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靈糧誌No.53】跨越經濟與疾病苦難,煥然一新的新生
整理|董佳君 攝影|廖亦東

刊登日期/ 2024.10.18
我出身於軍人世家、1977 年任職台北美軍顧問團空軍連絡組,經同事介紹認識妻子,交往十三個月後結婚,兩個兒子陸續出生,ㄧ家四口過著甜蜜溫馨的日子。1987 年,三十六歲的妻子被診斷罹患巴金森氏症,為了照顧妻子,選擇退役,進入青年日報編譯組工作。不料,大兒子也在 1996 年,被診斷出思覺失調症,我只能捨棄高薪的主任職務,回家專心照顧他們。
透過友人介紹,我來到台北靈糧堂,起初不是很穩定出席團契,直到 2020 年團契轉型為喜樂多關懷事工團隊經營,我開始穩定參加,也在同一年,我七十二歲當天,受洗歸入主的名下。
參加喜樂多團契的年間,團隊老師除了陪伴,也會教導我們認識聖經真理,指導我們如何引導生病的孩子。大家每週三聚在一起,彼此分享、彼此鼓勵、互相代禱。我看見兒子因為團契肢體的扶持,病情越來越穩定,目前他已離開康復之家,回到家中與我同住,也很享受我們彼此間的互動。最近,他還開始參加工作坊開設的餐飲職能訓練。
我的太太在歷經三十五年的病痛磨難,於 2022 年 9 月,因多重器官衰竭歸回到天家。那時社會關懷處動員了許多人,協助我辦理太太的後事,使得追思禮拜當天辦得非常體面,讓我和家人都非常感動。
信主前,我曾為一位至親作保,不料他積欠債務,導致我被拖累,面對妻兒就醫經濟上的需求,再加上 300 萬的債務,內心承受很大的壓力,也充滿苦毒和不饒恕。受洗後,我每天穩定靈修、禱告、讀經,藉著神的真理,我學習選擇饒恕,放下仇恨,將一切交在神的手中,相信神自有公平、公義的審斷。感謝神!後來債務也還清了,我主動與這位至親聯絡,讓他知道我已經原諒他,並邀請他出席每年過年的家族聚餐。
台北靈糧堂對我而言,是避難所,是我的高台,不管外面環境有再大的風風雨雨,只要來到靈糧堂,就可以感覺風平浪靜;教會對我來說,也是屬靈的大家庭、我充電的地方,只要來到教會,就覺得生命很充實。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