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週年特刊】神賜異象 祝福滿滿

文|馬躍中(Tim Meier)

刊登日期/ 1999.01.01

台北靈糧堂的英語牧區由來已久,但是一直到四年前的一九九五年一月才有進一步的發展。當時,鍾瑞夫(Ralph Jones)成為英語牧區的第一位全職牧師。在鍾牧師、佩泰克(Peng Teck Ngoh)、楊約伯(Job Yan)及其他同工的共同努力之下,英語牧區轉型為細胞小組化的教會。那一年,神大大祝福他們小組化的策略。

神帶領牧區一分為二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馬躍中牧師(Tim Meier)加入英語牧區的事工。自一九九六年一月開始,英語牧區有兩大改變。第一,天母靈糧堂正式成立。第二,由於和平東路靈糧堂母堂空間有限,英語牧區租下新生南路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教堂舉行主日崇拜。一月至六月,馬、鍾兩位牧師共同在台北、天母牧會。自一九九六年六月起,在神的異象帶領下,英語牧區正式分成台北與天母兩教會,分別由馬牧師、鍾牧師牧會。
台北地區的主日崇拜目前每週日早上九點在母堂四樓聚會,平均人數約一百人(包括菲律賓團契),週間的小組出席人數約八十人。大多數的弟兄姊妹年齡在二十至四十歲之間,且多為單身。因為其中有很多人只是暫居台北,所以會員名單時常變動。我們共有七個小組,其中五個在週二晚上聚會,三個在週五晚上聚會。另外,還有一個菲律賓團契在週日下午聚會。

牧養初信者、栽培同工
過去這兩年來,我們的重點工作是牧養初信者。初信者之中有很多是中國人,因此我們的主日崇拜採同步翻譯,翻譯人員將牧師講道及部分敬拜內容立即翻成中文。七個小組的聚會也都是採雙語方式,其中有兩個小組更是以國語為主。
瑪莉師母(Mary Meier)是英語牧區的帶職同工,負責輔導姊妹、並和馬牧師共同輔導夫婦成員,主日崇拜時的幼兒照顧工作也由師母規劃。全職同工畢愛珊(Alison Brandt)主要負責菲律賓團契,並協助福音及輔導的工作。最近劉敏智(Joseph Liu)傳道加入了服事的行列,我們在林口的菲語團契也開始由菲籍WilPredo Reyes(Willy)傳道來牧養。
另外,還有許多弟兄姊妹自願擔任小組長等工作,其中我們要特別感謝以下同工;強納森和夏琳夫妻(Jonathan and Charlene Hall)、吉姆和文珍夫妻(Jim and Wen-jen Jackman)、莉安(LeAnn Eyerman)、陳芳如(Faith Chen)、Helen Ytuvzeata、蔡淑敏(Cihdy Tsai)。我們也由衷感謝中文靈糧堂的轉導與協助,尤其謝謝語言區的區牧長林德安牧師。我們更要大聲讚美神豐盛的祝福與澆灌。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語言牧區英語區牧師)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