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週年特刊】上帝傾福 樂不可支

文|張庭禎

刊登日期/ 1999.01.01

曾在台北母堂大團隊裡學習是一種格局;後來受差出去開拓接受植堂的磨練又是另一番格局。套句廣告用語來表達內心的感想:「啊──福氣啦!」是的,都是飲於上帝的福樂。因為這個大團隊具有滿有士氣、追求卓越、極富彈性的生命特質,不斷的觀摩學習、集思廣益、創新變化,要實踐「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天下」的福音異象,求主保守其(虛)心(宏)志,跟隨聖靈的水流,持定十架的道路!所以在此適逢靈糧山莊獻堂,實在是將榮耀歸於主耶穌基督,因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

踏穩腳步立定根基
我們到台南開拓已五年多,明顯地看見主在這教會所施行的恩惠和憐憫,以致於雖然成長的速度時快時緩,甚至在忙碌中模糊了焦點,但主耐心的等候與提醒,使我們仍知要穩健踏實地建造金銀寶石的工程。
未來教會的目標特別著重在下列五方面:
一、經歷見證神話語:除了靈修教材與講台信息仍持定結合推動外,我們盼望弟兄姊妹能更多經歷神話語的引導、安慰、醫治與釋放。因此在大小聚會裡輪讀、分享、禱讀操練,舉辦小組聖經搶答對抗賽,激起小組員相約背經,彼此督促建造神話語的規模,期使兄姊在渴慕聖靈工作中有厚實的神話語的根基。我們推動在小組中研讀《從幔內到營外》一書,目的即在激發信徒熟悉、渴慕、經歷神的話。畢竟聽見神話語成就的見證能令人信心堅定又起敬畏,而神話語的豐富能有果效地祝福多人。
二、小組功能更落實:我們從摸索走小組化的路線到漸序明白又裁剪適穿已過五年,其間有瓶頸也有無力。例如有些從其他教會來的信徒,曾有豐富的服事經驗,卻很難謙卑自己以組員身份參與,讓自己在小組中被印證與認同。小組如何在關係上有更新持恆的互動,在生命上有正面建造的感染,如何讓聖靈自由運行動工,聖餐服事要達到怎樣的果效,如何帶動團隊有力的往共同使命前進……我們都還在掙扎中尋覓成長與彈性調整。
三、建殿籌措有預備:我們(特別是建堂委員們)都感到能夠因建堂事工而有所學習是不可多得的福氣。這整個過程抱括從標地、購地到透過母堂辦理轉贈、設立財團法人、確定建物構圖、推動禱告奉獻,到發包動工、完成喬遷。在每一階段裡,我們盼望經歷神的引導與供應,賜予信心與智慧。使教會不僅於硬體殿堂有所建造,更於內在生命有所擴充,屆時能在主的同在裡帶進更多人在這更大的堂會裡得救與成長,並且成為向多方宣教的基地教會。
四、部門輔助趨成形:讓願意投入服事者有更多管道;讓恩賜與負擔經過操練被成全;讓相同呼召者在同一團隊裡被洗鍊與燃燒。就著以小組為主軸的教會體系而言,實有必要發展相關的輔助部門。部門的功能已或多或少在運作了,只是在組織的健全、整合與提昇上仍需調整,並期待培植成熟的信徒領袖來擔綱。今年我們在這方面花費不少心力,期待早日能放手又放心!
五、外展造就比例增:拓植不久後,我們就依序安排密集的課程,邀不同恩賜的主僕來造就信徒,在集體追求中建立靈命並擴充其屬靈視野。感謝主,一直興起一班尋道者得享付代價的恩典。至於外展傳福音方面,不諱言的說尚待加強,因目前在本堂信主受洗者只佔聚會人數的四成。透過《福音出擊》一書在小組閱讀分享、試行僕人事奉,外展部正尋求走出一條長久之路。我們也盼望有更高比例的會眾能響應「五五五」禱告收割行動。

成全聖徒各盡其職
縱觀以上淺言,我們盼望在建造榮耀教會的茁壯中成全聖徒各盡其職,並差派全職者與雙職服事的團隊去拓植教會。所以除了正規神學院裝備系統外,我們也想摸索出一條自家培植壯丁的路,實在求主憐憫,差遣先進長輩們共同為台南這地效力!
(作者為台南靈糧堂牧師)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