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 啟示錄一:9-一:11
禱讀: 啓一9-11
經文內容-
啟示錄1:9
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裏一同有分,為 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
-
啟示錄1:10
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
-
啟示錄1:11
「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
亞西亞的七間敎會
約翰現在開始提及他寫作這封書信,是在什麼情況下,是在什麼地點以及他寫作的對象。
在耶穌患難國度忍耐一同有分
首先他提及自己,他明白的說明他是約翰。雖然使徒約翰在當時的教會中已是年長又受敬重的人物,但他仍稱自己是他們的『弟兄』,他的意思是,我是你們中間的一個,雖然我看見異象,但我仍是你們中間的一個,我是替整體來領受這個異象。
『在耶穌患難國度忍耐一同有分』,約翰提到三件他與弟兄們一同有分的事,患難、國度、忍耐。這三件事中間的核心當然是『國度』,前面我們提到教會是神所揀選的『祭司性國度』,約翰與弟兄們都一同與此國度有分。然而值得玩味的是,國度竟與『患難』及『忍耐』相關。這就把啟示錄的整個意味表達出來了,原來進入這個國度是需要經過許多患難的,而在患難中是需要忍耐的。這個患難並不是指末後的大災難,乃是指教會在歷史進程中,必然要面對的患難。原來這個國度雖是榮耀的,永存的,卻也是遭現世所排擠、拒絕的。而患難中的忍耐則是歷代信徒所共受的。誠如徒十四22所言『進入神國度,必須經歷許多艱難。』
在拔摩島上
其次約翰提及他寫作時的處境,他說自己是在拔摩島上,這正是他與弟兄們一同在患難中有分的明證,他是因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見證』而流放到這個小島上來的。當羅馬皇帝豆米仙全面逼迫教會時,使徒約翰因著身為教會領袖(傳說他是以弗所教會的監督)而被放逐。拔摩島在以弗所的海港米利都外海西南西四十哩以外,是一個專門流放犯人的小島,島僅16平方哩,島上巖石嶙峋。這流放拘禁的特殊經驗,使得約翰更加的想念耶穌基督的教會,想念教會正在患難之中,但也使約翰更深的來尋求耶穌基督自己,以致他看見了耶穌基督榮耀的異象。這異象正是給當時,也是給歷世歷代活在患難中仰望神的國度的教會的。
當主日被聖靈感動
這是新約聖經第一次提到『主日』,原意就是主的日子,明顯指七日的第一日,就是今天的星期日,指出初代教會已經開始在這一天來敬拜復活的主。約翰是否一人在荒蕪的島上敬拜主呢﹖啟示錄多次提及天上的敬拜,約翰是否是在敬拜中被提到天上看見異象呢﹖他提及『被聖靈感動』,明顯指出這是一個在靈裏的經驗,我們一定還記得彼得『魂遊象外』的經驗,以及保羅被提到三層天『或在身內或在身外』的經驗。
約翰在被放逐於拔摩島上,主日敬拜時,在靈裏看見了耶穌基督的異象。他首先聽見的號聲,是表明有重要的信息要被傳達了,他被告知要將所『看見』的,寫信與亞西亞的七間教會。他的看見正是啟示錄全卷書所描繪的。
亞西亞的七間教會
為什麼是亞西亞的七間教會﹖首先這些教會是約翰所熟識的,所關切的,正如前面所言,他很可能就是他們的領袖,一個被關的領袖當然關注他所愛的教會。另一方面這七間教會的光景正是當時逼迫中教會的模型。逼迫在帝國中是普遍的,但總脫不掉這七種類型。另一方面,它也象徵了普世教會在受逼迫時可能有的類型。七是完全,約翰正是寫信給遭逼迫的『眾教會』,而歷經歷史中各代逼迫的教會,也必能從這樣的信息中找到安慰與指引。
這七個教會正好是以以弗所為首而環繞著以弗所的,從使徒行傳中,我們知道,保羅是以以弗所為據點而向周圍傳福音。
默想
默想約翰被囚於拔摩島,身為教會領袖而關注教會前途的心情。默想他如何在這光景中,主日仍來到神面前在靈裏敬拜。體會他的心情,揣摩那個情境。
回應
主,你賜下國度,這國度配得我們經歷患難來進入,幫助我無論在何處境中,都愛你的教會,都竭力來敬拜你,都來在靈裏明白你對教會的心意。我知道無論教會遭遇什麼,你仍是值得敬拜,永遠掌權得勝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