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70|10/10傳承使命|靈糧70走過的路,關鍵領袖恩賜大不同
文 / 游慶培 照片/康恩得

刊登日期/ 2024.10.10
「我受洗時才12歲,1971年就是由趙世光牧師為我施洗……」,台北靈糧堂執事會主席朱黃傑回憶道。10月10日靈糧70堂慶下午第一堂,透過六隻精彩的影片,逐一回顧創堂牧師趙世光及歷任主任牧師:寇世遠、鄭昌國、周神助、區永亮與周巽正,數算上帝如何使用這些牧者,為台北靈糧堂奠定了豐厚的基礎。
趙世光:宣教的DNA
1924年的上海社會動盪,當地基督徒發起禱告運動,隔年,有位17歲少年回應全職呼召,就是創辦台北靈糧堂的趙世光。他是當時少數投入海外宣教的華人,並創立上海靈糧堂。1949年後許多弟兄姊妹來台,在1954年創立了台北靈糧堂,趙世光也多次受邀來台佈道。朱黃傑回憶道:「趙牧師講道時背後總是掛著世界地圖,上面寫著:『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明確地標示出教會宣教的使命,這就是台北靈糧堂的DNA。」
寇世遠:聖經的DNA
1957年,台北靈糧堂迎來第一位全職傳道人——寇世遠監督。朱黄傑說,具備深厚國學底蘊的寇世遠,深受知識分子、政商名流喜愛,教會聚會人數快速增長至破千人,不僅是當時台灣難得全部由華人「自創、自立、自養」的教會,也奠定教會看重上帝話語的根基。
鄭昌國:關係的DNA
後續接任的鄭昌國牧師,開始了分齡團契、成人主日學,並且對會友關懷備至。朱黃傑回憶道,鄭昌國服事7年後赴美牧會,某次回台講道,朱黃傑已經從國中升到大學。「我想說他應該不認得我了,沒想到他跟我招手,不僅記得我的名字,問我現在已經在讀大學了吧,然後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周神助:合一的DNA
1977年周神助接任主任牧師,台北靈糧堂進入快速成長的34年。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院長謝宏忠回憶,周神助非常重視團隊事奉,寧願把自己薪水砍半以聘請更多傳道人,營造團隊事奉的氛圍。1980年代教會經歷幾大轉折,包括:引進敬拜讚美、經歷聖靈更新、成立神學院。教會發展策略重視宣教與植堂,不再聚焦在「人數增長」,而是「分堂數的增長」。朱黄傑歸納周神助的特色:「與團隊同行、與聖靈同行、與列國同行。」
區永亮:治理的DNA
2011年,區永亮接下了一個龐大的教會組織,在他任期的10年內,台北靈糧堂經歷了適度的整合與更新,包括管理系統電子化。「區牧師是少數懂得看管理報表的牧師,就像位職場CEO。」朱黄傑表示,區永亮除了扎根於聖經的講台信息廣受歡迎之外,也強調基層福音事工,帶領教會深入社區,透過廣設福音中心,強化教會在社區的影響力。
周巽正:未來教會的想像
2021年周巽正接棒後,遇到新冠疫情,開始思考「未來教會」的創新作法,包括雲端教會的發展、靈糧山莊全面整建,加速教會走向虛實整合的牧養。周巽正表示:「台北靈糧堂最初領受的使命,就是『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是主耶穌親自把普世宣教的呼召放在台北靈糧堂。」他鼓勵弟兄姊妹回到台北靈糧堂的核心價值:傳承使命、權能宣教、力行聖經、邁向榮耀,並相信這個使命會一棒接一棒,不斷傳承下去。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