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靈糧季刊第一季No.48】愛.未完待續

文|李妍儒 圖|台北靈糧堂宣植處

刊登日期/ 2020.07.19

多年前還是高中生的我,就時常聽著當時的輔導——瑋萍姊說著她對肯亞宣教的期待,心裡好像也默默的為肯亞留了一個位置;沒想到,後來瑋萍姊就病了。

記得當時參加青年營會時,向神禱告求神使用我的生命。五年前,我訂了個目標:28歲的時候要開始經營社會企業。因為神把對弱勢婦女及孩子的負擔放在我心中,我希望透過商業的方式來改善某個社會問題,所以,這幾年我一直都在朝著這個目標前進、預備。

我本身是個freelancer,這幾年來,神一直在適當的時機為我開不同的門,賜給我很多機會,甚至我的每個案源不需要自己去開發、找業主,業主就會自己找上門。也在這幾年創業的磨練與各種不同類型案子的嘗試中,打造和開創各種不同品牌,並有許多不同產業別的行銷經驗。每當我覺得需要學習某項新技能的時候,神就會給我學習那個技能的工作機會,讓我深知神在創業和商業的方向不斷帶領我,並且在財務上也經歷到神豐盛的賜福。

就在將滿28歲的前兩個月,內心相當緊張,因為即將來到說好的歲數,也必須面對自己當年曾許下的目標。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其實不一定每週都能夠來聚會,但那天剛好遇到瑋萍姊在青崇台上徵召肯亞短宣隊員。我當下就決定要報名,與病癒後終於能夠完成夢想的瑋萍姊一起去肯亞服事。當時心中單純懷抱著的是,「去看看已經走在命定之中的人是什麼樣子」。這似乎也與高中時期——那個對肯亞有著相同渴望的我來說,是個特別的呼應。

去了肯亞之後,內心真的是波濤洶湧。

在馬賽部落遇到一個十歲的女孩叫Abigael,和她交換名字之後,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竟是問我:「還會不會再回到肯亞」。

我問她:「為什麼這樣問?」

她說:「如果妳還會再來的話,能不能買書給我,我想要數學跟科學的書。」

我問她:「妳沒有去學校嗎?」

她說:「爸媽跟我講,他們明年負擔不起我的學費了,所以我沒有辦法再上學了。」

馬賽部落有相當多的孩子,但幾乎95%的孩子是沒有辦法上學的,即使他們很想,然而學費對他們而言是非常昂貴的。

與Abigael的閒聊中,我問她以後想做什麼,這個十歲的孩子跟我說以後想做律師。

當我面對這樣的孩子,我發現自己沒有辦法什麼都不做。

為了讓馬賽部落的孩子能有機會上學,我們正在跟他們一起努力,試圖開展出一個能永續經營的模式,讓他們不用依賴外援,也能靠自己的力量獲取收入,去為下一代開創出更好的生命機會。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生下來就是沒有機會、沒有選擇的,他們沒有辦法選擇他們要過怎樣的生活。

多年前在教會聽到某位牧師分享一個案例:當有人在一棟公寓樓下被搶劫,整棟公寓的人都看到了,但卻是沒有人報警,因為大家都覺得其他人會去報警。但後來那個人不僅被搶也被殺死了,而大家是眼睜睜地,什麼都沒做,看著他死去。

我認為,如果神讓你看到一個需要,你不去做的話,就也不會有其他人去做,因為大家都在等別人做。所以,如果今天神放了一個負擔在你心中,或是放了一個夢想在你心中,請不要抹殺掉它。

神交在我們手中的一切,不論是資源還是恩賜才幹,都是要加倍奉還的。願我們都能在當跑的道路上盡心盡力,願我們都成為那個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和管家。

這趟旅程,也讓我們有機會與我們在肯亞的家人——奈羅畢靈糧堂的張博涵牧師夫婦和華人弟兄姊妹連結,與他們一起探訪家庭和宣教士、查經、帶兒童營會。過程中,我滿滿地被愛擴張了!我開始更多相信也宣告:當我們願意好好管理神所給我們的恩賜才幹和資源,我們必豐盛有餘,並且成為全地的祝福!

我們期待,這樣的感動會繼續蔓延在我們的心裡;愛,未完待續!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會友)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