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靈糧誌No.53】港仔牧師回應宣教呼召,深耕南台灣二十三年
文|陳怡璇 攝影|賴若函 照片提供|陳志輝
刊登日期/ 2024.10.18
坐落於台南永康區的永康靈糧堂,已有二十三年歷史,人數約四、五十人,規模雖小、卻是一間充滿禱告及宣教動能的教會,每次前進社區的教會福音行動,都有超過一半的弟兄姐妹參加,在來自香港的陳志輝牧師帶領下,開拓善化、新營、佳里分堂,其中佳里分堂更是在2022 年疫情期間所開拓。
來台灣超過四十年的陳志輝牧師,出生於香港傳統信仰家庭。曾在香港作木工,後來到台灣師範大學念書,在大學信主,曾到台北靈糧堂聚會,後至屏東縣恆春車城國中教書。擔任實習老師的期間,內向的他,得以訓練口才。當時處在景色優美、一望無際金黃色稻田中,陳志輝求問神:「我要怎樣服事祢?」最後,同時擁有香港及中華民國國籍身分的他,決定要留在台灣服事神,於是當兵退伍後,報考浸信宣道會宣教研究所,畢業後開始牧會。
牧會第十年,迎來陳志輝生涯的轉折,當年周神助主任牧師提出「強本南進」異象,要前進台灣南部植堂。在台北靈糧堂區牧長周學仁牧師邀請下,他加入到台北靈糧堂服事,先在母堂事奉一年,在禱告尋求中,陳志輝與師母高瑲玲一同領受「台南」兩個字,以及在禱告中看見有一條金色的帶子從東從西,再往兩邊分為南北延伸。
後來,陳志輝明白這是神在說:「台灣的復興,要從東邊的原住民開始,恩膏流至台南、再分為南北擴展開來!」
二十年如一日,在地深耕
一切事工皆從禱告開始,陳志輝與師母接受母堂差派後,頭兩年在台南新市租屋成立南科靈糧堂,之後,在先知性禱告的啟示下,搬到永康,2001 年 12 月正式成立永康靈糧堂(原南科靈糧堂)。初到偏僻的永康,人煙稀少,他從關心鄰里居民作起,然而,語言對「港仔」陳志輝是一大挑戰,只稍微聽得懂台語的他,曾被賣香蕉的老伯伯以一根 140 元的高價兜售,出於建立關係的動機,他雖然知道自己被騙,但仍默默買下沒有計較。
在牧會過程中,陳志輝曾遇到拉幫結派、不順服牧師權柄的會友,但是他感謝神,每當有棘手難題,向母堂求助,總能得到立即的支持。例如 2019 年,永康靈糧堂買下現址租屋處,四年後償還尾款 250 萬元的截止日在即,六個月內需湊足這些錢。最終陳志輝在信心及禱告中,得到母堂支援的 100 萬元,其餘的金額透過刊登兩次週報、發問卷調查弟兄姐妹的意願,在還款截止一個月前,順利湊足全數金額。「神的恩典跟供應總是剛剛好,沒有缺乏過。」
開拓三間分堂,以身作則活出宣教使命
從整體教會發展來看,2001 年時,永康的教會數目僅二十間,現已成長至三十五間。陳志輝說,「神給我們的宣教策略,是跟眾教會一同得著台南這塊土地,由點、線、面拓植教會。」也因此,他積極與跨教派的教會連結、禱告,目前也是永康聯禱會的發起及召集人。
改制前的台南縣 ( 現台南市 ) 在北中南有三個重要都市:新營、善化、永康。2005年,陳志輝帶領弟兄姐妹開拓善化靈糧堂,邀請長老教會背景的弟兄擔任傳道人,三年後開拓新營靈糧堂,由永康靈糧堂差派唸完神學院的同工接手,傳承牧會的棒子。「此時,我們已經完成三點一線的宣教策略,疫情期間,更是向西拓展成立了佳里靈糧堂。」
2008 年至 2022 年間,陳志輝甚至開拓了六甲靈糧堂,儘管最後因人事因素作收,他仍抱著樂觀的心態,只提醒自己,以後用人要更謹慎。
雖然西海岸傳福音不易,卻從未影響陳志輝開拓的心志。三天兩頭,帶弟兄姊妹一起參與福音行動。採訪當下,陳志輝拿出報名表,上面登記的滿滿人名,都是要參加隔週至佳里區的黃昏市場、安養院傳福音的名單,他說,「每次福音行動,也成為弟兄姐妹出遊、聯絡感情的好時機。」
今年三月,母堂發起二十一天禁食禱告,永康靈糧堂也參與其中。談及母堂與分堂的關係,陳志輝牧師直言,「順服則帶來祝福。」如同二十多年來,他雖然人在異鄉,卻不忘宣教初衷,回應大使命呼召,在台南永康持續見證神的真實。
(永康靈糧堂常集體去戶外福音行動,圖為至佳里區發單張、傳福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