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器皿 新的器皿——訪林瑋玲老師談靈神的創新開展與傳承

採訪撰文◎陳品潔

刊登日期/ 2018.05.13

如果有機會走趟靈糧神學院院區,或是瀏覽靈神的網頁,你會有許多新發現。神學院靈活地使用不同的媒體素材,不僅吸引人眼球,也讓人看見學校活潑的生命力。這些全是靈神老師、企劃處同工和學生們心血的結晶。

重視「三教」:言教、身教、境教的學校

靈糧神學院是間培育主工人的學校。在靈神授課並負責企劃處的林瑋玲老師認為,所謂的教育,不單指「言教」——知識上的傳遞;言教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師們的「身教」,這帶來的影響層面更廣泛。然而選擇一個學校,除了選擇老師教授外,更該注意這間學校對我的人格塑造與生命的影響,這也就是「境教」,思想一個人在整個環境中受到怎樣的影響。這種潛移默化的無形力量,可能對一個人的影響更為長遠。

在學院生活中,境教最鮮明的例子是「聖誕佈置」。過去每年到了聖誕季,學校會舉辦宿舍聖誕佈置比賽,因為聖誕佈置是基督徒的生活見證,也是一種文化宣教。自從學校搬到新院區後,更是將力量集中,全校動員佈置校區,發揮創意、恩賜一起同工。在這過程中,大家將學校當成一個家,同時也一起慶祝耶穌在我們當中。將最美好的呈現給神,也呈現給彼此,這是極溫馨美好的時刻。

除此之外,學校希望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有更深的連結,上學期利用全校郊遊舉辦攝影比賽──「足跡、門」。今年則結合了神學主日主題──「為光作見證」,鼓勵學生們在唸書之餘,注意身邊的世界與環境,發揮創意和藝術天份,體會神的光無所不在,神使我們成為這世上的光,因此學生們將神學主日在講台上的表現,化成視覺創作及媒體上作見證的機會。這些構想與行動,幫助學生們將生活、信仰、所思與神的作為做連結,體現「神學教育不應該只是知識的學習」,更是全人、全生活的體驗。

新的世代 新的挑戰

有人會問:學校投入這麼多心力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正處在人類社會變遷的關鍵時刻。」林瑋玲老師說,在指數型態成長的時代,科技、AI人工智慧……正爆炸性的發展,人們對科技越依賴,也就越被科技宰制。

林瑋玲老師表示,這些劇烈的變動,對神學院確實會產生影響。這不僅是個考驗,同時也可以看做是新的契機。未來的世界因著AI人工智慧,或許帶來不同工作的革命,甚至很多人可能面臨失業危機。然而,只有傳道者未來不會有失業的可能,如果我們是「內心中有著神的召命,並且能夠將神的真理,和神的愛傳到這個世界的牧羊者」,反而有著更多服事的機會,這正是靈神持續努力的神國人才培育目標。

新的挑戰 心的器皿

林瑋玲老師說,靈神期待幫助未來的傳道人,不是被吞沒在這些新媒體、科技當中,而是能夠回應在人際關係、在生命上,因著這些科技受到傷害、扁平化的世代。因此我們期待幫助每一個願意來服事神的人,在神學院就讀的期間,生命能往深處走,預備自己、真正成為神可以使用的器皿。

「心」的調整,可能比知識更重要。科技傳媒的進步,使得知識的獲得不再困難,但是人與人真正深度的相交,心與心真實的碰撞,讓人更深地遇見神、遇見自己、遇見彼此,這將是教育工作更重要的事情。

靈神希望在未來的年日中幫助大家思考:怎樣是一個預備好的器皿?甚麼是神要我們傳的?如何是有效的傳播途徑?一直以來,靈神的長項不只是傳遞聖道,而是能夠建造器皿:醫治、重建、潔淨、從內到外自我的重新調整,讓人成為可以承接聖道的器皿,照著上帝的時間跟法則傳遞真道。

回應時代的新器皿

在訪問中林瑋玲老師提到,神學院有個特點是有機會同時面對不同年齡層、不同經驗背景、不同世代的學生。不同世代對事物的認知領受,途徑是有別的,這點造成教學以及溝通上的挑戰。

怎樣跨越不同文化世代上的盲點,讓我們的溝通可以準確地被了解與傳達,建立有效的雙向溝通,是每個世代都有的挑戰。這發生在教育現場,也發生在每一天真實生活中,更是每一個傳道人可能都在摸索的事情。

在造就符合神心意及時代需要之工人的宗旨上,靈神以「神學本科系」開始,幾年前為回應多變社會需要,設立了「牧靈諮商科系」,為教會預備在牧養上、甚至是社會面臨重大挑戰、天然災害時,能夠投身其中的人員。今年靈神更增加了「宣教碩士科」,這是上帝在這個時代工作的新亮點。在面對普世宣教上,靈神更積極培育投身華人宣教的生力軍。

年輕世代在資訊上容易跟世界接軌,有許多機會、也更容易去到世界各地。我們期待能夠預備這一群新的世代,除了用媒體和自己的雙腳去好奇地探索這個世界,更能以佳美勇氣將福音帶到地極。

這是靈神今年新的嘗試與新的展望。靈神盼能積極地回應神的召命,接下神託付給我們的使命,直到基督再來的那日。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