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靈糧季刊第四季no-33】靈神25週年之3 我們的偏鄉拓植腳蹤

文/李國煒、鐘玉如

刊登日期/ 2015.10.30

到偏鄉拓植,也要有「向毛竹學習扎根」的心理預備,儘管短期內果效並不明顯,但扎根的工夫正決定五年後的收成!

2006年,我們清楚呼召、蒙母堂差派到嘉義縣民雄鄉,尋求主在這地的心意。近十年的時間,經歷主許多恩典,其中許多故事仍在民雄鄉間、街頭巷尾放送……

第一個故事:青年搭起社區參與的橋樑
從外地到民雄就讀的大學青年,過去九年,透過教會搭起的橋樑成為志工,走入各個純樸的村落,實地訪視弱勢家庭,參與課後陪讀、寒暑假閱讀營隊、社區老人關懷、協助救災……大學青年走出校園圍牆投入服務弱勢族群,回應社區需要,早已成為民雄鄉里的美談!
教會在中正、嘉義兩所大學成立服務性社團「A.O.生命品格教育社」,招聚大學志工投入社區服務,在東榮國小、民雄國中和八八風災受創嚴重的金興村,每週做定時定點的免費弱勢課輔服務,數年如一日,深受鄉民肯定。
近幾年,教會青年志工們又燃起旺盛的企圖心,發想如何突顯民雄鄉三興村在地特色,凝聚社區共識、活化閒置空間,為民雄鄉特色產業盡一份心力。於是激盪出「三興旺旺來——鳳梨生態文化展示」的創意,為社區農特產品搭起一座蘊含生態教學與行銷、知性與創意的文化橋樑。於是民雄靈糧堂以愛鄰協會民雄辦事處名義,申請行政院青輔會「99 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
從創意發想到企畫執行,都由青年團隊親自面對。平日習慣晚睡的大學志工清晨六點就要出門,與正在採收鳳梨的農民溝通企畫理念,請求允許拍攝;一張張「人與大地」、「人與鳳梨」互動的珍貴鏡頭,就是這樣記錄下來的。開幕當天,農民看見他們揮汗辛勤的採收身影,與歡呼收割的欣慰笑容,一幕幕真實呈現在眾人眼前,他們才驀然發現:這些再熟悉不過的平凡歲月,透過大學生用心的雙眼,透過鏡頭竟能帶給自己如此深的感動!紛紛羞澀地向志工們詢問:可否保有這些照片?
從參觀展示的社區鄉民們滿意的表情,我們知道走對了方向;從小學生戶外教學一雙雙小手指指點點、發表高見,我們欣慰抓到了重點。在三興社區的展期結束前,後續「移展」的邀約呼聲不斷:民雄的興中國小、福樂國小、東石的龍港國小、下楫國小、阿里山的茶山國小、新美國小……展期延續到隔年!我們深信,這是青年起來以行動關心在地鄉民的時刻! 我們期待,鳳梨只是開頭,接下來可以是芭樂、柳丁、香蕉、釋迦……更多水果與農民的故事能在台灣各地小學旅行、更多的青年能在全台各地搭起社區參與的橋樑!

第二個故事:漬痕畫作製成馬克杯
有一次玉如邀我到舒果餐廳慶生。離開時,看見服務生將桌上仍然十分乾淨的餐墊紙捲起回收,我忍不住詢問店長可否提供回收餐墊紙給弱勢課輔學童作畫,店長欣然同意,於是我每週一去店裡帶回一大捲回收餐墊紙。雖然紙上有少許餐漬,但學童們十分開心有這麼高級的紙可以畫畫!我們請一位嘉義大學美術系學生指導孩子作畫,鼓勵孩子接納這些紙上的漬痕,如同我們人生中有許多事雖不一定令人滿意,但我們可以學習接納。
第一次發下漬痕畫紙,孩子們興奮勾勒內心世界。有一位單親家庭的孩子畫出一隻母象,後面跟著一隻小象,在夕陽餘暉中低頭同行,我們看了很不捨……。另一個孩子,畫了許多海豚在海面跳躍嬉戲,反映出家中有許多孩子的歡樂時光,似也早熟地避談從小缺少母親陪伴的遺憾。
下課時,美術系同學特別向我介紹一幅畫,當他走到這孩子身邊時,孩子幾乎已經完成。原來,畫紙上有一點油黃漬痕,孩子想畫屋外星空,他巧妙地將那點油黃漬痕融入他的畫作,成為那個夜晚星空中最閃耀的一顆星!
我好奇地想知道是哪個孩子畫的?啊——劉xx!原來,我也像許多人一樣,習慣以學業成績標記對孩子的刻板印象,卻在這次作畫中驚覺:只要給孩子一張紙、一隻筆,加上適當引導,在繪畫的世界裡,孩子可以重新認識自己,我們也可以重新認識每一個孩子。
我們接受贊助者的建議,將孩子們的畫作印在馬克杯上,取名「漬痕畫展」。每幅畫印兩個馬克杯,邀孩子與家長出席聖誕感恩餐會。在餐會上,邀請家長與孩子上台,將一個送給孩子,另一個公開義賣,義賣所得捐作課輔基金。
那一年的聖誕夜,相信許多孩子是勾著嘴角入睡的……

「委身」是「扎根偏鄉」的代名詞
長期在鄉間作社區扎根的服事,看見學生志工流動與社區家庭變動,深刻體認「委身」才是扎根偏鄉福音工作的踏實方法。
沒有對這塊土地的高度認同,不清楚神的帶領,是不容易談委身的。大學生流動、變動本是常態,因多數來自外地。但是當有一群人活出「愛民雄」、與這塊土地委身的見證,我發現:情勢真的逆轉了!五年之後,學生門徒畢業留在民雄開始成為常態!為了委身教會建造,畢業同學選擇嘉義或民雄的國小實習、準備檢定考試與甄試、在嘉義縣市找社工工作,同時接受生培裝備。如今民雄九屆生培,已有四十多人進入培訓。
在中亞吉爾吉斯帶職宣教八年的學妹告訴我,有一種植物種下去,五年期間看不見任何果實,但在第六年開始生長迅速。原來,在最初的五年,它以一種不易被人發覺的方式向地下扎根,伸展出數公里的根系,人們幾乎看不到它的發展變化。第六年雨季到來時,它終於鑽出地面, 以每天60 公分的速度生長,迅速到達30公尺的高度。這植物叫毛竹。
到偏鄉拓植,也要有「向毛竹學習扎根」的心理預備,儘管短期內果效並不明顯,但扎根的工夫正決定五年後的收成!

(作者為靈神第十二屆校友;李國煒為民雄靈糧堂主任牧師)

相關文章

2025.01.08
台大癌醫的平安夜,雅音詩班溫馨獻唱
2024年12月24日,台北靈糧堂雅音小詩班約15人,前往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下稱台大癌醫)報佳音。雅音詩班團牧劉敏慈提及,「今年報佳音活動,觀眾比去年多,溫馨的氣氛提升很多。」她補充,過去院方較少受理宗教團體要入院辦音樂會的申請,但感謝神,今年已是連續兩年走進醫院。 音樂會中,詩班不僅身穿喜氣的紅色背心及戴花圈頭飾,更是帶來傳唱度高的歌曲《到各山嶺去傳揚》演出。活動志工為這場福音行動...
2025.01.08
《週報選文》異夢特攻隊
去年的21天禁食禱告,對於禱告中心團隊而言是很大的提升,特別是美國團隊在「做異夢」、「解異夢」的運作模式,我們看見團隊如何一同領受啟示,並就著所領受的,透過禱告治理、贏得屬靈制空權。周神助牧師在21天籌備期間就曾提醒我們,要把這樣的恩膏留在台北靈糧堂,而禱告中心團隊真的就在21天過後,開始領受異夢,並在團隊中操練如何解夢,並按照所領受的啟示在禱告中與上帝同工。以下想跟大家分享其中兩個我們在為台北靈...
2024.12.30
2025年異象聖靈澆灌·應許實現-主任牧師專訪
走過2024年,在「置身榮耀·愛中合一」的異象、靈糧70的對焦中,神給台北靈糧堂2025年的異象是「聖靈澆灌·應許實現」,以及核心經文路四:18~19。迎向2025年,我們該如何回應神的心意?創意處專訪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跟我們談談他眼中的「聖靈澆灌·應許實現」: 靈糧70中,許多人都領受,聖靈要大大澆灌在教會。「我們要在這個恩膏裡面傳揚福音,使神的國度榮耀彰顯。」周巽正相信,「我們要看見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