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太福音3:11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
馬太福音3:12
他手裏拿着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裏,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
-
馬太福音3:13
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
-
馬太福音3:14
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裏來嗎?」
-
馬太福音3:15
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譯:禮)。」於是約翰許了他。
-
馬太福音3:16
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裏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 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
-
馬太福音3:17
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兩種洗禮
今天所要看的是兩種洗禮,一種是耶穌所承受的洗禮,一種是耶穌所帶下來的洗禮。
耶穌所承受的是約翰的洗禮,他到約翰這裏來,表明當盡諸般的義,也就是站在人的地步上,接受悔改的洗禮。在使徒行傳十九章1〜4節,保羅解明此點,提醒一些以弗所的門徒,約翰的洗禮是悔改的洗禮,要百姓信那在他以後來的耶穌。因此約翰看明耶穌原本無須受他的洗禮,因為他沒有罪,卻站在罪人的地位上盡了完全的本分。
約翰同時也指出,他的洗禮是為下一個洗禮作預備,這下一個洗禮是「那在我以後來,能力比我更大的」一位所帶來的,也就是耶穌所帶來的洗禮。第一個是悔改的洗禮,第二個是能力與煉淨的洗禮。未經第一個洗禮,無法進入第二個洗禮;有了第一個洗禮,卻未進入第二個洗禮,將使第一個洗禮的意義盡失。
什麼是洗禮,洗是浸入,在此的爭議點不在於是否浸入水中,乃在於是否生發屬靈的果效。約翰聲稱受他洗的人須結出果子來驗證這洗禮的果效,保羅在羅六明言那是一種與主同死同埋同活的經驗,是以活出基督來作驗證的一種經驗。相同的,耶穌的洗禮則是聖靈與火的洗禮,是人領受聖靈大能的,以及被神煉淨的經驗。因此徒十九,保羅看出以弗所門徒沒有領受聖靈,因此要求他們再領受耶穌的洗禮,也就是不但悔改,也同時領受聖靈。
對施洗約翰而言,神指示他誰領受聖靈,誰就是來以聖靈施洗的,在約翰福音一章32〜34節他說,當他看見聖靈如同鴿子一樣降在耶穌身上時,他就證明了耶穌是來以聖靈施洗的那一位,同時驗證這位以聖靈施洗的就是神的兒子。馬太指出不僅是兒子,且是蒙悅納的兒子,以賽亞書六十一章提到神是將祂的靈膏在祂所喜悅的那一位身上。
什麼叫作聖靈的洗?馬太很清楚的將之與能力相連結,受耶穌的洗,就是因著與耶穌相聯結,以致被帶入神的大能的一種經驗。
耶穌所帶來不僅是進入神大能的經驗,同時也是火的洗,也就是被神煉淨的經驗,這種煉淨如同火一樣,人若不在今生被煉淨,就將在審判之日被焚毀(三11〜12)。
現在已沒有人再受約翰的洗禮,當那更完全的一位來到時,所有洗禮的意義已經包括在奉父子聖靈的名所施的洗禮之中了,由悔改到結出果子,由領受聖靈的能力到生命被煉淨,是每一個領受洗禮的基督徒應有的經驗。
默想
親愛的主,謝謝你透過今天的信息讓我明白,不但在生命中要經歷悔改,也需要結出果子。不但結出生命的果子,也要領受聖靈的大能,不但領受聖靈的大能,也要接受你火的煉淨。幫助我一步一步進深,免得被你廢棄不用,最後被焚毀。
回應
1.求主帶我進入聖靈的大能,以及生命的煉淨之中。 2.和一位契友分享這個信息對你的意義。
靈修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