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家

作者:文◎江海泙 來源:期刊 - 2018靈糧季刊第四季 - 2018-10-22出版 類別:社會關懷

刊登日期/ 2018.10.02

2008年,對於現況工作感到疲乏的我,在一個偶然機會下,開始跨領域接觸公共藝術與社區設計,也正式開啟人生另一段獨特的旅程。

人生上半場——在迷濛的視界等待

因著社區工作,我的「生活頻道」從電腦螢幕框框,轉換到了沒有邊際的社區。我樂此不疲地在各地城鄉之間穿梭,勇於接觸陌生、難搞的人事物,帶領許多集體創作工作坊,也為了達到人與人之間更細緻的對話,開始接觸拍攝紀錄片、挖掘社區角落故事。我很確定,這就是我的人生頻道了。

然而,就在我期待可以投入更多心力去推動社區共同參與時,可能因為先天眼疾所致,右眼視力越來越模糊,連撥打手機號碼都無法清楚辨識。在沒有退路之下,2016年,我決定去做這輩子最恐懼的一件事——手術。

手術室裡的一分鐘,彷彿過了一年。在歷經恐懼與幾番煎熬後,右眼漸漸「首獲光明」;而我悄悄告別了人生上半場,重新適應眼前的新視界。

人生下半場——開啟「喜樂兒夢想家」

等待了39年,我的雙眼視力獲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帶著上帝給我的「新視界」啟動了人生下半場。

2017年6月,我來到「喜樂家族基金會」推動喜樂兒(身心障礙者)到石碇實踐「喜樂小田田」友善家園示範計畫。不知為何,我一直有個說不上來的使命感盤旋在心裡:「喜樂兒們也能親手參與示範基地的建造」。

上帝把我領到這處山城秘境之際,我還一度想像自己的命運可能會像宣教士一樣漂流,到荒野開墾。然而交通、資源與人力要從哪裡來?孩子與家長是否有意願有體力參與?看起來困難重重。

挑戰,隨著時間的推進而加重。印象很深刻,半年前當我們第一次把孩子從城市帶到山城,就遇到石碇連日的濕冷天,大家忍著10幾度的低溫在室內室外穿梭,七嘴八舌討論如何幫小雞蓋新家。意外的是,在建造雞舍的過程中,無形的喚起大人們對「家」的想像,也更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而另一個重量級的挑戰是,預備自然建築的材料,無法想像的是,每樣材料都是以「噸」起跳!18噸的石頭、14噸的泥土、6噸的砂石、2噸的木柴還有1千多塊的紅磚等等,光是調度這些媒材就快要舉白旗投降,更不敢想像還必須要把它們一一運上山。

出乎意料的,每當我們需要外界的支援時,人力與物力就會適時進來;我們缺竹子蓋雞舍,遠在雲林的民眾送了80支過來;缺木工工具,就有工頭從新店專程送過來;需要木棧板做種植箱,一位漂流木藝術家遠從宜蘭送來……這一路上,所擁有的不只是資源的獲得,背後則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持著。

既然挑戰這麼多,為什麼還要做?

感謝上帝一路的帶領,讓我多年在社區工作磨練而來的膽識與耐力,成為強而有力的後盾,讓原本不被看好的「由下而上」參與,有機會被實踐。再次回首,那幾噸重的泥土與石頭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滿滿的愛。

與上帝同工,因著參與帶來豐盛和勇氣。我的人生下半場,歡心與喜樂兒建造一個夢想「家」。

(作者為喜樂小田田計畫主持人)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