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宣教,父子同行匈牙利

作者:文◎楊昌恩 來源:期刊 - 2018靈糧季刊第三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人物故事

刊登日期/ 2018.07.02

2017年春天,是我記憶以來,第一次跟爸爸單獨相處超過一個禮拜,一天24小時吃飯、工作、上課、休息都在一起——那年,我跟爸爸一起去短宣。

爸爸是職業軍人,待在家裡的時間很少。從小到大,我跟爸爸的對話大多都是「吃飽沒?」「天氣冷,多穿衣服。」等這種日常問候,不然就是討論高中要唸哪裡?大學要選什麼科系?……很少有機會可以真實地分享心裡的想法和感受。三年多前,我進入教會全職事奉,差不多的時間點,爸爸從軍職生涯退休,展開人生的下半場。家裡一下子多了一個男人,在生活相處上有非常多不習慣的地方,言辭衝突很難避免,常常一個觀念或態度不合,就誰也不讓誰,大吵起來,媽媽夾在我跟爸爸中間,常常不知所措。

成為全職傳道人後,對這種父子關係的狀態一方面很挫折,一方面也很不甘心。特別是過去幾年裡,青年牧區不斷分享關於兩代合一的信息,在周爸爸(周神助牧師)和光哥(周巽光牧師)、正哥(周巽正牧師)的互動裡,看見那不單是一篇信息,更是生命的過程和體驗。我常常想,「父親的心要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要轉向父親」(參瑪四6)不應該只是經文,或是很棒的概念,那正是我想要的生命態度。那段時間裡,宣植處的Danny邀請我加入匈牙利短宣隊,擔任工程組的組長,當下馬上跳出一個念頭:「為什麼不邀請爸爸一起去?」爸爸曾經是工兵,造橋、鋪路、蓋房子都是他工作的一部份,這真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回家後,跟爸爸簡要說明了短宣的任務內容,再補上一句:「如果你要去的話,我幫你付所有的費用!」就這樣,2017年的春天,我們一起出發,展開為期8天的短宣旅程。

到了工地現場,發現任務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困難,許多細節跟我們在台灣準備的資訊也不同。由於工程組成員幾乎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哪管那麼多?做就對了!大致確認好工作以後,就迫不及待動手敲敲打打;唯獨爸爸看裡看外,半天都不動手,看得我心裡發火。然而,後來才了解,他是在觀察房屋結構和評估可以使用的技術,看起來「衝勁」比較少,卻是為了顧全大局的考量。幾天下來,跟爸爸一邊工作、一邊透過做事,了解彼此的想法跟感受。到了旅程最後一天,我請爸爸在市區吃晚餐,本來計畫晚餐後要帶他去坐遊船,沒想到晚餐時,我們一聊就是三個多小時,從家庭聊到信仰,再聊到心裡的一些感受。等到結帳走出餐廳,早就已經沒有船班了,於是在布達佩斯絢爛又冰冷的夜色裡,一路散步走回旅館,結束這趟意義深刻的父子短宣旅程。

回到台灣以後,跟爸爸互動之間有更多理解和包容:以前期待爸爸可以「說」出感受和想法,現在了解他是透過「做」事來表達關心,這就夠了。我很開心邀請爸爸一起參加短宣,讓我看見父子關係裡新的可能,那就是:只要我願意,隨時都可以選擇把心轉向爸爸,成為兒子。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傳道)

相關文章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
2025.03.20
21天禁食禱告見證:回到與神的連結中,從新開始、美好事正在發生!
21天禁食禱告會將邁入第三週,在場場禱告會中,眾人領受聖靈的澆灌。來看三位弟兄姊妹的見證: 回到與神的連結中,更深認識神的話 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邱彥彰 21天禁食禱告前的一個主日,周巽正牧師說,禁食最重要的核心是,回到與神親密的連結中,所以我以此為目標,開始每天一餐的禁食,並成功禁食了前三天。在第四天晚上,忍不住吃了東西。不過當晚,小組有例行每週一次的線上讀經,跟著教會進度一起讀創世記一到三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