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7 | 約翰福音十二:37-十二:43

禱讀: 約十二42-43

經文內容
  • 約翰福音12:37

    他雖然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他們還是不信他。

  • 約翰福音12:38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主的膀臂向誰顯露呢?

  • 約翰福音12:39

    他們所以不能信,因為以賽亞又說:

  • 約翰福音12:40

    主叫他們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們眼睛看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 約翰福音12:41

    以賽亞因為看見他的榮耀,就指着他說這話。

  • 約翰福音12:42

    雖然如此,官長中卻有好些信他的,只因法利賽人的緣故,就不承認,恐怕被趕出會堂。

  • 約翰福音12:43

    這是因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 神的榮耀。

回轉過來

一、從不信中回轉 耶穌雖然在猶太人面前行了許多神蹟,他們還是不信祂。約翰說:「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主的膀臂向誰顯露呢?』」接著又說:『他們所以不能信,因為以賽亞……』前面的他們「不信」(they will not believe),和第39 節的他們所以「不能信」(they can not believe),是不一樣的。他們不要信,是一個選擇,後面是神對他選擇的回應,也就是審判。 所以當人說:「我才不會信!」從某個角度,他已經定自己的罪了,需要承受一個後果,就是會更加地剛硬。好像農夫的手因為工作起泡、成繭,但他不但不覺得痛,這個繭反而幫助他不痛,幫助他沒有感覺。 面對真理,嚴格的說,人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要接受!接受就有出路,能從黑暗進到光明,但若不接受,神不需要做什麼,因為你的接受與不接受,已經作了審判。 二、從剛硬中回轉 耶穌雖然行了許多的神蹟,但正像以賽亞所嘆息:「主啊,我們傳的有誰信呢?主的膀臂向誰顯露呢?」膀臂是代表能力,行了神蹟卻沒有人要信,就好像膀臂沒有顯露一樣。換句話說,神的作為出來,人本應該會信,但是人剛硬到一個程度,就算神蹟奇事出來,人還是選擇不信! 雖然審判的時候還未到,但因著每次的拒絕,基本上是把自己放在一個捆綁裡面,好像作繭自縛,到最後想出來都出不來。用農夫的手長繭這個角度來比喻,人到最後連在罪中的感覺都沒有了。 這裡說:「主叫他們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們眼睛看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看起來好像是神故意讓人不信,就算他們想信,還不准信。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剛好是相反的,應該由後面把它倒過來解釋。真正的關鍵字是:「心裡明白回轉過來的就醫治他」,就是當人心裡面明白回轉了,我必醫治他,這是神的心意。 整句話的力量是在於明白「回轉,然後就醫治」,一個人若不願意明白,不信,就是不要,不回轉,也不會有行動,他不要改變,神因此也不能夠醫治。 今天我們向人傳福音的時候,可以抓住機會傳給他,但是不能夠勉強那個人抓住給他的機會。神所做的事──人所聽見的,接受與不接受,委身或不委身,將成為人的審判。 三、從害怕中回轉 第42 節:「雖然如此,官長中卻有好些信他的,只因法利賽人的緣故,就不承認,恐怕被趕出會堂。這是因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 有一些人信了耶穌,卻仍然有個困難:怕被趕出去。因為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如果信耶穌,不會失去原本的生活,本來在做的也不需要什麼改變,信耶穌又可以有好處,這樣才願意信到底。 但主耶穌講過:愛生命的必失去生命,失去生命的就要得著生命。好難的選擇!人的榮耀就是他的財富、他的才幹,而他的價值跟他擁有多少,是分不開的。 當你我選擇不信(I will not believe) 的時候,神就說:你的結果是不能信(you can not believe)。因此,不是我要審判你,是因著你對我的話語的態度,接受與不接受,這件事情就審判了你。不肯離開黑暗進到光明,還走在錯的裡面,只是為了人看為重要的好處,這就成為你的審判,也成為你的定局。
默想

面對真理,人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要接受!因為你的接受與不接受,已經作了審判。

回應

聖靈,求祢更多地充滿我們,祢樂意讓我們明白,當我們每一樣事情對準祢的時候,祢總是成為我們的醫治,成為我們的幫助,成為我們的拯救。阿們!

靈修搜尋

b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