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週年特刊】累代的喜樂─至建校回顧

文|喬美倫

刊登日期/ 1999.01.01

異象與實踐
以賽亞書六十章15至22說:
「你雖然被撇棄被厭惡,甚至無人經過,我卻使你變為永遠的榮華,成為累代的喜樂。你也必喫萬國的奶,又喫君王的奶。你便知道我──耶和華是你的救主,是你的救贖主,雅各的大能者。我要拿金子代替銅,拿銀子代替鐵,拿銅代替木頭,拿鐵代替石頭;並要以和平為你的官長,以公義為你的監督。你地上不再聽見強暴的事,境內不再聽見荒涼燬滅的事。你必稱你的牆為拯救,稱你的門為讚美。日頭不再作你白晝的光,月亮也不再發光照耀你。耶和華卻要作你永遠的光,你神要為你的榮耀。你的日頭不再下落;你的月亮也不退縮;因為耶和華必作你永遠的光。你悲哀的日手也完畢了。你的居民都成為義人,永遠得地為業;是我種的栽子,我手的工作,使我得榮耀。至小的族要加增千倍;微弱的國必成為強盛。我──耶和華要按定期速成這事。」

異象與實踐
神在靈神所作的工是奇妙的,從靈神建校之初,默默無聞,到今日已有五屆近三十位畢業生,再加上在校生、選修生與早期一年制的證書科,將近有百位學生先後在本校接受造就。這個小小的神學院在耶和華手中,由卑微成為累代的喜樂,學生由生澀逐漸能老練的事奉,成為得地為業的人,都是因為神親自用金銀代替銅鐵,在我們的身上不斷作更新的工作,願耶和華的心願在這個神學院中得著滿足。

回首來時路
回顧靈神的創建,是起於一九九0年,當時泰國賽克牧師來台,引發台灣教會思想面對公元2000年,在植堂宣教上當有的托負。當時周神助牧師就興起籌建神學院的想法,想藉神學院大量培植人才。回首歷年來,多位同工同心投入。最早由劉群茂牧師任教務主任,之後由萬小運牧師接任,至一九九五年由謝宏忠牧師接任教務主任,昱年周牧師即卸下首任院長之職,交由謝牧師擔任。
歷任同工有徐貴惠、張興隆、白雪貞、林德安、喬美倫、周學仁、陳麗貞、游豔凰、劉美珊、朱柬,以及第一屆校友蔡俊杰。這些同工或任教職,或任校務,或任輔導,都曾陪伴學校與同學走過一段值得回憶的日子。相信這些同工的勞苦都已記錄在主那裡,也記錄在學生們的生命之中了。
現任同工中,謝宏忠院長兼教務主任,謝陳麗貞師母任輔導主任,喬美倫老師任實習及企劃主任,蔡俊杰老師任總務主任,行政秘書蘇淑真,圖書館同工王萱恩。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服事團隊。

初熟的果實
自一九九0年至今,已經有九屆入學,五屆畢業,畢業生一共有廿人。在這些畢業生中,道碩十四人,學士十三人,事工科二人;其中在台北靈糧堂服事的有七人,在靈糧堂分堂的有八人,在其他堂會服事的有八人,參與宣教二人,神學教育一人,帶職事奉二人,一人被主接回天家。
(附圖兩張/校友服事現況圖、學生資料分圖)

此外,歷年來的選修生計有三十一人(包括原本的一年制證書科)。在校生共三十六人,其中十位道碩,八位聖碩,十五位學士,三位事工科。因此正如前所說,總共加起來曾在本院接受訓練的學生將近一百人。這些都是主所賜的初熟之果,是獻給神為祭的,求神保守同學與校友的事奉在神面前蒙悅納。

前瞻與願景
九八年八月靈神遷院至靈糧山莊,辦公室是加大了,但是專任教師仍然缺乏。地下室完工後,教室與圖書館都有了,但是圖書館設備與圖書資料待增添。C棟有了十間家庭宿舍,以及男舍與女舍,但在搬進來第一年就已住滿,以後學生只會愈來愈多,這些都是我們的需要。
公元兩千年馬上就要來臨,一九九九年可以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年,神在此時將神學院的建造與教會的建造緊緊連在一起,不僅是硬體的建造,更是靈裡的建造。在硬體上因著神學院首先搬來山莊,自然對山莊各項的建造格外關心,不但在建造過程中不斷禱告,更在搬來之後仍然繼續守望。在靈裡,神學院參與在教會強本「全」進的異象中,對教會的門徒訓練,以及各地建立拓植區與分堂都積極參與。對山莊將成為「萬國禱告的殿」,神學院亦擔起先頭部隊的角色,相信我們每天在山莊的晨禱晚禱,將點燃山莊禱告的火。
當神對靈神說:「我將使你變為永遠的榮華,成為累代的喜樂」時,我們的心是戰兢的;當我們看到學生一屆一屆的畢業,成為神手中的器皿時,我們的心是喜樂的。求主不斷的將異象加給靈神,也不斷的供應靈神一切的需要,更將祂的靈一代一代的澆灌下去,使靈神真的成為神手中的冕旒,成為這世代的喜樂。(作者為靈糧神學院教師、實習主任)

圖說:
1. 累代的喜樂──第五屆畢業典禮,師長、畢業生、同學校友齊聚一堂。
2. 泰北宣教的映雪夫婦與本院福音隊。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