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靈糧誌No.53】「三股合成的繩子」 台北靈糧堂信徒領袖參與教會領導與治理的合一見證

文|朱黃傑 攝影|蔡佳翰

刊登日期/ 2024.10.17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 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傳道書四 12)

一、前言:

欣逢台北靈糧堂(以下簡稱本堂)七十週年慶,回顧本堂歷史除了創辦人趙世光牧師及歷屆主任牧師的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忠於所託,帶領全職團隊努力以赴所做出的貢獻外,不容忽視多年來信徒們在諸多方面貢獻良多。不容小覷兄姊們積極地奉獻時間、精力與金錢,投入在多樣事工上:擔任主崇招待,兒童主日學老師,成人裝備課程講師,牧區同工/小組長,帶職區助/區牧,敬拜團團員/主領等也都功不可沒。另外由歷屆信徒領袖所組成的執事會,亦扮演好忠心管家的角色,配搭主任牧師所率領的全職團隊一起建造教會。每個團隊各就各位,分工合作、與神同工,在合一的見證下成就今天的靈糧堂。本文礙於篇幅,除參考本堂文獻有關前輩領袖們參與教會的記錄外,也將聚焦於過去三年的第十一屆執事會,在配合新任主任牧師及其團隊,如何在合一的前提下更新與調整。最後嘗試將本堂七十年來團隊合一的心得做一彙整與說明。

二、本堂教會治理的歷史延革:一段配合時代與時俱進的旅程。

1.第一階段(1954-1968)開創期:

由趙世光牧師 / 會督主導並與信徒領袖成立董 / 執事會。依據文獻記載本堂第一次按立執事係於 1956 年 2 月 5 日。由趙世光牧師主持並擔任主席,成員是從信徒中推選出二位弟兄四位姊妹共同組成,連同趙牧師一共七位,此為本堂執事會與團隊領導之起源。而當趙牧師離台時,執事會則以林盛關頤執事代為主持。以當時趙世光牧師的資歷與聲望,本階段的治理方式應該是以趙牧師為主的核心同工團隊共同治理,包括決定牧師傳道人的聘任與辭任,此一傳統日後明載於本堂「執事會組織及辦事細則」內。趙牧師以他的經驗來輔導並遮蓋這剛啟蒙的執事會。他除了是事會的主席外,也是正式設立的財團法人董事長。法人設立之初即開宗明義將本堂正式的名稱,基本信仰與宗旨明定如下:本堂定名為「財團法人台北市中國基督教靈糧世界佈道會台北靈糧堂」。本堂基本信仰為:「信聖父、聖子、聖靈為三位一體之真神,信全部聖經是神所默示的,信主耶穌道成肉身,為童貞女從聖靈懷孕而生,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復活,以後升天,不久還要再來,信人得救,惟一方法是以信心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從聖靈重生成為神的兒女。」本堂宗旨為:「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並建立教會。」

本堂在這個階段後期由於趙世光牧師年事日高來台次數減少,主導的角色漸轉由在地牧者寇世遠弟兄與本堂執事會所組成的核心同工會的治理平台所取代,此一「核心同工會」的建制即為日後本堂由主要信徒領袖 ( 常務執事 ) 與核心牧者共同組成「聖工聯席會」的濫觴。這段時期直到 1968 年底寇弟兄請辭離開本堂為止。

2.第二階段(1969-1985)執事會主導期:

寇弟兄離開之後教會規模縮小,受聘接任牧者年齡較輕(鄭昌國牧師接任時30歲,周神助牧師36歲),牧會經歷相對較淺,而當時執事會的成員多為靈命成熟、年高德劭、學養俱佳的信徒領袖們。這個階段的主責牧者對於父執輩的執事會的信賴自不在話下,而執事們亦多以包容,尊重與成全牧師的異象與領受為原則。縱然此時決策已採共識決,但不容諱言決策權多以執事為重,尤其當時執事一經選任後即為終生職,再加上對於教會多年的委身與投入,督導的角色自然明顯。

3.第三階段(1986-1994)執事會與主任牧師共治期:

1986年靈糧宣教大樓落成後,教會經歷顯著增長,事工日趨複雜,對眾教會的影響力也逐漸擴大。面對事工多樣的內容與快速的變化,執事會帶職的信徒領袖難以完全掌握並應對這些變化。因此,基於對主任牧師及其團隊的接納與信任,教會逐步調整了決策方式。主任牧師團隊所提供的資訊與建議,因其能夠緊密貼合第一線的實際需要,成為教會決策的重要依據,主任牧師的主導性也更多地被尊重。這種決策的轉換,不僅反映對主任牧師團隊的充分信賴,也見證了神在教會增長過程中的保守與帶領。雖然如此,主任牧師對於一時之間無法形成共識的議題則暫時擱置,留待團隊禱告清楚後才做決定。

另外由於教會聚會人數激增,為讓年輕世代更多地參與教會的運作,因而決定大幅提升執事名額,遴選年輕世代的信徒領袖代表加入執事會。並將原本終生職改變成為任期制,每三年一任到期改選。並由眾多執事當中選出十一位常務執事深入瞭解並配搭參與經常性事工的運作。原終生職的執事則轉任為「資深執事」仍維持終生職,以示尊榮。

4.第四階段(1995-2011)主任牧師主導期:

1995年本堂興建靈糧山莊,這時教會組織龐大,事工繁多超過前兩期之總合,而且變化速度之快,已不是執事會所能充分掌握。本階段執事會的督導角色更形減弱。對於主任牧師的各種判斷與決定,大多給予支持與成全。不過面對重大專案如靈糧山莊的建造,佳音廣播電台成立等與社會互動較深的商務型或專業型的大型專案,則仍以委由相關執事組成專案團隊的方式推動。縱然如此,主任牧師對執事同工所提之意見,也多予考慮與採納,仍以建立團隊共識的方式來見證合一。就在這種默契與和諧運作的模式之下,本堂在快速發展期仍能穩定增長。

5.第五階段(2011-2021):團隊領導及治理期:

2006年教會開始由原先傳統的團隊領導的運作方式,更精進成按照五重職務,使徒性團隊的團隊領導模式。也由於多年來台灣社會快速變遷,全職牧者在牧養與服事之餘,對於社會脈動即時的掌握與因應,力有未逮。2011年區永亮牧師接任主任牧師之後,更多尋求信徒領袖提供諮詢,並鼓勵直接參與教會各項事工,成為全職同工的好夥伴與諮詢顧問,甚至以兼任方式出任教會部門處室的主管職務。另一方面也積極從職場引進專業經理人與幹部加入教會成為全職同工,以全面提升各項管理的品質。自2012年新一屆執事會改選時,為鼓勵執事們積極地以個人的專業參與教會服事,更將專業資歷列入執事遴選資格中。並為加強教會治理與專業型執事的參與,於執事會中增設四個治理小組:策略規劃組,人資薪酬組,財務審計組與專案管理組,由常務執事擔任各組召集人。

6.第六階段(2021-迄今):

使徒性團隊領導與治理的模式。2021年周巽正牧師接任主任牧師,帶動新一波的發展,除組織適度調整外,也讓年輕一輩的主管有機會嘗試新的職務,頗有新人新政、耳目一新之感。在此氛圍之下,原先既有的領導與治理的機制也有必要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為此產生了下列新的機制作為因應:

(一)主任牧師父老小組的成立:設立的宗旨在於藉由父老們的真知灼見以利主任牧師對教會的帶領外,並一起為教會守望禱告。成員條件為擔任過本堂主任牧師及執事會主席的父老:目前包括周神助牧師,區永亮牧師及曾國生資深執事。而由主任牧師每月一次召集會議,並邀現任執事會主席列席參加。

(二)主任牧師與執事會主席每週一次的碰面會:執事會主席兼任本堂法定代理人自然成為主任牧師法理上的遮蓋,兩人面對面就教會各項議題坦誠交換意見、討論及形成共識的重要性不可言喻。透過深度會談方式,也增進彼此間的認識、信任與默契的培養。

(三)聖工聯席會進行方式的專業與制度化:聖工聯席會為本堂主要決策之核心單位。係由全體常務執事、主任牧師及處長級同工共同組成。每月開會一次。自第十一屆執事會開始,將聖工聯席會的議程,比照正式董事會進行的方式分成報告事項,討論事項,臨時動議三大項並詳細會議記錄。以避免聖工聯席會流於議而不決的情況。所有議程的安排則先由執事會主席洽詢主任牧師後決定。並請報告人、提案人於會前做好準備,以確保會議討論與決策的品質。

(四)常務執事於聖工聯席會召開前的「會前會」:有鑑於教會事工繁雜,變化快速。帶職的常務執事團隊相較於全職的同工團隊,自然會形成彼此資訊不對稱的現象。為求聖工聯席會有效率的進行,避免過多時間流於背景資料的說明,於聖工聯席會召開前,由執事會主席召開常務執事「會前會」就相關議案的內容預作背景說明及意見交流,以利常務執事們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並幫助聖工聯席會的順暢進行。

(五)內部控制與稽核系統的精進:透過內部管理系統與電子化的建置,除了例行性委外會計師的年度查核與簽證外,面對少數內外申訴案件的調查亦由執事會所轄的「財務審計組」召集有關單位組成稽核小組進行專案稽核。

(六)執事積極參與教會各項專案:教會在增長時,各類專案必然增加,這時除了全職同工參與外,執事同工亦可以按其個人的恩賜與專業投入專案一起配搭,必要時肩負主責人的角色。例如靈糧山莊建殿2.0及澎湖福音中心建堂案,皆由常務執事擔任專案主責。

(七)「執事會訊」的定期出刊:考量大執事會每年召開兩次,許多教會資訊的分享缺少時效性,又礙於會議時間有限無法有效雙向交流。因此自2024年起每季由執事會同工按照聖工會議紀錄編輯成刊,以電子郵件方式提供全體執事知曉。並為加強雙向交流,特別於刊內設置意見信箱,透過QR Code將意見回饋給教會,並視內容由相關單位回覆。

(周神助任主任牧師時期的執事會合照(右四為當時執事會主席徐陸寒波)。)

三、本堂操練「團隊合一」的心得分享:

1.在和睦中合一:是指在心平氣和的氛圍下合而為一!要做到這點先要:(一)凡事按照教會既有的秩序與規矩而行。例如在過程中部屬要服從主管的決策,主管也要尊重與考慮部屬的建議。這當中牽涉到主管的權柄與所要承擔的責任,因此做出正確的決定是主管的當務之急。而部屬們則有責任提供充足與正確的資訊來幫助主管。雖然主管有權柄做決定,但主管仍是以秉公行義為職責,而尋求與採納部屬的意見是避免犯錯及印證神旨意的好方法。

(二)要保持對事不對人的態度,把個人對人的好惡擱置,方能在團隊中發揮集思廣益之效。

(三)溝通的方式要中性、客觀,力求就事論事。保持柔和謙卑的心,看別人比自己強,虛心求問,更不要彼此爭競與比較。尤其是做領袖的,不要以階級服人而是以成熟的生命來服人。

(四)言語要常常帶着和氣,好像用鹽調和。涉及情緒勒索的話語要絕對避免,方合聖徒體統。

2.在互補中合一:彼此連結,分工合作,按照不同的恩賜彼此配搭服事。聖靈本身就是最大的恩賜,聖靈也是按照事奉的職分與需要分賜恩賜。在團隊中有不同的恩賜,除了要能夠彼此欣賞外,還要能彼此配搭發揮分工合作的效果,才能同心建造教會。

3.在真道中合一:合一是以聖經全備的教導與價值觀為基礎,神的話以及神的靈偏一不可。『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約翰一書4:1) 而且神的靈絕不會違背神的話。領袖們一定要對神的話語下真工夫,方能清楚認識神的屬性及祂行事的方式,才能在真道上站立得穩。不僅如此,還要將客觀的真理、知識轉換成為個人主觀的經歷與靈性的操練。所以不要只聽道,講道,更重要的是要行道,團隊中一切所作所為更是要按照真道的教導與聖靈的帶領來行,才能產生真實的影響力。

4.在愛心中合一:愛心就是為了別人的益處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這就是主耶穌無私、無我、無條件愛(Agape)的呈現。團隊也要效法基督憑愛心行事,以無私無我的愛心來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5.在禱告中合一:在同心合意的禱告中,與主連結,透過集體聆聽、分辨、察驗與領受來確認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在團隊合一的操練中不一定每件事都能同心合意,但只要經過同心的禱告,必能與神對齊達成共識。另外,當教會面對屬靈爭戰時,合一的禱告永遠是最有力量的反擊!

6.在聖潔中合一:分別為聖,靠著聖靈的同在與能力以避免世俗的價值觀滲透進入團隊。更要防微杜漸不可給魔鬼留地步,要做到這點,領袖們屬靈生命的健康與成熟是不可或缺的!仇敵最希望團隊領袖對於真理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只要是個人靈命無法長大成熟,就是給魔鬼留地步。如此聖潔與不聖潔的摻合所產生的結果就是錯亂,紛爭,甚至分裂,不可不慎。

7.在基督裡合一:尊主為大,跟元首基督來對齊,不是跟哪個領袖個人來對齊,「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使徒行傳5:29)。唯有作主的真門徒才能進神的國!在教會中千萬不要拉幫結派,形成屬於個人的小團體,而在人際關係上有了親疏遠近之別,甚至排除異己、用人唯親而造成不合一。我們都是屬主的僕人/管家,而效忠的對象只有主耶穌基督!我們所有的服事都是來討祂的歡喜!將來也都是要來向祂交帳!不要到時不被主耶穌所認識,只有哀哭切齒了。

(常務執事成員梅驊近期曾任山莊整建案PM。)

四、結語:

信徒領袖與全職牧者在教會領導及治理上合一的見證,是本堂延續過去七十年的一項優良傳統!這項傳統是建構在以聖經與聖靈為基礎的團隊合一之上!雖然其間施行與運作的方式與呈現的重點,會因人因時而有所不同,但合一的精神與理念是永不改變的!

過去七十年,神在台北靈糧堂興起不同的器皿被祂所用。這都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如有誇口的,更當指著主誇口!在此我們除了歸榮耀給神之外,也藉此機會尊榮歷任的主任牧師,並衷心感謝過去歷屆的執事會主席及他們所帶領的信徒領袖團隊:林盛關頤執事(任期為1956-1965),徐陸寒波執事(1965-1970,1980-1988),關張靜霞執事(1970-1980),高春林執事(1988-1992),曾國生執事(1992-2021)。這些信徒領袖們如同雲彩般的圍繞著我們,他們的盼望就是與我們一棒接一棒地來完成榮耀教會的建造,迎接主耶穌的再臨!最後用使徒保羅那段「向著標竿直跑」的經文來共勉,並為下一個七十年加油打氣!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三13-14)

相關文章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
2025.03.20
21天禁食禱告見證:回到與神的連結中,從新開始、美好事正在發生!
21天禁食禱告會將邁入第三週,在場場禱告會中,眾人領受聖靈的澆灌。來看三位弟兄姊妹的見證: 回到與神的連結中,更深認識神的話 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邱彥彰 21天禁食禱告前的一個主日,周巽正牧師說,禁食最重要的核心是,回到與神親密的連結中,所以我以此為目標,開始每天一餐的禁食,並成功禁食了前三天。在第四天晚上,忍不住吃了東西。不過當晚,小組有例行每週一次的線上讀經,跟著教會進度一起讀創世記一到三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