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5 | 撒母耳記上二十:24-二十:42

禱讀: 撒上廿33~42

經文內容
  • 撒母耳記上20:24

    大衛就去藏在田野。到了初一日,王坐席要吃飯。

  • 撒母耳記上20:25

    王照常坐在靠牆的位上,約拿單侍立,押尼珥坐在掃羅旁邊,大衛的座位空設。

  • 撒母耳記上20:26

    然而這日掃羅沒有說甚麼,他想大衛遇事,偶染不潔,他必定是不潔。

  • 撒母耳記上20:27

    初二日大衛的座位還空設。掃羅問他兒子約拿單說:「耶西的兒子為何昨日、今日沒有來吃飯呢?」

  • 撒母耳記上20:28

    約拿單回答掃羅說:「大衛切求我容他往伯利恆去。

  • 撒母耳記上20:29

    他說:『求你容我去,因為我家在城裏有獻祭的事;我長兄吩咐我去。如今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容我去見我的弟兄』;所以大衛沒有赴王的席。」

  • 撒母耳記上20:30

    掃羅向約拿單發怒,對他說:「你這頑梗悖逆之婦人所生的,我豈不知道你喜悅耶西的兒子,自取羞辱,以致你母親露體蒙羞嗎?

  • 撒母耳記上20:31

    耶西的兒子若在世間活着,你和你的國位必站立不住。現在你要打發人去,將他捉拿交給我;他是該死的。」

  • 撒母耳記上20:32

    約拿單對父親掃羅說:「他為甚麼該死呢?他做了甚麼呢?」

  • 撒母耳記上20:33

    掃羅向約拿單掄槍要刺他,約拿單就知道他父親決意要殺大衛。

  • 撒母耳記上20:34

    於是約拿單氣忿忿地從席上起來,在這初二日沒有吃飯。他因見父親羞辱大衛,就為大衛愁煩。

  • 撒母耳記上20:35

    次日早晨,約拿單按着與大衛約會的時候出到田野,有一個童子跟隨。

  • 撒母耳記上20:36

    約拿單對童子說:「你跑去,把我所射的箭找來。」童子跑去,約拿單就把箭射在童子前頭。

  • 撒母耳記上20:37

    童子到了約拿單落箭之地,約拿單呼叫童子說:「箭不是在你前頭嗎?」

  • 撒母耳記上20:38

    約拿單又呼叫童子說:「速速地去,不要遲延!」童子就拾起箭來,回到主人那裏。

  • 撒母耳記上20:39

    童子卻不知道這是甚麼意思,只有約拿單和大衛知道。

  • 撒母耳記上20:40

    約拿單將弓箭交給童子,吩咐說:「你拿到城裏去。」

  • 撒母耳記上20:41

    童子一去,大衛就從磐石的南邊出來,俯伏在地,拜了三拜;二人親嘴,彼此哭泣,大衛哭得更慟。

  • 撒母耳記上20:42

    約拿單對大衛說:「我們二人曾指着耶和華的名起誓說:『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並你我後裔中間為證,直到永遠。』如今你平平安安地去吧!」大衛就起身走了;約拿單也回城裏去了。

約拿單與大衛結盟

現在大衛躲藏起來,約拿單要替他試試掃羅的心意,究竟是不是下決心要害大衛。 一、大衛去藏在田野       當時似乎每月初一是例會,臣僕們要與掃羅王一起吃飯。此次大衛已「去藏在田野」,因此「大衛的座位空設」(24~25節)。掃羅沒有說甚麼,他想大衛可能偶染不潔,不能入席吃飯。到了第二日,大衛的座位還空設,掃羅就問約拿單,大衛為何沒來?約拿單答以「大衛切求我容他往伯利恆去……家在城裏有獻祭的事。」(28~29節)這是大衛與約拿單約好測試掃羅心意的方法。 二、掃羅向約拿單發怒       此時掃羅知道大衛已經逃脫,便怒罵約拿單:「我豈不知道你喜悅耶西的兒子,自取羞辱……耶西的兒子若在世間活著,你和你的國位必站立不住。」(30~31節)掃羅明指大衛會危及掃羅家的王權。       約拿單為了要維護大衛,掃羅甚至要掄槍刺他,「約拿單就知道他父親決意要殺大衛……就為大衛愁煩。」(33~34節) 三、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       現在約拿單必須告訴大衛實情,他去到田野,帶著一個童子,約拿單射箭,叫童子去把所射的箭找來,約拿單就說:「箭不是在你前頭嗎?」約拿單又呼叫童子說:「速速地去,不要遲延!」(37~38節)這就是他與大衛的暗號,暗示大衛必須離開逃亡。約拿單叫童子回城,「大衛就從磐石的南邊出來,俯伏在地,拜了三拜;二人親嘴,彼此哭泣,大衛哭得更慟。」(41節)大衛感謝約拿單對他的情誼,也證實了他見棄於掃羅,必須逃亡。約拿單對大衛說:「我們二人曾指著耶和華的名起誓說:『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並你我後裔中間為證,直到永遠。』如今你平平安安地去吧!」(42節)於是大衛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在此我們再次看見誠信的友誼對一個人的護衛,其中的重點就是——「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如果掃羅也認為耶和華在關係中掌權,他就不至追殺大衛。許多時候,人們對關係不忠誠,是因為他們沒有尊重上帝在人際關係中的主權,卻以為這是人對人。但是聖經中所有與上帝的盟約中,都包括了與其他人的盟約。舊約西乃之約中的十誡,其中有六誡與人有關;新約主耶穌以血所立的新約中,要以彼此相愛來支取此約的能力。因此當我們思及人際關係時,要常常想到「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
默想

我是一個在人際關係上忠誠的人嗎?我的家人、朋友、肢體與工作夥伴,可以信賴我與他們的關係嗎?或者我會為自己的利益,而藐視別人的信賴,導致人際關係的受損?

回應

親愛的主,你看重所有的關係,我不僅要與你沒有隔閡,你也檢視我與其他人的關係,幫助我用「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的態度來看每一份關係。阿們!

靈修搜尋

b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