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治理小組 正式登場

作者:文◎朱黃傑 來源:期刊 - 2018靈糧季刊第三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信仰真理

刊登日期/ 2018.07.02

按:2017年11月,台北靈糧堂成立了主任牧師治理小組(以下簡稱治理小組),由區永亮主任牧師擔任召集人及遮蓋,三位成員為:朱黃傑執事、林德安牧師和周巽正牧師;並將台北靈糧堂組織架構的所有11個處級單位分成三塊,分別由三位成員主責。經過近半年的運作後,三人的分工與默契愈來愈順暢;今年5月,經由區永亮主任牧師的認可,在6月2日小組長季會裡正式宣布。

季會當天,區永亮牧師因出國不克出席,所以先由朱黃傑執事代表報告主任牧師治理小組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方式,並說明個人所主責的事工,接著,由周巽正牧師報告及分享信息;最後,林德安牧師以「領袖與傳承」的信息勉勵小組長們從摩西的傳承榜樣,學習帶領牧養群羊。

 

文◎朱黃傑

這些年來,區永亮主任牧師一直在談一件事情——主任牧師的接班和傳承。而他在台北靈糧堂也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和見證:從七十歲以後,由全職主任牧師改為約聘,每兩年一簽。在區牧師的觀念裡,一直有一個永續經營的傳承使命感。

所以,從2017年11月1日起,我們成立了主任牧師治理小組;在此之前,經過慎重的討論與溝通,先後與教會的核心領袖、運作執行小組的牧者、聖工聯席會、大執事會都溝通過,並獲得支持。雖然成立主任牧師治理小組這個消息已在去年第四季的靈糧季刊大事記刊登過,但並未正式地向全教會的核心同工小組長們宣佈和說明。主要的原因,是區牧師希望主任牧師治理小組能夠先試營運一段時日,而他自己也在2018年訂了一個目標,就是要帶領治理小組上軌道。

感謝神!從2017年11月一直到今年5月,治理小組近半年的運作結果真的愈來愈順暢,區牧師覺得可以了,所以我們才在小組長季會裡正式報告。

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治理小組的設立,須經過聖工聯席會同意,所以我們在2017年10月份的聖工聯席會報告通過後,自11月起由治理小組的三位成員——林德安牧師、周巽正牧師和我,來共同配搭運作。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我原是屬於執事團隊的同工,為何會跨界來擔任治理小組?區牧師說:「因為從頭到尾你都involve在這些事工當中,過去這段時間在教會裡面也有直接的參與」,所以他希望我也能夠參與這個團隊一起配搭。

 

治理小組的分工與運作

以下,有16個字可用來說明治理小組:

一、主牧遮蓋

區牧師是以主任牧師的職份來領導和遮蓋治理小組,並且承擔整體的責任。主任牧師每隔週召開治理小組會議,治理小組會議裡面所談的內容,絕大部分是主任牧師經常被問的問題或者碰到的狀況;我們三位也會不斷地提出我們在各自的事工範圍裡所碰到的狀況及提問,或是碰到的一些難題該怎麼處理。在會議裡面,我們一起為這些事情禱告並討論,然後與主任牧師一起做決定,所以還是在主任牧師的遮蓋底下。

 

二、三人合一

治理小組中的任何一個成員,經主任牧師授權對外代表主任牧師時,另外兩位在他被授權的範圍內,也一定同心支持。這是一種操練,讓我們三人學習主任牧師有那樣的高度、權柄,知道該講什麼話是最合宜的,而且要呈現出一種代表性,所以是三人合一。

 

三、共同決策

三人採共識決,區牧師一定是遮蓋;對外只有一個決策和聲音。現階段台北靈糧堂仍然是在主任牧師的督導之下,我們不是採民主多數決,而是共識決。我從四歲開始到教會,在台北靈糧堂五十五年,如果沒有記錯,沒有看過台北靈糧堂是採多數決。我自1993年加入執事會,在曾國生執事領導之下,開會從來沒有說我們投票決定;好像只有一次在建造靈糧山莊時,按照政府規定董事會要有一個表決記錄,我們才表決且是全票通過。

神之所以會興旺台北靈糧堂,就是核心同工們認真地在神面前等候尋求,把每一個決策的主權交託給神;所以我個人認為,要建造一個合神心意榮耀的教會,一定是採取共識決。

我們在內部討論時,如果無法達成共識時,就暫不做決定,直等到神的心意顯明,神對每一個人講話、大家合而為一的時候,才做決定。以前周神助牧師碰到這種狀況的時候,就會說「那我們再禱告看看」。就是不要急著下決定。

 

四、分工執行

三人按照個人的恩賜和託付,在個人所遮蓋的職務範圍內督導所屬落實執行,並且承擔執行的責任。巽正牧師跟我、我跟德安牧師,我們三個人真的很不一樣;神把恩賜量給不同的人,而不同恩賜的人加在一起,才是合一與完整,所以在這個團隊裡,我們是三位不同恩賜的分工,在主任牧師的帶領下,加總起來就是一個合一的團隊。

權柄和能力是從神來的。在治理小組分工組織圖裡可清楚看見,我們有三大塊的分工:巽正牧師比較是跟宣教、植堂、國度、啟示、家庭事奉和牧養一處相關;德安牧師是在牧養二處整個成人的牧養系統,包括北區、東中西區、東南區、西南區、台客語牧區以及所有成人的福音中心,牧養支援處下的裝備中心也都在他的遮蓋之下。我的範圍則是:主任牧師辦公室、牧養支援處下的福音外展中心,基層福音事工處(包括基層的福音中心)、社會關懷處、事工管理處及事業處。

台北靈糧堂原來的組織圖是牧養一處、牧養二處、牧養支援處,在牧養支援處下面原有三個中心,目前我們是一人負責一個中心。為什麼福音外展中心會切給我?區牧師說:「你都在做社會關懷的工作。」福音外展是福音預工的一環,跟社會密切相關,所以我就學習順服的功課。

在此,期望大家能夠為治理小組多守望,祈求聖靈時刻與每位成員同在,能夠明白上帝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一起來治理教會成為一個榮耀的教會!

 

以下從組織圖來說明個人所遮蓋的事工:

朱黃傑執事遮蓋的事工簡介

●主任牧師辦公室:是協助主任牧師的主要幕僚單位。

●牧養支援處福音外展中心

以社區福音預工為主,包括益人學苑、大安有愛、樂樂館,和醫院關懷、監所福音等工作。

●基層福音事工處

基層福音事工處是陳淑媛牧師所帶領的,她一直是我們教會很倚重的牧者。我原是參與在他們的事業體,因為我是事業處的兼任處長,所以他們的一些小本生意店家都可以含蓋在這裡面。目前我們在推動社會企業,社會企業的員工都是一線、是最基層的,而這能讓他們找到一份工作,有一個收入的保障。今年三月份,已經有第一家社會企業正式開業。

●社會關懷處

社會關懷處是台北靈糧堂非常大的一塊。我們跟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很多合作項目,在雙園、萬華、古亭、松江等福音中心,都有社區老人共餐的服務。去年在雙園,柯文哲市長蒞臨參訪老人共餐,當場講了一句話,他說台北市政府很多的社會工作應該要跟教會來連結,並肯定教會對社會所做的貢獻。我們聽了就很安慰,藉著我們的愛心的投入,讓他認同教會對社區的貢獻。

我一直在勉勵社會關懷處的同工,希望靈性社會工作(spiritual social work)能成為我們的異象,就是:我們不只是做社會工作,我們要把信仰帶進去。因為唯有把信仰、把上帝帶到裡面去,我們所服務的家庭才會翻轉。否則給再多的補助也沒有用,因為人的生命沒有改變。

現在的興隆公宅以前叫安康平宅。淑媛牧師的團隊發現在地住民不願意出來工作,因為政府每個月給他補貼,若你讓他做一個有收入的工作,政府補貼就沒有了。這是生命的問題。若是生命翻轉,就沒有這個困擾。

另一方面,我們希望社會關懷處跟牧區,尤其是福音中心要緊密結合。社會關懷工作不是只做社會關懷工作,我們一直鼓勵要跟在地連結,更多向左向右開展。因為靈性社會工作若不跟教會牧養系統連結,果效是有限的。當你跟福音中心連結,碰到一些問題後,把人帶到福音中心,牧者一起為他們禱告,生命被翻轉後,就會成為見證。

●事工管理處

非常感謝神!大約三、四年前,呂健萍處長來到事工管理處之後,不但把很多很好的觀念帶進教會,同時也帶來了溫莉莉區牧,一起與早一年從職場退休下來的張曉安姊妹成為團隊服事。她們都是小組長級以上、生命成熟的同工,把一些新的觀念、新的技術、新的作法帶到教會。教會為了要提升效率,現在表單簽核全部用ERP系統電子化,而且再加上授權非常清楚,區牧師的授權已經落在巽正牧師、德安牧師、我的身上,我們可以代主任牧師簽核,有些我們則會在治理小組討論,或直接請問區牧師應該怎麼處理。

差不多三年前,我們去新生命小組教會觀摩他們的新媒體事工,覺得我們落後太多;這些年來,媒體中心的進步是有目共睹,教會每一支短片、文宣印刷品、電子海報、電子傳單,全都是媒體中心在製作,神也使用媒體中心在網路世界向左向右不斷地開展。

●事業處

感謝神!我1995到1997年在教會全職服事時,是擔任第一任的管理處處長。那個年代靈糧書房就在現今一樓分享之家的位置,當時周神助主任牧師希望我們能把原本外包的書房收回自己經營。我們收回來之後,逐漸地擴充書房門市,增設發行通路部。現在靈糧書房連結了全台灣三十幾家基督教書房,成為我們的下游通路,這個領域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地擴充。

 

以上是與我有關的各項事工的簡單報告。在此,也盼望將來上帝能由各位小組長當中,興起更多有職場經驗的小組長們願意委身進入教會,以成熟的靈命與豐富的職場專業,一起來建造榮耀的教會!謝謝大家!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執事會副主席、主任牧師治理小組成員、主任牧師辦公室主任、事業處處長)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