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子的緬甸紀錄:歡迎回家》

文|嚴文珮

刊登日期/ 2023.05.23

「老師們,歡迎回家!」剛剛抵達緬甸靈糧活石學生中心的大門,學生們齊聲大喊,伴隨著拉炮聲,片片彩紙由空中灑落。孩子們獻上手繪的圖畫,提著我們的行李,簇擁著我們擠進學生中心。

 

3月,IMission1團隊成員馨文和我,代表台北靈糧堂宣植處,返回緬甸,這是個為期28天的探子之行。因著新冠疫情及政變,已經有3年多,沒有任何短宣隊造訪此地。雖然疫情漸散,但緬甸軍方的暴戾貪腐,加以經濟、治安、民生需求供應動盪不穩,使人看不見這道已然悄悄開啟、通往緬甸的門。

 

此行我們主要的任務是:好好生活、觀察環境、支援宣教士。我一直在想,當我回去台灣,該跟大家說什麼?聖經中「最佳探子代表」約書亞和迦勒,成為我的參考。他們並沒有提及40天中做了哪些事,只是把那流奶與蜜之地的豐碩果實呈現在會眾面前,一邊訴說他們在那裡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一切。

 

我也想這樣試試看!以我帶回來的故事,打開弟兄姊妹的眼光,重新發現這地依然是神賜與我們的美地。應宣教士的請求,此次我對活石師生做了訪談,記錄每個人與學生中心相遇的過程。箴言十六章9節說到:「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這句經文,透過學生的生命,成為實打實的見證。

 

已經是專業中緬語翻譯人員的菲比說,當初因為家鄉的就學環境不理想,家人給她2個選擇,一個是曼德勒的佛教中心,一個是仰光活石。當天晚上,她看著夜空暗自許願,若是數到10看到流星,她就去哪裡。於是她問:「我要去曼德勒嗎?」她慢慢數,數完了,天空一片靜默。「我要去仰光嗎?」數到6,一顆流星劃過天際。她也隨著這顆星來到學生中心,認識並接受了耶穌基督。

 

愛心10歲時家道中落,原本有一位牧師要領養她,但她哭得快要死去,外婆決定將她留下。敬虔又疼愛外孫女的婆婆,每晚都會摸著她的頭禱告。一個禮拜後,另一位牧師建議讓她來學生中心,沒想到,之前哭得肝腸寸斷的愛心,態度180度大轉變,開心期待的來到活石。

 

當美恩的爸爸問她要不要來學生中心時,美恩整晚沒睡的禱告求問神。就在兒童節將臨的那日,她決定啟程。美恩說:「當我來到學生中心,大家準備好多的食物,熱烈的歡迎我。」從小寄住在親戚家,飽嚐人情冷暖的美恩,說這是一個像「家」一樣的地方。

 

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形容學生中心。他們說,當他們回到自己的家時,覺得自己像個客人、外人,只有回到學生中心,才能感到放鬆自在,「這裡,是比家更親的地方。」

 

這28天裡,我聽著他們「回家」的故事,想起第一天回到仰光,那一聲響亮的「歡迎回家」。簡單四個字,原來蘊含著他們對台灣哥哥姐姐們的思念,以及他們對於這個「家」的珍惜眷戀。歡迎弟兄姊妹在臉書搜尋「緬甸小日子」,追蹤更多活石故事及緬甸現況(作者為IMission1團隊夥伴)

相關文章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
2025.03.20
21天禁食禱告見證:回到與神的連結中,從新開始、美好事正在發生!
21天禁食禱告會將邁入第三週,在場場禱告會中,眾人領受聖靈的澆灌。來看三位弟兄姊妹的見證: 回到與神的連結中,更深認識神的話 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邱彥彰 21天禁食禱告前的一個主日,周巽正牧師說,禁食最重要的核心是,回到與神親密的連結中,所以我以此為目標,開始每天一餐的禁食,並成功禁食了前三天。在第四天晚上,忍不住吃了東西。不過當晚,小組有例行每週一次的線上讀經,跟著教會進度一起讀創世記一到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