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靈糧誌No.51】我們不一樣,仍可彼此對齊

口述|周巽正、整理|陳珮瑜

刊登日期/ 2021.06.21

歸零,在禱告中與神對齊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創十二 1)

從去年 10 月,透過創世記十二章 1 節的經文,我們讀到神指示亞伯蘭,他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神所要指示的地去。我們所領受的是,神要帶領我們走沒有走過的路,所以我們必須和神的約櫃、神的同在對齊。「離開」意味著我們需要放下所熟悉的一切,包括放下過去的成功、模式、許多東西,「對齊」其實是一段歸零的過程。

2021 年初,透過 21 天的禁食禱告,神帶領我們更深在自潔的運動中與祂對齊,這既不是一個策略,也不是在刻意的規畫下所促成的,而是神親自在教會中開始的工作,我們只能夠跟上神的腳步。上半年的主日崇拜信息都環繞「主禱文」這個主軸,透過這一系列的信息,我們更盼望所有弟兄姊妹、福音中心,都能一起走進這個禱告運動中,一起與神對齊。

從「I Could be Wrong」的心態出發

台北靈糧堂的總部有不同的牧區與部門,另外還有35 間福音中心,同時,我們的全職團隊也是一個跨世代的團隊,不只是兩代,而是由跨越四代的同工所組成。我們的價值觀、背景,理念都太不一樣了,要看見神在台北靈糧堂的工作落實在每個環節中,其實也是一個需要對齊的過程,不只是跟神對齊,我們彼此間的對齊也非常重要。

但是怎麼樣才能對齊?前段時間我參加靈糧網絡的會議時,有位師母分享了自己參加教育論壇的得著,其中一個觀念很深打動我的心,她提到在教導下一代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想法是:「I could be wrong」,也就是「我有可能是錯的」。為什麼這個功課如此重要?當我們在溝通時,特別是跨世代、跨

部門的溝通,如果出發點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所以你要聽我的」,一心只想要說服對方,這樣的溝通中常常很難對齊。

但是在與人溝通時,如果能想到「我可能會是錯的」,就更容易聽見對方想傳達的想法。尤其每個人看事情、想事情時一定都存在盲點,因此我們需要學習謙卑下來聆聽不同人的經驗、智慧,甚至去聆聽比我們年幼的世代。

於是我明白,真正的對齊是:「我還是有自己的主觀與想法,但是我知道自己可能會有盲點,在彼此溝通時,我去聆聽你的角度、了解你的眼光,進而發現我的盲點。」當我開始抱持這樣的出發點,甚至連在與我的孩子們互動時,都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

從盲點看見互補的可能性

這樣的想法,也能幫助我們不去論斷,不僅不論斷自我、不論斷別人,也不彼此論斷。如此便能在不同世代、不同部門的互動中建立起互信的機制,學習彼此尊榮。

曾經有一次,我對一件事情已經做出結論,卻在與我們的團隊討論後才發現其實在判斷過程中我遺漏了一些資訊。我非常感謝神,藉著團隊的幫助,我不僅找到自己的盲點,還有機會即時做出修正。如果每一次的會議,我都知道自己有可能會是錯的,會議中的討論就會變得非常有價值,也會成為與神對齊、與彼此、與不同的意見對齊、更是與不同世代對齊的機會。

台北靈糧堂因著神的恩典能夠發展成為這樣多元而豐富的團隊,如果有一段過程,幫助我們學習認知到自己的盲點其實是能讓彼此形成互補的機會,每個人的眼光會豐富、看事情的角度也會更加寬廣。

世代同心的建造

2021 年,我們開始為「建殿」──靈糧山莊的內裝改建──做準備,在開工之前,無論是開工的時間點、裝修的方式都有許多討論正在進行中,面對這些與全教會息息相關的重要決策,更是我們需要彼此對齊的時候。

當聖工聯席會提議針對山莊內部進行改建時,其實我內心是非常興奮的。回想上一次教會建殿,是 1995 年建立靈糧山莊時,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再更早一點,則是 1984 年宣教大樓的改建,換句話說,如果年紀在 30 歲以下的會友大概都沒有跟著教會建殿的經驗。

我一直記得,在我小學四、五年級時,曾經一起為當時宣教大樓的改建奉獻,那時兒童主日學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小小的撲滿,雖然當時我們年紀還小、也沒有太多零用錢,但老師挑戰我們透過一年不喝飲料或其他方法把錢存下來,一起參與在建堂奉獻中,所以我對宣教大樓是非常有感情的。

為下一代而建造

我們是在為哪個世代建殿?其實我們真正期待的是,建殿不只是為了眼前的這一代,更是為了未來廿、卅年而預備,換句話說,不只是為下一代、更是為下下一個世代做準備。因此我真的渴望看見,教會中不只是年長者、青壯年、甚至青年、兒童,都一起參與在建殿的計畫中,我們每一位都是為了自己的下一代而參與建造。

大衛為所羅門預備建殿的材料、所羅門建造了世代稱頌的聖殿,雖然大衛沒有實質參與在建殿、獻殿的榮耀中,但是他和所羅門其實都在為了下一個世代而努力。因此,當整個教會共同投入在建殿的過程、每個弟兄姊妹共同參與時,這將是一個世代的建造,我們不僅是為建殿預備材料,更要一起看見神的榮耀彰顯在下個世代。

為雲端牧養而建造

廿多年前的靈糧山莊,在當時可說是相當具規模的一個聚會空間,神也使用這個場地舉辦過許多國度型特會、研習會等。然而當年以「大型聚會」為出發點規劃的各種空間及硬體設備,已經漸漸不符合目前的需求,特別是在疫情影響之下,整個教會生態有了很明顯的改變。

從統計數字我們發現,每週在線上同步參與崇拜的人數已經超越現場實體聚會。這代表我們確實需要考量,如何幫助線上的弟兄姊妹也能同步領受與現場同樣的氛圍,首先就需要在空間、硬體、媒體工程上進行全面提升。

過去的設計,沒有將錄影、音場等與線上轉播相關的需求納入規劃,所謂的「線上」,也只是將現場聚會轉播出去,坐在螢幕前的弟兄姊妹,很容易變成只是「旁觀」正在進行中的聚會。藉由這次內裝改建,我們期望將來不管是參與實體或線上聚會的弟兄姊妹,都能同步得著餵養,特別是我們的福音中心,每月有兩次以連線的方式參與總部的主日崇拜,盼望這些改變,能讓每一次的連線對福音中心的弟兄姊妹來說都成為加分的體驗。

為打造家的氛圍而建造

靈糧山莊改建的最終目的,是期待能打造出「家」的感覺,且藉此表達對每一位弟兄姊妹的看重。在教會六十五週年堂慶期間,我們不斷談到「讓家偉大」,我們很希望弟兄姊妹來到這裡,能有更多小組團契、家人相聚的時間,因此,我們把「歸屬感」和「家的氛圍」融入在整體設計中,盼望弟兄姊妹將來到教會聚會,不再因為聚會結束後的換場而匆匆離去,而是有地方能夠坐下來團契、分享,我們希望靈糧山莊成為一個讓人想要留下來的地方、成為可以找到歸屬的家。

在彼此對齊中建造

這次內裝改建還有許多的規劃仍在持續討論中,無論是空間或是硬體都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而如同先前分享的概念,有些時候我的想法也有可能會是錯的,如果在團隊討論的過程中,我的態度是堅持某個想法或必須在哪個時間點進行,那樣的溝通便很難達到真正的彼此對齊,因此聖工聯席會在這個過程當中的治理與查驗,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保護,我們不僅把整個改建專案的最終決議權力交給聖工聯席會,我也願意順服在他們的任何決議當中,如果拍板定案,我們就往前走,如果討論後決議暫緩,我也會非常開心接受,因為野雁不會形單影隻,而是整個團隊一起往前飛行,我相信,當我們學習彼此對齊,這個過程將會十分不一樣。

 

相關文章

2025.01.08
台大癌醫的平安夜,雅音詩班溫馨獻唱
2024年12月24日,台北靈糧堂雅音小詩班約15人,前往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下稱台大癌醫)報佳音。雅音詩班團牧劉敏慈提及,「今年報佳音活動,觀眾比去年多,溫馨的氣氛提升很多。」她補充,過去院方較少受理宗教團體要入院辦音樂會的申請,但感謝神,今年已是連續兩年走進醫院。 音樂會中,詩班不僅身穿喜氣的紅色背心及戴花圈頭飾,更是帶來傳唱度高的歌曲《到各山嶺去傳揚》演出。活動志工為這場福音行動...
2025.01.08
《週報選文》異夢特攻隊
去年的21天禁食禱告,對於禱告中心團隊而言是很大的提升,特別是美國團隊在「做異夢」、「解異夢」的運作模式,我們看見團隊如何一同領受啟示,並就著所領受的,透過禱告治理、贏得屬靈制空權。周神助牧師在21天籌備期間就曾提醒我們,要把這樣的恩膏留在台北靈糧堂,而禱告中心團隊真的就在21天過後,開始領受異夢,並在團隊中操練如何解夢,並按照所領受的啟示在禱告中與上帝同工。以下想跟大家分享其中兩個我們在為台北靈...
2024.12.30
2025年異象聖靈澆灌·應許實現-主任牧師專訪
走過2024年,在「置身榮耀·愛中合一」的異象、靈糧70的對焦中,神給台北靈糧堂2025年的異象是「聖靈澆灌·應許實現」,以及核心經文路四:18~19。迎向2025年,我們該如何回應神的心意?創意處專訪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跟我們談談他眼中的「聖靈澆灌·應許實現」: 靈糧70中,許多人都領受,聖靈要大大澆灌在教會。「我們要在這個恩膏裡面傳揚福音,使神的國度榮耀彰顯。」周巽正相信,「我們要看見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