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整全的領袖:牧養一個人的心,最難!
文/劉鳳秋 攝影/樊家琪

刊登日期/ 2024.10.21
在靈糧70前,針對全球分堂牧者領袖,有兩天的靈糧特會,從建造教會、尊榮聖靈、宣教到領袖個人生命的健全等議題,邀請到不同的領袖來分享。在10月9日的「情感整全的領袖」場次,由六位牧者來談談,這些年的服事中,從個人健康來看婚姻、團隊建造、牧養教會、權柄配搭到偏鄉牧會等領域,神如何「製作」他們的生命。
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南部分院院長張靜蓉首先開場,談到「牧會中,最難的是牧養一個人的心。」誠如她牧會35年以來,看見人的心,會透過塞住、合理化、壓抑、忘記等方法,讓內在充滿痛苦、比較、憤怒與自卑。「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箴言23:7)」及「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箴言4:23)」都提到「心」,而「心」的原文是泉源,「在教會中,策略和方法、聚會和課程很重要,但是如果心—器皿不對的話,絕對跑不遠。」她強調。
如何讓內在健康?「首先要去面對、正視裡面的自我~我的心;第二是要察覺、意識~我的心怎麼了、不要有受害者的心態;第三要打理自己的內在、聆聽天父的聲音。」張靜蓉說,當我們願意完全敞開在天父的面前,祂的寶血帶我們到天父面前,就可以脫離黑暗的權勢,成為天父自由的兒女,靠著祂的恩典奔向祂的榮耀。
高雄New One靈糧堂蔡有哲牧師分享,原本是軍人的他,完全以軍中標準來要求同工忠心順服。經歷天父的愛之後,才發現自己的掌控和操控,明白了被乳養的喜樂,並以天父的眼光來轉化教會。
至於來自紐西蘭錫安靈糧堂的林育吟師母,育有6個孩子、生養眾多,曾經她活在錯誤的對婚姻的理解──當才德的婦人,終致產後抑鬱到崩潰。直到有一次周神助牧師和網絡使徒團隊到紐西蘭服事,才嘗到了「在天父的家做女兒的滋味,明白了別人不用為我的情緒買單,學習更多用天父的心同理他人,才讓婚姻中的彼此更靠近。」
夏凱納靈糧堂蘇慎貞牧師,則分享與團隊建造過程中的學習,「自由領受天父的愛之後,就要用天父的手術刀,將一切不合神心意的事務除去。」她開始學習,凡事以愛為出發點,考慮到同工的需要,活出合神心意的生活,有美好的世代傳承。
在分享「牧者個人健康與牧養教會」時,屏東靈糧堂周素蓮牧師直言,她曾經懷疑神的呼召,後來在神超自然的啟示下,才明白自己是以「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造成壓力倍增、夫妻關係緊張、身體自律神經錯亂、靈性耗竭。
曾經,她日夜無法成眠,恐慌、焦慮盤繞、無法聽到聲音。在各科醫生束手無策時,她一度向神求死,人就昏厥了。沒想到當她醒來,靈也醒了!周素蓮回首聖靈的引導,神在四方面帶她重建,包含重建「壇」,回到與神建立關係的地方;重建「殿」,讓聖殿設立在心中,確保神的同在。我與神有好的關係,祂的同在和應許就會存在。
第三個,是恢復倒塌的牆,帶來保護、分別,就不會時常受攻擊。得以設立健康、彈性的界線,用神的眼光欣賞丈夫的獨特性,恢復與兒女的關係。最後,是重建恢復「城」,歷經26年的建堂、牧會,她明白一切有神掌權,「神才是最高的統帥!凡事存敬畏神的心,建造靈宮的團隊,使人成為安息的戰士,邁向新人合一的教會。」
在疫情期間,台中西羅亞靈糧堂阮筱真師母,經歷極大的拉扯與掙扎,因她本是一位宣教士,卻在疫情中回台灣辦證件而留下來,在身份認同上陷入混亂和衝突。在參加了天父的愛牧者密集班之後,改善了羞恥感、失敗感、不安全感;在不斷的浸泡和聆聽中,不再滿足所有人的期待和需要,不再靠自己的努力贏得人的肯定和神的恩惠,並且可以擁抱父親、恢復彼此的關係。
因同工離去而灰心,在天父的愛中尋回新眼光
最後由民雄靈糧堂李國煒牧師分享到「牧者個人健康與偏鄉牧會」。從2006年和鐘玉如師母回應神的呼召,被差派到嘉義民雄,至今已經18年。夫妻倆以熱情搭起一座橋樑,連結了中正大學、嘉義大學等校,成立國小、國中課輔班和服務性的社團。
在偏鄉建堂、牧會的過程中,最難忘的是栽培同工後流失,雖然陸續有人在教會念完生培、神學院,但是往往在大學畢業後,因嘉義的工作機會受限,或是結婚、搬家而離開。他形容,這就像「東石鰲鼓濕地的侯鳥牽遷一般,看著他們飛往人生的下一個階段,長期下來,內心充滿著挫折、灰心。」
後來,鐘玉如發現自己也越來越不健康、需要自救。正好南部靈神開辦教牧學院,讓牧者可以遠距線上修課。於是,她開始每週四浸泡在天父的愛,和一層又一層天父的光照中。至於李國煒,也透過「天父的愛」的課程打理自己的內在,花時間安靜沉澱在神面前,檢視自己內在的問題。
他們也鼓勵同工參加「天父的愛青年浸泡營」,教會的氛圍開始改變,少了勞苦重擔,多了天父的眼光。大家一起操練「五個圈圈」,從情緒、行為、生命歷程、信念想法到核心自我信念,在循環的五個項目中,自我覺察、面對,找到陰影。經歷這段過程,李國煒與鐘玉如更加敞開,明白神培植同工的方向,「團隊有了共同語言,更容易對到心,更加真實敞開內心的深度分享。」
在「情感整全的領袖」尾聲,由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牧師做結,「今天我們能服事神,完全不是靠著自己……,我們能誇的,就是十字架的愛。」每一個神的兒女,不要過度在乎面子和表現,因為「主耶穌已經為我們付上代價,今天在這裡的不管是大教會、小教會、城市、偏鄉,在這個家中沒有外人、沒有什麼皇親國戚,每一位都是神的寶貝、好兒子。」他的禱告是,願神使大家的軟弱和疲憊都交在神的手中,重新得力更新。!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