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的安息

文|嚴文珮

刊登日期/ 2023.02.21

我們似乎很少聽到宣教士提到關於「安息」的主題。宣教士們的休息,往往低調,甚至帶著歉意,總要加以諸多解釋,讓休息聽起來「有意義」。

若我們的孩子上了戰場,我們只希望他們平安健康的回來;當宣教士回來述職,大家也會希望看到這個神寶愛的靈魂,依然充滿生命活力。

去年12月,已經3年沒有回來的緬甸宣教士陳瀅心,在經歷了1年的疫情和2年的緬甸軍方政變,終於回台。前些日子,IMission1團隊以《宣教士的安息》為主題進行訪談,在分享交談中,有著對宣教士滿滿的不捨。

2年政變的摧殘,讓緬甸陷入真實的黑暗中——外商撤資、物價高漲、政局不穩、民生供應匱乏,看不到出路的人鋌而走險,搶劫偷竊事件頻仍;而警察的失能,使得犯罪者更加肆無忌憚。

瀅心宣教士提到,傍晚6點後大家就不敢再出門了;即使是白天,也是快去快回、結伴同行。在暗巷裡攻擊老人的、在公車上結夥搶劫的都有,再加上人民軍和軍政府彼此攻擊,爆炸聲、槍聲總冷不防響起,衝擊人的心。身為緬甸靈糧活石學生中心的負責人,瀅心宣教士的心整整懸了2年:學生們外出時,她擔心他們的安危,尤其是男孩們,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軍人抓去當兵;夜晚聽到槍響震動,她禱告守望著,徹夜難眠。

她說:「我們像是被困住,感到很不自由,身心靈都是被壓制的狀態,怎樣都掙脫不了。」「學生們大了,中心的事務都有分工,這幾年,我比較不會像剛創立學生中心時,那麼忙碌和費力;但是身體看起來有休息,心靈上卻是完全沒辦法安息的狀態。那種揮之不去的懼怕和擔憂,我覺得是這幾年我感到特別困難的挑戰。

瀅心宣教士剛回台灣時,只要一感到有人靠近,就會很緊張;走在路上,她會擔心有人搶她的包包;朋友晚上的邀約,她都會婉拒。直到一個朋友問她「是不是覺得晚上出去很不安全?」她才意識到在緬甸那種恐懼的壓制,陰魂不散的跟著她。

「大家都跟我說:『瀅心,妳就自己到處走走逛逛啊!放鬆一下!』但說真的,我不敢一個人走。」於是,她回到從前熟悉的路徑——從辛亥捷運站直上靈糧山莊的那條坡道,短短5分鐘的路程,她反覆走著,想要找回神學生時期,在這條路上,與神對話的記憶。

「3年來,很多人都叫我回來休息,連我的學生,都叫我『好好休息』、『休息夠了再回去』。其實我很想哭,我沒辦法回來,就是因為我放不下這些學生。」

「我就問:『到底要怎樣才能夠放手、放心、放下?神祢教教我。』那一天,神對我說,不是要放下誰,或是放心什麼事,而是神在操練我對祂的信心!唯有信任神,我才可能放手、放心、放下。我總是問神環境如何、處境如何、我該做什麼?但最終,神還是帶領我,對焦在與祂的關係上。

(作者為IMissoin1團隊夥伴)

更多訪談精彩內容,請鎖定IMission1臉書粉專,The Mission Podcast最新一季,即將上架。

相關文章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
2025.03.20
21天禁食禱告見證:回到與神的連結中,從新開始、美好事正在發生!
21天禁食禱告會將邁入第三週,在場場禱告會中,眾人領受聖靈的澆灌。來看三位弟兄姊妹的見證: 回到與神的連結中,更深認識神的話 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邱彥彰 21天禁食禱告前的一個主日,周巽正牧師說,禁食最重要的核心是,回到與神親密的連結中,所以我以此為目標,開始每天一餐的禁食,並成功禁食了前三天。在第四天晚上,忍不住吃了東西。不過當晚,小組有例行每週一次的線上讀經,跟著教會進度一起讀創世記一到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