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世代的挑戰

文◎喬美倫

刊登日期/ 2018.05.13

「摩西對耶和華說:『願耶和華萬人之靈的神,立一個人治理會眾,可以在他們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導他們,免得耶和華的會眾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華對摩西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是心中有聖靈的;你將他領來,按手在他頭上,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亞撒和全會眾面前,囑咐他,又將你的尊榮給他幾分,使以色列全會眾都聽從他。』」(民廿七15~20)

美國暢銷書作者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2017年在著名的TED Talks上發表一場演講「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網路點閱率超過1.5億次,成為近期最熱門的職場議題之一。Sinek自己四十出頭,他所談的「千禧世代」則是出生於1980到2000年的世代。近期《天下》雜誌即針對這個世代出刊一輯《千禧世代接管世界》。看來接班議題,不僅是在企業中發燒,已經延燒到整個世代了。

渴望展現影響力的一代
如果千禧世代出生於1980到2000年代中,那麼如今就是18~38歲,即將或已經進入就業與接班的一個世代。根據《天下》雜誌的調查,在台灣已佔勞動人口的一半。而在全球統計中,其中有六成已經是主管,而且85%是過去五年內晉升的,難怪《天下》以《千禧世代接管世界》作為這個議題的標題。
特別的是,無論是Simon Sinek的演講,或《天下》的分析,都指出這個世代是一群亟於展現影響力的一代。有別於前面幾個世代,安份勤懇地營營自己的人生,他們比較關注公共議題,看重分享,渴望自己能作出有別他人的特殊貢獻。但同時,也可能太急於展現影響力,以致他們會對現況更加沮喪,或對自己不夠具影響力而太快放手。

千禧世代的優勢與挑戰
其實每個世代都有他們自己的挑戰,也都曾為自己那個世代奮戰。但是進入廿一世紀,整個世界的步調加快的速度,的確超過我們所能想像,許多成功法則也在改變中。就像另一本近日的暢銷書《成功不再跌跌撞撞》(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就探討「過於執著或適時放棄」哪一個才是成功之道。
我把《天下》與Sinek的演講整合來看,千禧世代有幾個特質:

  1. 世界變化太快,要把握當下:他們獲取更多的資訊。科技與網路的快速發展,讓他們更渴望擁有新的經驗、人脈與創新。但是挑戰是世界變化太快,機會比以前更不容易預測與把握。
  2. 分享經濟當道,更看重協作:他們不一定要買車買房,習於分享經濟。更快速串連與協同,共同完成目標。但是挑戰是因聚離的速度加快,人際關係疏離,不易建立深度有意義的關係。
  3. 看重自我獨特,希望自己無可取代:他們被教養為自己很獨特,渴望引起注意,強調自我風格。挑戰是一旦環境給他們的回饋不如預期,可能失望更深,也易於放棄。
  4.  關心公共議題,強調社會正義:他們想要在工作中找到意義,更看重食安、環保、弱勢。挑戰是大環境與薪資不夠理想,留下與出走變成必思的議題。
  5. 渴望產生影響力:正如前所說,正因這一世代自我意識更強,他們強烈的想要產生影響力。

千禧世代的傳承
看起來,千禧世代真的與前幾個世代差異很大,但是人類的世代的確是在傳承中走下來的,究竟上一個世代與下一個世代,該用一個什麼樣的方法互動,讓世界前進,也讓每一個世代活出他們的價值,並進入上帝的心意?
我們可以由上面摩西傳承給約書亞的過程中,看出一些端倪:

  1. 賦予世代意義的是永恆的上帝:摩西世代的意義是出埃及,約書亞世代的意義是進迦南,這兩者又與更下面的世代息息相關,沒有一個世代是獨立的。而賦予這一切意義的是上帝自己,祂也必為每一個世代負責任,祂是我們永恆的父。
  2. 上一個世代要祝福下一個世代:摩西知道自己的時代已近尾聲,他不能僅是計算自己的功過得失,他必須更關心下一個世代的命運。他要積極培養新一代的領袖,也放手讓約書亞嘗試。
  3. 下一個世代要預備自己進入承擔:下一代的領袖,不是摩拳擦掌,渴望快點展現自我,或「接管世界」。要清楚在上帝的心意中,整個世代應該要往哪裡去,而不是隨波逐流,迷失在時代的潮流之中。
  4. 兩個世代的彼此敬重:人一生的定位,一者出自與上帝的對準,一者是出於與周圍人們的對位。過度的自我反而使人迷失自己,對位中必然有所相讓,相讓中,屬於整個世代的產業,才能有價值的傳承。

Simon Sinek的演講最後,他強調一個世代只有家庭或學校的教育是不夠的,企業或整個社會是一個中繼的教育系統。從基督徒的角度來看,當然教會群體也是中繼教育系統的一環。當千禧世代有所不足、迷惘或放棄時,上一個世代是一個使他們被建造起來的的群體。正如我們常說,這是一個無父的世代,上一個世代也許也沒有經歷很好的Fatherhood,但是我們有永恆的父,祂足以使我們堅強起來,成為下一代的力量。而下一代則正站在人類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肩負著更巨大的挑戰。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