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永和15間教會創意福音事工:耶穌飛扣得人心、小小籃球大福音

文|古家榕,照片|李志成

刊登日期/ 2023.03.06

2023年2月12日,寒假開學前夕,新北市中和國中籃球館內,有三十支球隊、近百位參賽者正在場上拚搏榮譽,揮灑汗水的同時,也收穫活力與盼望──這場別開生面的「耶穌飛扣盃」,是台北靈糧堂李志成牧師與中永和地區十五間教會(註一)共同籌辦的福音活動,期盼以籃球為媒介接觸青少年。只是,一位台北市的牧者、一群新北市的教會領袖,當初究竟是如何連結起來,組成這支默契的天國團隊?

從禱告祭壇開始,眾教會結盟展開中永和地區學生工作

2020年,李志成獲選為中和國中家長會會長,秉持著「神既把我放在這裡,必然有祂的美意」,長年重視學生族群的他,便以家長會長的身分,前往拜訪學校周邊教會。「我是做學生事工起家的,即使轉去服事社青,依然放不下這個族群。」就這樣,他逐間探訪了浸信會南景堂、永和禮拜堂、中和禮拜堂、中和基督之家等教會……盼能與當地牧者結盟,攜手開展中永和一帶的青少年福音工作。

然而,事工的前提是關係,若彼此缺乏了解與交流,難以達成真正的合作。因此李志成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大家一起禱告,每月聚集一次,在神的愛裡建立信任,讓他們知道我在乎的只是學生、也只有學生。」藉著月復一月的禱告祭壇,牧者間建立起真實的關係,從而擁抱起相同的願景,可是「當我們決定投入學生事工,卻發現教會裡沒有學生。」李志成表示,當地教會普遍人少,教會裡的年輕人更少,眾人不得不面對這個挑戰:「沒有學生的教會,要怎麼做學生事工?」

沒有學生?那就把他們找回來

李志成的想法很簡單:「沒有學生,那就去找回來。」在他的鼓勵下,2020年起,永和禮拜堂南勢角福音中心開始提供「課業輔導」服務;隔年,中和莒光教會的邵國強牧師,也開始為亞東科技大學行軍禱告。而當他們起身回應孩子的需要,慢慢地,學生崇拜出現了、校園團契建立了,「當我們做了自己能做的,神便會調動萬有,讓意想不到的元素加進來,從一顆種子,越長越大、越延伸越廣。」

與此同時,身為曾經的體育老師,李志成也想到籃球,不僅因為它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運動,也因為「既然從零開始,就要從擅長的領域出發,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他聯繫上永和靈糧福音中心的「KOK(King of Kings)籃球隊」,透過該隊教練的協助,於2022年十月底,與七間教會合辦第一場「三對三籃球鬥牛賽」,吸引五十多人報名參賽,部分參賽者也於賽後加入KOK訓練營,更深地接觸福音。

轉型協會、舉辦營隊,耶穌飛扣只是起點

時至今年(2023)二月,眾教會進而合辦「耶穌飛扣盃」。比起先前的鬥牛賽,本次不但規模、賽制全面升級,更得到「台灣品格籃球協會」的支持,但李志成明白,這只是起點──兩年的禱告祭壇,兩場的活動籌備,已初步凝聚出向心力,未來無論是轉型成協會運作、或是舉辦寒暑假營隊,他們都會專注在學生身上,走得更緊、走得更遠,帶著更多孩子回家。

神看人,從不像人看人──在人看來,李志成是個外來者,神卻使用他成為紐帶,連結散落於中永和地區的肢體;在人看來,小教會人數有限,如何談國度、談復興?神卻將他們組成軍隊,打一場搶救青少年的仗──自始至終,李志成與中永和牧者們,如同聖經裡五餅二魚的小男孩,哪怕手邊資源不多,當他們願意獻上,便能讓一顆小小的籃球,猶如信心的種子,在禱告的澆灌下發芽、茁壯,生長為更成熟的「學生事工」異象。

 

註一:分別為永和禮拜堂、永和禮拜堂南勢角褔音中心、永和靈糧褔音中心、中和莒光教會、行道會南勢角榮耀堂、永和聖教會、中和基督之家、台北會幕堂、中和循理會、雙和禮拜堂、喜樂城靈糧堂、永生教會、健康教會、板城靈糧褔音中心、中永和真理堂。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