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整全的領袖:牧養一個人的心,最難!

文/劉鳳秋   攝影/樊家琪

刊登日期/ 2024.10.21

在靈糧70前,針對全球分堂牧者領袖,有兩天的靈糧特會,從建造教會、尊榮聖靈、宣教到領袖個人生命的健全等議題,邀請到不同的領袖來分享。在109日的「情感整全的領袖」場次,由六位牧者來談談,這些年的服事中,從個人健康來看婚姻、團隊建造、牧養教會、權柄配搭到偏鄉牧會等領域,神如何「製作」他們的生命。

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南部分院院長張靜蓉首先開場,談到「牧會中,最難的是牧養一個人的心。」誠如她牧會35年以來,看見人的心,會透過塞住、合理化、壓抑、忘記等方法,讓內在充滿痛苦、比較、憤怒與自卑。「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箴言23:7)」及「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箴言4:23)」都提到「心」,而「心」的原文是泉源,「在教會中,策略和方法、聚會和課程很重要,但是如果心器皿不對的話,絕對跑不遠。」她強調。

如何讓內在健康?「首先要去面對、正視裡面的自我~我的心;第二是要察覺、意識~我的心怎麼了、不要有受害者的心態;第三要打理自己的內在、聆聽天父的聲音。」張靜蓉說,當我們願意完全敞開在天父的面前,祂的寶血帶我們到天父面前,就可以脫離黑暗的權勢,成為天父自由的兒女,靠著祂的恩典奔向祂的榮耀。

高雄New One靈糧堂蔡有哲牧師分享,原本是軍人的他,完全以軍中標準來要求同工忠心順服。經歷天父的愛之後,才發現自己的掌控和操控,明白了被乳養的喜樂,並以天父的眼光來轉化教會。

至於來自紐西蘭錫安靈糧堂的林育吟師母,育有6個孩子、生養眾多,曾經她活在錯誤的對婚姻的理解──當才德的婦人,終致產後抑鬱到崩潰。直到有一次周神助牧師和網絡使徒團隊到紐西蘭服事,才嘗到了「在天父的家做女兒的滋味,明白了別人不用為我的情緒買單,學習更多用天父的心同理他人,才讓婚姻中的彼此更靠近。」

夏凱納靈糧堂蘇慎貞牧師,則分享與團隊建造過程中的學習,「自由領受天父的愛之後,就要用天父的手術刀,將一切不合神心意的事務除去。」她開始學習,凡事以愛為出發點,考慮到同工的需要,活出合神心意的生活,有美好的世代傳承。

在分享「牧者個人健康與牧養教會」時,屏東靈糧堂周素蓮牧師直言,她曾經懷疑神的呼召,後來在神超自然的啟示下,才明白自己是以「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造成壓力倍增、夫妻關係緊張、身體自律神經錯亂、靈性耗竭。

曾經,她日夜無法成眠,恐慌、焦慮盤繞、無法聽到聲音。在各科醫生束手無策時,她一度向神求死,人就昏厥了。沒想到當她醒來,靈也醒了!周素蓮回首聖靈的引導,神在四方面帶她重建,包含重建「壇」,回到與神建立關係的地方;重建「殿」,讓聖殿設立在心中,確保神的同在。我與神有好的關係,祂的同在和應許就會存在。

第三個,是恢復倒塌的牆,帶來保護、分別,就不會時常受攻擊。得以設立健康、彈性的界線,用神的眼光欣賞丈夫的獨特性,恢復與兒女的關係。最後,是重建恢復「城」,歷經26年的建堂、牧會,她明白一切有神掌權,「神才是最高的統帥!凡事存敬畏神的心,建造靈宮的團隊,使人成為安息的戰士,邁向新人合一的教會。」

在疫情期間,台中西羅亞靈糧堂阮筱真師母,經歷極大的拉扯與掙扎,因她本是一位宣教士,卻在疫情中回台灣辦證件而留下來,在身份認同上陷入混亂和衝突。在參加了天父的愛牧者密集班之後,改善了羞恥感、失敗感、不安全感;在不斷的浸泡和聆聽中,不再滿足所有人的期待和需要,不再靠自己的努力贏得人的肯定和神的恩惠,並且可以擁抱父親、恢復彼此的關係。

因同工離去而灰心,在天父的愛中尋回新眼光

最後由民雄靈糧堂李國煒牧師分享到「牧者個人健康與偏鄉牧會」。從2006年和鐘玉如師母回應神的呼召,被差派到嘉義民雄,至今已經18年。夫妻倆以熱情搭起一座橋樑,連結了中正大學、嘉義大學等校,成立國小、國中課輔班和服務性的社團。

在偏鄉建堂、牧會的過程中,最難忘的是栽培同工後流失,雖然陸續有人在教會念完生培、神學院,但是往往在大學畢業後,因嘉義的工作機會受限,或是結婚、搬家而離開。他形容,這就像「東石鰲鼓濕地的侯鳥牽遷一般,看著他們飛往人生的下一個階段,長期下來,內心充滿著挫折、灰心。」

後來,鐘玉如發現自己也越來越不健康、需要自救。正好南部靈神開辦教牧學院,讓牧者可以遠距線上修課。於是,她開始每週四浸泡在天父的愛,和一層又一層天父的光照中。至於李國煒,也透過「天父的愛」的課程打理自己的內在,花時間安靜沉澱在神面前,檢視自己內在的問題。

他們也鼓勵同工參加「天父的愛青年浸泡營」,教會的氛圍開始改變,少了勞苦重擔,多了天父的眼光。大家一起操練「五個圈圈」,從情緒、行為、生命歷程、信念想法到核心自我信念,在循環的五個項目中,自我覺察、面對,找到陰影。經歷這段過程,李國煒與鐘玉如更加敞開,明白神培植同工的方向,「團隊有了共同語言,更容易對到心,更加真實敞開內心的深度分享。」

在「情感整全的領袖」尾聲,由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牧師做結,「今天我們能服事神,完全不是靠著自己……,我們能誇的,就是十字架的愛。」每一個神的兒女,不要過度在乎面子和表現,因為「主耶穌已經為我們付上代價,今天在這裡的不管是大教會、小教會、城市、偏鄉,在這個家中沒有外人、沒有什麼皇親國戚,每一位都是神的寶貝、好兒子。」他的禱告是,願神使大家的軟弱和疲憊都交在神的手中,重新得力更新。!

相關文章

2025.03.31
[21天禁食禱告]329上凱道:台灣的歷史性時刻,興起為主燃燒的十萬拿細耳人
「今天不是平凡的一天,而是歷史性的日子。」三二九凱道復興歡慶大會,聚集了數萬人在現場,無畏寒風、從全台四面八方而來。過往的21天禁食禱告,凝聚了眾人對於台灣被神翻轉的渴望,一起在今日上街頭,宣告改變的時刻到來。禱告聚集的主軸是:青年崛起、世代同行、族群合一、邁向宣教。談及「青年崛起」,由美國代禱團隊David牧師分享「拿細耳人」信息,「這是台灣的時刻,我們在此不是為了舒適的聚會,是為了轉化歷史。」 從去年(2024年)的三月禁食禱告開始,拿細耳人的信息就開始被大量傳講,為了是興起一群分別為聖的人。曾經見證2000年代美國復興運動”The Call”,許多人相信台灣正要迎向新的一波,David 強調,歷史上有些時刻,會敞開一個巨大改變的機會之門,它會將歷史帶往截然不同的方向。而在這神聖的時刻,會有挺身而出的關鍵人物,他們甘願獻上一切,成為時代轉捩點,好使歷史往合神心意的方向前進──這些人,神將他們稱為「拿細耳人」。
2025.03.27
[21天禁食禱告]最終場:神打開新鮮的書卷,讓台灣飽嚐啟示、前往列國
最後一晚的實體禁食禱告會,是數算「神給台灣禮物」的時刻,因為這一次所有的禱告會內容,都不是事前計畫,而是聖靈帶領,在聚會前一個半小時的會前會中給予啟示。在代禱團隊的眼中,每一場聚會都像河流一樣,往神要我們流去的方向。美國Contend Global禱告殿David牧師直指,「這二十一天神為台灣展開一個書卷,在禁食禱告季節中,神不停在做工,如今台灣可以回應,我們要成為亞洲宣教差派中心,經歷祝福,也有責任把神的祝福帶到世界各地,校園、城市,去到神要你去的地方!」 過去三週的禱告會,每一晚都有兩百個轉播點,和透過直播平台超過兩千人一同參與。從第一週開始,就有神奇妙的帶領。代禱團隊領受到提摩太前書一章1~2節,透過使徒保羅呼籲,「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 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當我們為執政掌權者禱告、向神球超自然合一,就開始預備心,進入第二週更大的眼光裡。
2025.03.26
[21天禁食禱告]第八晚:莊稼已經熟了!未得之民是華人的責任
「神正在呼召台灣的教會,從活動導向的教會,轉向成為聖靈同在的教會。」3月25日,21天禁食禱告第八晚,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宣告,當神的榮耀降臨在教會中,人的生命會翻轉,進入神同在的大能裡面。 我們如何學習接待神的同在?台北101教會執行牧師李協聰強調,「教會要回到起初神設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禱告的教會。」他指出,同在更深的含義是,「跟神的面見」,「當教會開始面見神,就要生發出神蹟奇事。」周巽正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