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週年特刊】愛到最高點──僕人導向服務的教會
文|葉嶺楠牧師
刊登日期/ 2009.01.01
葉嶺楠牧師
我們需要從「享受聚會」轉為更多走進社會各個角落,自發性及廣泛性地在牧者遮蓋下,以小組方式組成一個又一個的服務事工,更多散播及彰顯基督的愛在我們的社會。
在構思「僕人導向服務的教會」的核心價值一段時間後,有一天我做了一個夢,相信是主透過這個夢來印證一些經文中的領受。
異夢印證主心意
首先描述我所做的夢:在夢中我帶著妻小一起騎腳踏車尋找聚會的地方,找了一段時間後,我們來到一個山谷的空地,看到一群黑人圍著一小塊空地,我的兒子走到他們當中想跟他們一起耕作這塊土地,我立刻上前制止說:「這是他們唯一可做事的地方,不要搶了他們的機會!」
之後,我們進入一個小房間,看到地上坐滿了人,他們的眼神似乎在說:「請來幫幫我,好嗎?」我們繼續走到另一個房間,我心裡就更難過,因為有更多的人躺在那裏,從外表可以看出他們是患重病的人,都是奄奄一息,等待死亡的來臨。我帶著家人加快腳步離開那房間。
突然,有一棟很大的建築物出現在不遠的地方,外觀非常雄偉,我知道那是我們要去聚會的地方。但當我們到達那棟建築物前面的廣場時,我找不到入口。放眼四望,盡是到處流竄、找人幫助的群眾,有人手裡拿著點滴瓶,有人一拐一拐地走著,有人躺在擔架上被抬著到處走⋯⋯。看到這樣的光景,我跟家人說:「今天先不要去聚會了。」接著我就醒過來了。
效法主的僕人心腸和行動
作夢前幾天,我查考聖經,默想「僕人導向服務的教會」此一含意,並求主對我說話。我讀的第一段經文是馬太福音九章35∼36節:「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第二段經文是馬太福音廿章28節:「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當我們的教會走過五十五年的歲月,並在此思考核心價值時,主耶穌似乎提醒我們要效法祂,縱使祂是榮耀尊貴的至高者,卻是以「僕人」的心和行動,隨時並持續地「服務」每一個有需要的人,而祂這樣做是出於「憐憫」的心腸。主耶穌期待教會學習祂、效法祂─ ─不帶要求或回報的服務,也就是無條件的服務。
醫院探訪
今天教會是否只滿足於成為當地地標的一棟建築:裡面富麗堂皇,設備現代化,會友穿著體面;在聚會中有很棒的敬拜、精彩的講道而覺得飽足,再奉獻一點金錢,然後就離去。如此周而復始地過著所謂的「基督徒信仰生活」?我們教會過去和現今對於所在的城市所給予的是甚麼?我們對這個城市有貢獻嗎?這個城市因著我們的存在而「大有歡喜」(參徒八8)嗎?鄰舍因我們而有歡喜嗎?社區因我們而有歡喜嗎?同事因我們而有歡喜嗎?我們看到周遭的需要嗎?我們看到別人的需要時內心的反應又是甚麼?
福音線
面對社會問題的責任和回應
還記得馬鞍峰教會華理克牧師受邀參加二○○六年於澳門舉行的世界華人福音會議所分享的信息「我給你們的,你們怎麼用?」值得我們深思,他提到現今世界的五大問題:心靈空虛(Spiritual Emptiness)、驕傲而自私的領導方式 (Prideful,Self∼serving Leadership)、赤貧(Extreme Poverty)、全球性的流行災病(Pandemic Diseases)、文盲(Illiteracy)。當耶穌在地上服事時,祂做了五件事,正好是世上五大問題的解藥:第一件事,建立教會;第二,裝備僕人領袖;第三,幫助窮人;第四,照顧病人;第五,教育下一代。其實這世界上還有其他日益嚴重的問題,好比說環境資源。有一次我陪伴高二的女兒英聽練習時,聽到一則關於IRRI國際稻米研究所的訊息:當今地球上每0.8秒就有一名嬰孩誕生,而每8秒就失去一公頃可耕作的土地。
八八水災策略會議
面對台灣社會的問題,我們是否警覺到我們的責任和回應?在二○○七年底,台灣離婚人口有1,211萬人,每天有160對夫妻離婚,光是台北市就有超過3萬戶單親家庭;報警處理的家庭暴力事件有40多萬宗,平均每天將近1300宗;二○○七年65歲以上人口總數已達229萬8千多人,占總人口數的10.05%,在台北市的長者數目有31萬多人,占台北市人口的8.37%,其中超過4700位獨居者;在台北市有超過10萬身心遲緩者。自一九九六年至今,台灣人口出生率已經持續超過12年是負成長現象,諷刺的是台灣每年的墮胎數目約有30萬人之多;台北市在二○○七年平均五對新人中,就有一對是新移民聯姻,而且每12個新生兒也有一位是來自新移民家庭;因著經濟景氣下滑及其他因素,使得憂鬱症、自殺、新貧人口暴增及失業人口持續攀升。
愛鄰社區關懷服務
僕人事奉走進社會各個角落
雖然教會早在多年前就有「監所福音隊」、「南陽青少年之家」、「福音線」;十年前也曾全力參與「921地震」於災區設立「家園再造工作站」(爾後成為分堂),並於二○○○年設立全國性社會服務法人「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在各地分堂設置辦事處,提供以家庭為軸心的各項服務;另有「白絲帶工作站」進行網路安全教育;有「分享之家」提供社區長者送餐及關懷服務;醫院的關懷隊;「天使心家族」和「喜樂家族」服務身心遲緩者及家屬關懷;爾後又增設「視障服務」、「精障服務」;二○○八年開始承接社會局委辦之「安康平宅專案」,投入社區低親職功能家庭社工專業服務;二○○九年八至十月參與內政部「安心成家專案」,提供一萬對夫妻婚姻家庭講習課程⋯⋯。與教會現有人數對比下,畢竟還是少數人參與的服務。我們還有許多人力資源沒有充分發揮,我們對這個社會仍有虧欠!
林邊鄉八八水災僕人事奉
五十五歲的台北靈糧堂應該是比過去更成熟,有更高屬靈視野的身量和承擔力。我們需要從「享受聚會」轉為更多走進社會各個角落,自發性及廣泛性地在牧者遮蓋下,以小組方式組成一個又一個的服務事工,更多散播及彰顯基督的愛在我們的社會。
美體小舖創辦人安妮塔羅迪克(Anita Roddick),於二○ ○五年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提到:「我想要向好公司學習,像宗教團體,如:從不說謊的英國貴格會教徒,他們是很棒的生意人,從不說謊,從不偷竊,並將賺的錢回饋到社區,他們教育孩童,建立學校,打造城鎮。」深深期許靈糧堂的弟兄姊妹也同樣被我們的社會所欣賞和稱頌,使主的心意滿足,以致主能對我們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廿五34∼36)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宣教植堂訓練處副處長、愛鄰協會秘書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