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靈糧誌No.49】我們的腳步沒有停下!福音中心用實際行動成為社區的幫助
文|陳珮瑜
刊登日期/ 2020.07.18
當疫情來勢洶洶,看似一切都暫停的時候,教會的腳步並未停止;許多福音中心也在這段期間發展出各自的特色,展現了福音動能。
由於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明顯趨緩,經謹慎評估後決定,在政府政策未改變前,本堂將繼續全面線上聚會,停止實體聚會……」
在今年三月底確定暫停實體的聚會之前,台北靈糧堂與各福音中心便已開始配合政府政策,落實量體溫、戴口罩、拉開座位間隔、以及實名制參加聚會等措施,同時總部也提早針對福音中心預備有關直播崇拜、線上奉獻、使用多方會議軟體等教學,協助所有人能順利轉換走上雲端。而許多福音中心也在這段期間發展出各自的特色,摸索出服事在地社區的方法。以下是雙園、大坪林、永和三間靈糧福音中心的見證分享:
-
重視會友與鄰里的需求,深化社區信任感-雙園靈糧福音中心
當總部確定將聚會改為線上直播,文茂浩牧師坦言,福音中心面臨最大的考驗就是會友上網的問題,由於雙園靈糧福音中心周遭住有不少年長者及弱勢族群,不是上網不熟悉、就是根本沒錢申辦網路,要普遍推行線上聚會並不容易,文浩茂牧師說:「星期天還是有長輩就直接跑到教會來,說要參加聚會。」福音中心因此破例開放給少數會友星期天到教會收看直播,前提是同一個空間限制在20人以內,同時室內固定開啟殺菌空氣清淨機、並保持通風,讓必須至教會才能聚會的會友可以安心聚會。
安全距離下的訪視 提升教會與會友之間的連結
同時為了維繫會友之間的關係,福音中心推動「訪視隊」到會友家門口或開放空間進行探訪,「有時候鄰居經過看到我們同工和會友在外面聊天也會好奇,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教會來關心。」文茂浩牧師分享到在訪視過程中,這些關心的舉動也建立社區的好感。
除了一般探訪外,福音中心也特別關注於特殊高關懷群族,尤其疫情期間許多人工作受到影響、生計出現問題、或是長時間待在家中,加深憂鬱、躁鬱的情況,一旦會友有特殊情況發生,同工也會即時透過電話或是上門關懷給予安慰,許多會友就從原本的負面情緒中進到平靜安穩中,能夠走過這段動盪的時期。
發放防疫物資 吸引地方店家主動加入
結合總部與食物銀行的力量,福音中心開始準備發放防疫包與食物給鄰里中有需要的人,在發放當天,教會一樓竟早早就出現人龍,有秩序地排隊等待領取。這一幕不僅引發社區的好奇,更開始在居民之間口耳相傳,於是就有周邊店家直接來到福音中心要捐贈食材給有需要的人,文茂浩牧師說:「有些店家我原本也不認識,但是他們聽見教會所做的事情,就帶著食物來說願意提供。」
即使最嚴峻的情況已經過去,教會仍持續與食物銀行合作,針對有特殊需要的居民固定每週提供食物以度過難關,另外也預備了小額慈惠基金,幫助正在難關中的會友。這些服事與擺上不只加深福音中心與社區的連結,也讓福音中心在鄰里間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五月底疫情漸漸趨緩,終於恢復了實體聚會,但是許多會友仍因為家庭因素、或是種種健康層面的考量無法回來,因此「虛實並進」就成為雙園福音中心接下來的目標,文茂浩牧師分享到,這段期間累積的種種應變經驗,讓教會與會友一起成長,不僅在數位化方面技能提升,在社區也收穫了更多的信任度,讓教會真正能成為地方的祝福。
-
打造在地化直播主崇,強化會友與教會的黏著度-大坪林靈糧福音中心
一直以來,大坪林靈糧福音中心都十分看重會友的「落戶」,不僅每位會友都確實進到牧養體系中,就連新朋友也會很快安排進入到小組,以利後續的關懷與跟進,同時搭配核心同工群組、各小組開設群組的方式分層確實管理,只要有任何的變化都可以快速傳遞。這些看似平常的舉動,在受疫情影響的期間,竟也幫助教會在管理、推播消息更加有效率。
會友即早確實落戶 實名制聚會更容易
為落實聚會實名制,福音中心透過群組分層,很迅速就建立起完整會友名冊,在每週崇拜中以小組為單位製作報到名單,讓教會可以確實了解出席情況。黃詩怡傳道特別提及,原本每週福音中心提供的愛宴,因為防疫改為發放餐盒,只要在報到時登記數量即可在會後領取,無形中也幫助會友在進入會堂前都有確實報到。透過清楚的佈達和便利的制度,會友們很快且願意配合實名制聚會。
另外針對各項社區事工,由於很早就開始使用「LINE@」的群組化經營,如週六上午的「兒童星樂園」就有大約800位父母親在群組中,另外也有針對長者的「喜樂學苑」群組,透過大大小小的LINE@群,福音中心的動向都能夠很快推播到社區中。
融入在地DNA的線上崇拜,讓會友保有家的感覺
七年前福音中心甫成立時就開設了內部的Facebook社團,以非公開的方式提供會友主日崇拜信息的錄音、見證分享、教會活動花絮等,今年年初則進一步提升,錄崇拜信息聲音的同時也同步將PPT畫面錄製下來,成為有畫面、也有聲音的崇拜影音。
實體聚會的暫停,加速了福音中心轉變的節奏,為了打造具在地風格的直播環境,福音中心使用可切換場景的直播盒子,在每週日的崇拜聚會開始前,先播放由自家同工帶領的會前禱、報告事項影片,時間一到就切換至總部的直播平台,待崇拜結束後再切回福音中心,由牧者帶領會後回應禱告。這樣的聚會方式對會友而言,就不單只是在線上參加崇拜,而是能夠持續感受到來自「自己家」的氛圍。
福音中心也不忘預備兒童的線上聚會,在每週日上午九點半由主日學老師親自帶領,除了播放預錄好的敬拜帶動唱以及說故事影片,老師也會在線上跟小朋友互動,「孩子的注意力不一定能停留太久,所以還是有老師在線上和孩子互動,孩子也可以發言。」黃詩怡傳道說。雖然聚會只有一小時,但讓孩子保有自己有專屬的主日學,種種預備,都是為了持續建造孩童的生命。
面對面的機會減少 溫度卻不能少
少了面對面接觸,關係的建立就需要更多補強。黃詩怡傳道分享到,雖然每週都有線上小組與崇拜,但頻率與深度對會友來說都有限,因此就有小組長發起一週兩次的線上導讀經文,回應越來越火熱後開始改為每天晚上九點進行。另外針對兒少族群的需求,教會同工也分時段進行一對二的門訓時間,持續建造兒童與青少年的屬靈生命。
線下探訪與牧養在這段期間就變得更重要了,四、五月剛好碰到兒童節、母親節,原本預計在聚會中發放的禮物,這次就化整為零,由各小組長帶著禮物拜訪家庭,較遠的地區則用寄送的,重點是讓會友感覺到教會把每個人放在心上。
恢復實體聚會之後,現階段福音中心仍保留有直播崇拜,可以服事到偶爾因為個人因素無法參加聚會的弟兄姊妹,「當我們有直播的崇拜,對這些無法到場的弟兄姊妹而言,就很像還是跟我們在一起。」
-
患難中見證對神、對人的真情-永和靈糧福音中心
在今年一月初,因著趙實齊牧師所領受的感動,永和、永平、南勢角靈糧福音中心與天使心牧區開始不間斷地線上禱告祭壇,每週一次從早上五點到晚上十一點,每位弟兄姊妹自由認領十五分鐘的禱告,由每間福音中心輪流負責三個月的禱告內容編寫,永和靈糧福音中心的朱曉春牧師正好就是四月到六月的主編,他分享到,雖然最初成立禱告祭壇並非是因為疫情影響,但在這段期間卻成為穩定弟兄姊妹靈命的重要關鍵。「有教會弟兄寫回應給我,說看見大夥上上下下接棒禱告,緊密地連結在一起,非常的感動。」
線上聚會待解的習題之一:多元化奉獻
受到疫情影響,許多教會都必須快速做出應變,除了崇拜、小組受到衝擊,「不能到教會聚會,奉獻怎麼辦?」也成為待解的難題。
永和福音中心早在總部開始推動多元奉獻時,就十分鼓勵會友以專屬帳號奉獻,朱曉春牧師更與師母親身帶頭做起,一方面也由於福音中心會友普遍對網路環境以及各種支付工具並不陌生,推動過程中即有不少兄姊加入。「在疫情期間有一些沒有使用線上系統的會友帶著奉獻來到教會,我們也會輔導他們學習使用。」牧師認為多元的奉獻方式不只是幫助教會在財務管理上更輕省、減輕同工的行政作業,最重要的是可以準時把初熟的果子獻上。
教會可以幫忙 教會正在幫忙
福音中心與鄰里之間一直保有良好的連結,暫停聚會的期間教會持續走進社區深入耕耘,透過里長轉介得知一位癌症第四期的居民,在經濟上全家正面臨極大困難,福音中心即透過食物銀行的機制,提供案家亟需的流質營養品,同時也替這位先生向愛鄰申請「村里平安箱」,幫助家庭解決在急難中的需要。
「除了食物銀行,有些弟兄姊妹也會自掏腰包、或是轉介食品商提供一些食物。」經過這次的案例,也讓里長與教會有更進一步的連結,也瞭解到教會可以對弱勢案家提供即時的幫助,成為鄰舍的祝福。
除此之外,總部的「小店老闆我挺你」計劃,福音中心也提供不少名單,更在會友的提議下開發屬於福音中心的小店清單,包括由會友經營的店家、計程車等。「過程中有兩個突破點,」朱曉春牧師分享到,「弟兄姊妹在店家消費時認識了老闆,進而就邀請老闆參加小組成為慕道友。」後來福音中心也將這間店家加入在清單中,另外,教會一方面鼓勵弟兄姊妹支持店家,同時也回過頭勉勵這些開店的經營者要重視品質,才能長久經營並成為社區鄰舍的祝福,甚至有朝一日成為傳揚福音的據點。
在聚會要走到線上時,永和福音中心原本幾乎是零基礎,透過總部的教學才開始慢慢熟悉直播、使用多方會議軟體的技巧,而在期間福音中心也嘗試過一次自行預錄崇拜內容。雖然現在情況正慢慢回到原本的軌道上,但朱曉春牧師認為在這段期間所累積的經驗是值得保留的,包括持續經營「小店老闆我挺你」的計劃,以及在小組恢復實體聚會後仍可維持虛實整合的機制,服事無法親自出席聚會、甚至家中有未信者的會友。未來新媒體也將成為一大重點,期望藉由發展新媒體事工,讓福音中心與在地特色能有效結合。
一場疫情,使許多人、事、物都必須做出改變,教會也無可避免。好在有神,能有真正的平安;好在有彼此,能互相支援、共享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