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週年特刊】泰北宣教感恩與展望

文|陳金發牧師(前泰北宣教士、靈糧教牧神學院泰北分院校務)

刊登日期/ 2014.01.01

2007年10月我們全家在新加坡靈糧堂,由台北母堂宣植處差派到泰北清萊的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配搭服事。感謝神,一轉眼就七年過去,真是經歷很多的衝擊和學習。

原以為我們住的地區都是華人,在語言上應該沒有問題。但讓我們很驚訝的是他們講的卻是雲南話,我們只好半聽半猜的來溝通。至於與泰國人的互動,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我們報名週末的成人學校學泰文,可是由於事奉忙碌,以致泰文也沒什麼進展;這真是可惜,因為缺少了這個工具,就不能很好的輔導講泰語的學生和順暢表達意見。

雖然如此還是感恩,因這些年在神學院教課和預備講章的過程中,更多明白神的話語。當我有不明白、想不通時,就會在種花、除草、養雞的過程中,默想和與神對談。那段日子真的很享受!至於身為校務,我們對學生的品行和生活都很看重,所以有很多校規,都是為了因應學生的狀況而制訂。有些學生因此覺得我標準很高,但也有學生覺得對他們生命很有幫助,這真是因人而異。但我們的目的,就是要為基督培育出在真理和品格都榮耀神的精兵。

最感恩的是我們一家人都能一起服事。我們夫婦除了在神學院服事,週末也會參與教會的服事。至於三個孩子,他們到泰北後,李師母就安排同工教他們學泰語,這使他們很快就能用泰語與人溝通。每當神學生來找我們請假或談一些私事時,孩子自然就成為我們的翻譯員。而且,他們也投入教會的司琴和操作影音的服事。兩年前孩子們回國前曾分享說,他們成長的記憶都在泰北,透過這七年的宣教,我發現全家都成長了!

目前我們夫婦跟方昌譽牧師配搭,定期到泰北新生命及緬甸關懷並培訓新的同工團隊,個人對泰北在山上和市區的神學院事工有以下的看見:

1.培訓門徒、資源整合,成為湄公河流域的宣教基地。

2.在職訓練:安排主責同工到台北母堂和分堂觀摩學習,或到台北靈神進修,使他們被挑旺和提升。

3.神學院畢業的神學生,其中有些沒有成為全職工人,因此未來可以考慮設立「生命培訓學院」,為主訓練工人;生命成熟和有清楚呼召的,可再送到神學院受裝備。

4.加強原有的分堂,使她們能朝向自立、自養、自傳的目標。

5.福音外展:除了透過學生中心,還可藉著社區服務接觸居民,以多元方式來傳福音。

6.教會要建立合一禱告祭壇來轉化泰國,也藉著宣教回應大使命。

7.在城市開拓教會。這不單能跟進那些學生中心到城市讀大學或職訓的學生,還能讓成長的城市教會,未來可以在人力、物力上支援山區教會。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