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翰福音18:19
大祭司就以耶穌的門徒和他的教訓盤問他。
-
約翰福音18:20
耶穌回答說:「我從來是明明地對世人說話。我常在會堂和殿裏,就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訓人;我在暗地裏並沒有說甚麼。
-
約翰福音18:21
你為甚麼問我呢?可以問那聽見的人,我對他們說的是甚麼;我所說的,他們都知道。」
-
約翰福音18:22
耶穌說了這話,旁邊站着的一個差役用手掌打他,說:「你這樣回答大祭司嗎?」
-
約翰福音18:23
耶穌說:「我若說的不是,你可以指證那不是;我若說的是,你為甚麼打我呢?」
-
約翰福音18:24
亞那就把耶穌解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裏,仍是捆着解去的。
常存一個溫柔的心
一、陷耶穌於不義
亞那是大祭司該亞法的岳父,在主後六至十五年任大祭司,雖已卸任,在猶太人當中仍舊舉足輕重。既然不是現任的大祭司,那麼群聚的這夥人在設計什麼?
亞那這夥人開始做一件事,就是收集分辨資料,並把它作成一個案子,然後把耶穌這個案子送交給他的女婿該亞法,因為他的女婿有權柄辦這件事。
對亞那來說,他已經設計好要抓耶穌的把柄,希望把耶穌推到大家都認為他有罪的地步,所以他們在拷問耶穌的時候,每個問題必定都陷耶穌於不義。
二、尋耶穌的把柄
「大祭司就以耶穌的門徒和他的教訓盤問他。」亞那為了抓耶穌的把柄,他從兩件事下手,一是從實際門徒所做的,另外一個是從耶穌所講的。
不管是門徒所鼓動的,或是耶穌所鼓動的,是什麼樣的內容讓這些百姓如此興奮,都是他們極力要蒐羅的。
即使是被不合法的方式所對待,主耶穌仍然冷靜地說:「我講的有什麼不對,我跟門徒說的與在會堂所講的都是一模一樣。」
耶穌進一步說:「你為甚麼問我呢?可以問那聽見的人……」。
三、辱耶穌立罪狀
卸任的大祭司想找出耶穌的把柄,但是耶穌毫無懼色,侃侃而談。這就惹怒了其中一名差役,他火大了就賞耶穌一個耳光。到最後,亞那不能找出耶穌的毛病,但有樣事情他還能做,就是藉由暴力舉動讓耶穌的情緒激動。
如果這個時候,主耶穌有一個不恰當的反應,就落人口實,為這場不合法的審訊留下證據。整個救恩的基礎是建立在代贖我們的這一位,祂是沒有罪的。如果這個人有罪,就不可能為我們代贖,他本來就應該被釘十字架,因為他有罪。
耶穌一直堅持在任何時間、環境都不犯罪,坦白說,祂也不能夠犯罪,以至於才能用沒有罪的代替有罪的。整個過程中,如果耶穌是活在血氣中,祂就很容易失控,而留下罪證。
事情雖然這樣發展,但耶穌始終沒有犯罪。
四、主耶穌不退縮
面對這樣的暴虐,耶穌毫不退縮。「我若說的不是,你可以指證那不是;我若說的是,你為甚麼打我呢?」這句話是很重要的,耶穌沒有選擇不吭氣。不吭氣也會被認為是默認有罪,因為這個人有罪,所以他不敢吭氣。
面對不公平的審訊,耶穌繼續站在祂的立場和原則,祂不用血氣及不對的方式來還擊,無論是大錯或小錯,祂都不願意犯。
耶穌作了一個回應,但不是一個反擊,表明了祂的申訴:「你們可不可以給我一個理由,為什麼要這樣子做?」「你知道這樣是錯的嗎?」
耶穌毫不妥協,亞那無計可施,遂將耶穌送到他的女婿那邊。
五、學耶穌不懦弱
也許有人會覺得耶穌很懦弱,不敢有所反擊,但是耶穌的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更令所有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我們不再存心想要討回公道的時候,我們會突然發現,整個壓力和忿忿不平的心情,神都幫我們拿走了一半。
所以,彼得說:我們心中要常存一個溫柔的心,當人家問我們盼望的緣由,我們就可以用溫柔的心來回答他,而不是硬塞給人家答案,當我們能夠活出我們所信的,這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改變力量,求主來恩待我們。
默想
求主幫助我們,學習主耶穌的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回應
主啊!請祢讓我們知道,我們面對這些跟我們信仰不一樣的人時,他們的困難在哪裡,好叫我們真像保羅所說的,我們向什麼樣的人就要做什麼樣的人,好叫我們在這個世代能成為一個轉化的人,產生一個極大的影響力。謝謝主!
靈修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