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靈糧誌No.51】喬老師說書《危機中的盼望》

文|喬美倫、圖|異象工場提供

刊登日期/ 2021.05.26

比爾•強生 (Bill Johnson) 牧師是 Bethel church的創辦人,也是把天國文化帶入台灣的領袖。2020年他寫了一本很特別的書——《危機中的盼望》 (Hope in any crisis)。內容以疫情作為背景,談到基督徒在生命的各種危機中,如何抱存盼望。

首先Bill Johnson 帶讀者思想「危機」這個主題,他特別提醒,末後的世代,危機只會越來越多,包括飢荒、戰爭、地震。可是耶穌在離世之前留下了一段話:「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我已經勝了世界。」( 約十六 33)耶穌又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約十四 27)。耶穌說得很清楚,我們所渴望的那種無災無憂的平安,在人類歷史中是不存在的。人類所要面對的危機,其實一個比一個更艱鉅。既是如此,我們的盼望是什麼呢?

有確據的盼望

Bill Johnson 說,很多人的盼望其實是許願式的盼望 (I wish),但真正的盼望是有確據的盼望。「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來十一 1) 盼望,就是很清楚知道你所盼望的對象是真實存在的,盼望的事情是一定可以發生的。

靈命的餵養

為什麼我們會有盼望?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真訊息、假新聞充斥,過多的訊息造成人心不安。所以想要有一個有確據的盼望時,需要不斷地用上帝的信息來餵養我們的心思意念。Bill Johnson 認為,這對世人和基督徒來講,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說:「我們首先必須知道,祂是一位良善的上帝。」

他特別提到 2018 年的加州森林大火,那時他正從英國搭機回到加州 Redding。一回到 Redding,整個城市好像打過仗一樣,他發現在那個時間點需要有屬天的信息,向市民說出從上帝來的眼光:經過這個大火之後,在恢復的過程中,Redding 會成為一個更加生機蓬勃的城市。我們為什麼會有盼望?因為我們對神的良善、真實,以及神對這個世界的祝福是如此有確據,所以我們可以心存盼望。

信心與勇氣並行

光是存有盼望還不夠。雅各書告訴我們「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 雅二 17)。當我們需要得著盼望的確據時,第一,必須清楚知道「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來十一 6),這是我們在希伯來書裡很清楚的信仰。其次,我們需要知道,面對危機的時候,上帝期待我做出什麼回應?而我做這件事,神希望是怎樣的結果?當清楚這些,會使我們不致困坐愁城。

所以接下來,他提到了幾個行動:

第一個行動是禱告。「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我要論到耶和華說:他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神,是我所倚靠的。他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和毒害的瘟疫。」( 詩九十一 1 ~ 3) 神邀請我們住在祂裡面,因為祂裡面是一個最安全的居所。在疫情期間,很多牧者帶禱告都會用到這一節,那毒害的瘟疫,就是現在我們所面對的疫情。因此,Bill Johnson 也用詩篇九十一篇來帶著大家禱告。這是第一個行動。

第二個行動是悔改。「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我必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 代下七 14、15) 我們除了為自己回轉在上帝面前,也要為這個世代不討神喜悅的事而回轉在上帝面前。他特別提到,在美國 1929~1939大蕭條復甦時,是出現百萬富翁最快的時代,而這些人都是因行公義之事,蒙受上帝的祝福而致富。

第三個行動是慷慨的心。Bill Johnson 特別舉一個例子——以撒。以撒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荒年撒種。當時比鄰的非利士人忌妒他,以撒就不斷搬遷,他原本想下埃及,但上帝要他仍留原地,以撒聽命並憑信心在荒年撒種,最後百倍收成。另一個例子,安提阿教會在天下饑荒的時候,他們也有需要,卻仍將一筆奉獻送到耶路撒冷教會。這兩個例子都是「荒年仍然撒種」的概念,「分享」是非常重要的天國法則之一。 Bethel church 也在疫情期間,仍然支付因疫情未舉行特會的講員全額的費用,見證他們在荒年依然分享的核心價值。

第四個行動是領聖餐。有些弟兄姊妹在家庭領聖餐的時候,在家族裡面產生很大的突破,特別是家族有捆綁或咒詛時,聖餐其實是一個打破捆綁或咒詛的力量。為什麼?因為聖餐是與基督的真實結盟。所以他在家裡領聖餐,帶領孫兒們領聖餐,也為許多地方禱告。

當我們遇到危機的時候,首先要對準上帝,就會有很清楚的盼望。第二,必需要有所回應和行動,而且要知道這個行動的結果,上帝會藉此完成什麼事情。最後,Bill Johnson 用「……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 羅八 37 ~ 39) 作為結束。

Bill Johnson 這本書,雖然是本小書,內容卻很紮實,特別推薦給大家。

( 作者為國度領袖學院副院長、靈糧神學院副院長、職場轉化學院院長、「喬’s 書房」主講人 )

「喬’s 書房」自 3 月 5 日起每週五晚上 8 點推出,分別有快閃新書、天書櫥窗、老書新讀、職場書訊及閱人如書不同的單元,邀請您一同在喬老師的說書時間領受新知。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