭 常有同工跟我談到與他人一起同工的難處,說他底下的同工不認為自己有錯,甚至當場氣憤地說:為什麼他這麼驕傲呢?在生活當中,我們常常要知道怎麼去清裡面的垃圾,可能包括你自己的罪在內,不要說只是別人的垃圾,可能是你自己有垃圾,但不可否認地,如果還有很多自己的垃圾,而別人的垃圾又堆上來,那就需要知道去清一清。 常有人說牧師,好像每次聽你講什麼,都很有把握,都很有信心,其實很多時候,我是躲在棉被裡面,對神來哭,是暗暗的哭。什麼叫「暗暗的哭」?就是在神面前哭,才能夠把裡面的垃圾清乾淨。 六、不要妥協 今天我們都活在這個混亂的世界當中,你目睹到罪會讓你很生氣嗎?就好像耶穌,會厭惡、會討厭、會生氣,並且罪所帶出的困難和痛苦,絕對會攪擾你、影響你。但不要忘記,在你身上還有神的使命要完成,不要放棄,不要妥協,把老我罪性交給神,讓神先恢復你,以至於你可以繼續做神要你做的事情。
默想

不要忘記,在我們身上有神的使命要完成,不要放棄,不要妥協!

回應

主,祢真是知道我們的軟弱,因為祢體會過做人的軟弱,主啊,把屬祢的生命,放在我們裡面,好叫我們在惡劣的環境中,可以靠主站立得穩,並在這環境當中,能夠做天父要我們做的事,阿們!

靈修搜尋

b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