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經歷破碎,人才能走出自義、經歷新的恩典

文|邱彥彰,照片|創意處

刊登日期/ 2022.10.20

當聽到有人說,現在是他破碎的時候,大概就知道這個人正碰到一些困難。到底破碎是為了什麼?台北靈糧堂顧問牧師區永亮的答案是:為了除去人的自義。「若沒經過破碎,一個人將永遠活在自義的裡面;唯有經過破碎,將裡面的老我都挪開時,神新的恩典,才能臨到人的身上。」

很多講道或論文,會探討「義人為何受苦?」。區永亮認為,義人必定要受苦,否則他會活在「自義」裡。

「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弟兄們,你們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審判,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前了。弟兄們,你們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當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那先前忍耐的人,我們稱他們是有福的,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雅5:7-11)

義人必定要受苦 – 從約伯的忍耐看破碎      

區永亮說,在這段經文裡,農夫、先知的忍耐與約伯的忍耐,兩者並不相同。農夫與先知的忍耐,都是”Patience”這個字;但約伯的忍耐,是另一個單字”Endurance”。

農夫的忍耐,是他知道種子撒下去,需要時間生長。只要這段時間中,每樣事都做的對、做的好、殷勤、忠心,最後一定會有收成。反之,「先知的忍耐,是神的呼召,清楚知道是為主的名而忍耐。他知道在忍耐中,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需要甘心樂意去承受。」區永亮指出,約伯的辛苦更甚,因為第一,他不知為何要受苦;其次,他不知在這受苦中,還要遭遇什麼;最後,他不知這苦要受多久、也不知受苦後的結果。

區永亮說,我們與約伯一樣,在碰到困難時,都會問「我錯在哪裡?」但問題就在,約伯沒有做錯事啊!就好像我們過去付出努力、就能成功;但現在即便付出同樣甚至加倍的努力,而事情卻未照想像進行,接著可能會發現自己迷失了,因為找不到一個能安慰自己的理由、也找不到問題解答,這就是「破碎」。

約伯的忍耐,因他不知何時結束、也不知如何解決,就只能咬緊牙關撐下去,非常痛苦。若我們也處在類似的景況中,區永亮的建議是,唯有明白神在十架上也忍受這種痛苦,才能除去我們裡面的自義。「我們要在破碎過程中摸著神,生命才會被改變。」破碎,是我們一生要學習的功課。

破碎,是要我們降服神的旨意,更認識神,倚靠神

如同約伯即便在受苦中,也不去批評神、講得罪神的話。因他知「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伯1:21-22)  」但其實他心裡不服氣,不明白為何受苦。

聖經上說,「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23:10) 但我們真的甘心樂意去承受嗎?真的能像使徒所講的,在患難中也歡歡喜喜的嗎?事實上,連區永亮自己都覺得很難。

「我們今天對蒙恩的觀念是,我這麼好,這麼對,神就應該祝福我。若我沒做錯事,神還允許不好的事發生在我身上,那就是神不對。」區永亮指出,這樣的想法,就是神對約伯說的,「豈可定我有罪,好顯自己為義嗎?」(伯40:8b) 這是人的自義。「這樣的人會對神越來越忿忿不平,跟神嘔氣。會不斷問神,為何不在所遭遇的難處中,顯出神的公義。」

人往往禱告神照我們的意思成就,越快挪去困難越好。但這樣的禱告,卻不是神所要給我們的。「神要我們在困難中,看見那賜恩典的神,而不僅是要祂幫我們解決困難而已。」區永亮說。

2022年年初,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訂下「回到起初的愛心」異象。看見以弗所教會,是活在恩典當中,如同一個模範教會,卻忘了賜恩典的神,以至於離開了神,所以必須悔改,必須被破碎。

區永亮進一步指出,人若不破碎到一個程度,願意被神帶領,就絕對沒有能力完成神的旨意。「攔阻我們服在神的旨意下的,是我們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斷。」並且,神不只要我們領受他的恩典,還要我們去認識祂是一位怎樣的神。

也就是說,若我們覺得恩典從神來,但領受恩典的計劃需要我們來訂,這還是「自義」,所以我們要被破碎,因為「人生的計劃,不在於自己,是在神手中。」

如同主耶穌對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林後12:8-9) 區永亮最後舉保羅為例,他認為神不把保羅的困難挪去,是要透過他身上那根刺,徹底改變他的生命,使他能謙卑服事,不至於自高自大。

聖經這邊的「恩典夠用」,原文是”more than enough”。當神藉著破碎,將人的自義都挪開時,祂滿溢的恩典,才能臨到我們身上。區永亮期待接下來,弟兄姊妹一起從「自義」中被破碎,讓我們的服事,都是「Not only just enough, it’s more than enough. 」不是靠自己剛好夠用、而是倚靠神福杯滿溢。

相關文章

2025.04.02
主崇信息精華|戴繼宗牧師|勤作主工、盼主再來|2025.03.30
今天要講的題目:殷勤作主的工作,盼望主的再來。馬太福音24章第3到第14節。在內地會我高祖父戴德生所設立的差會。有一位早期的宣教師,他的名字叫曹雅直。他是一個蘇格蘭人,他有一隻腳瘸了。當時他想去中國宣教,他的一句話打動了戴德生的心,他對戴德生說:「你有沒有看到許多兩隻腿都好的人不去,那當然只好我去了。」他成為第一位把福音帶進溫州的宣教士。 整個馬太福音的裡面,記載了耶穌所講的五篇道,分別為八福之道...
2025.03.27
主崇信息精華|周神助牧師|透視以利沙跟隨的門道|2025.3.23
本週經文:王下二1-15 有句話說,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到底真正的門徒,要跟隨什麼樣的門道?先知門徒很多,但只有一個人,以利沙,跟隨以利亞從吉甲、伯特利、耶利哥,到約旦河,以利亞就升天了。 一.跟隨「神的旋風」(王下二1、11) 不要只是跟隨人帶來的旋風,這些都會過去。現在是台灣的關鍵時刻,在神的心意裡要記住他的命定,成為列國的祝福。  二.跟隨「神的差遣」的人(王下二2) 跟隨不只是跟隨...
2025.03.17
主崇信息精華|周巽正牧師|禁食:預備油的生活|2025.03.16
一、前言: 馬太福音二十五章「十個童女」的比喻提醒我們:迎接新郎(基督再來)最關鍵的是「預備油」,與神建立親密關係、持續被聖靈充滿。周巽正主任牧師藉此強調聖靈同在的重要性,並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預備油。 二、經文中各樣預表 「童女」代表重生的基督徒,她們都拿著燈迎接新郎,象徵認識耶穌、期待祂再來的人。「燈」代表好行為,基督徒的生命見證,使人將榮耀歸給神(太五:16)。「油」象徵聖靈的同在與澆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