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文/莊依軒、攝影/活水教會烽火行動團隊

刊登日期/ 2025.02.18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事裡,「我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的、是被神所愛的。」
–
基督教南崁靈糧堂
實踐大學大四/陳立律
「我希望可以透過我的動畫,進入媒體、進入網路,帶下神的話給現代人看見。」我是一名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的學生,現在正值畢業製作期。大學四年以來,我深切地感受到,這個世界透過媒體傳達的聲音好多,無論是個人情緒、兩派對立到現代的社會新聞。
四天的拿細耳人集訓結束了,我清楚領受一個想法是,想做跟拿細耳人呼召有關的動畫。我相信神既然賜下感動給我,就會給我動畫發想的創造力!「我想將未來所有作品的動機完全獻給神,不為世界的掌聲、不怕別人看我如何,在製作動畫作品當中,只為了傳遞神的信息、帶下安慰與榮耀神而做。」
–
約珥靈糧堂
青年事工輔導/羅詩夢
「我一直覺得自己沒有根,我是已經消失的原住民族-巴布薩族。」為原住民禱告敬拜時,我邊猶豫邊來到台前,天父對我說,「孩子,我要恢復你的身份。」,我一直哭、一直哭,很難過,我不知道自己是誰。
禱告中,我聯想到許多小時候的零星記憶:家人很頻繁的帶我去山上的部落遊玩。外婆的老家住在嘉義的山上,她的爸媽上面好幾代都是嘉義土生土長的人,其中一位直系親屬的名字,就是巴布薩族的部落名。當我覺得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巴布薩族甚至因為語言流失無法正名,天父卻說,「孩子,原住民復興禱告跟妳有關,因為妳也是原住民的一分子,世人雖不承認,但我已經認定了。」
–
台北靈糧堂
隊輔/李秋慧傳道
剛得知「拿細耳人集訓」的消息時,雖有感動想報名,仍不免有些猶豫。像我這樣的「阿姨」,即使對校園復興有負擔,也可以在家裡禱告、祝福下一代的拿細耳人就好,有必要參加集訓嗎?但神卻一次次激動我,加上成人牧區不少弟兄姊妹報名,可見這份感動不是血氣,最後在牧者的成全下,我報名了這次集訓,並以隊輔的角色參與。
「原來我們不缺代禱者,缺的是『禱告的將領』,但這需要持續的陪伴和培力。」第一天敬拜中,感受到神的靈在現場推動,我身旁的年輕人也很激動,卻似乎不太曉得正在發生什麼。
當我看到年輕一輩的牧者在台上,也更加明白自己的定位。在神的家裡,我們這些哥姊,承接父老的恩膏和屬靈高度,看著弟妹們在更radical的氛圍下出生長大。我們或許無法像他們一樣有年輕人的熱情,卻需要一投入在拿細耳人的運動中,盼可以盡到兄姊的責任,在前面看顧並擁有同個異象。「渴望看見更多的代禱將領和佈道家,在我們當中被興起。」
–
興隆靈糧福音中心
牧師/葉靜瑜
當周巽正牧師開始預告過完年後,會有一個四個整天的拿細耳人集訓時,心想這個收心操也太猛了吧!我想說鼓勵青年人去就好,但神卻對我說,「復興的時刻,不要做一個觀望者,觀望者的推動是沒有力量的。」那時候聖靈催逼,不但自己要報名還要帶一些人參加。
第一天聚會,小隊時間分享到「拿細耳的約」,有個小隊員,把課業壓力大時會看不好的影片說出來。當她坦誠,就經歷釋放、也感謝神愛她。甚至在四天集訓結束後,其中一個孩子馬上就傳訊息給我說,「牧師,我們已經約好了,明天下午一點要一起在教會讀經、禱告。」他們沒有四天密集集訓後,覺得累或是想放鬆,而是持續點燃禱告的火。
我也跟幾位大孩子一起,為著神要做的青年工作禱告分享。他們提出,兩個月一次要去木柵的校園禱告、渴望青少有一個月一次的禱告會、每次敬拜前一起靈修。還有一個孩子回家後,特別將他的房間整理布置,宣告這是新的禱告殿。他說當他開口禱告的時候,聖靈就在他的身上工作,好像是聖靈來帶著他禱告一樣,腦中不斷浮現要禱告的詞彙。所以他也渴望帶弟妹一起禱告。這是神在這四天在我們當中所做的翻轉,將榮耀歸給祂!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