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四起的動盪緬甸,仍澆不熄宣教的火!

文|林怡均  照片|緬甸小日子粉絲專頁

刊登日期/ 2022.11.03

2022年的緬甸,除了受疫情影響外,國內也戰火不斷,人民生活匱乏、物價飛漲、教育停滯、社會案件頻傳,和平的日子恍如隔世。在這樣的時節,宣教的火仍未熄滅,由台北靈糧堂差派的陳瀅心宣教士所成立的緬甸靈糧活石學生中心、許珍秀牧師主責的南勢角靈糧福音中心、以及台北靈糧堂緬甸小日子團契,都在神的帶領下,走上服事緬甸的新路。

活出信仰,緬甸活石學生中心帶領許多人信主

活石學生中心位於緬甸最大的城市–仰光,學生卻多來自於偏僻的緬北山區,緬甸小日子團契共同發起人、活石學生中心的主要聯繫者之一的嚴文珮説:「瀅心牧師看見那地的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環境,於是把他們一個個帶進學生中心。」她說,活石學生中心透過群體生活、導師的輔導,一起敬拜學習,讓學生們有機會活出基督化的生活,其中還有兩位學生現正在攻讀神學院。

近年緬甸政變發生、內戰頻仍,國內烽火不斷,許多學生選擇回到家鄉與家人同住,於是活石學生中心多出了一些空間,接待受戰火波及而無家可歸的緬甸人,嚴文珮説:「這些逃難者多是信仰緬甸傳統宗教,但透過在活石學生中心生活的日子、透過禱告的力量,有人因此決志信主!」未來,學生中心希望若有機會,能提供到仰光找工作的年輕人住宿,透過生命與生命的連結,傳福音給他們。

外人進不去,神就把緬甸人帶來台灣

疫情期間,許多緬甸的短宣隊被迫取消;如今疫情好轉,卻又迎來緬甸國內動亂,宣教動員看似雪上加霜,但人的盡頭往往是神的起頭。把鏡頭拉回台灣,台北靈糧堂宣植處同工、同時也委身於南勢角福音中心的張馨文説,因為舉國動盪,更多緬甸人選擇向外國發展,台灣教育部也擴大招收境外生,今年約有200位緬甸學生來台就學,南勢角靈糧福音中心許珍秀牧師及其牧緬事工團隊,也第一時間投入關懷。

新北市中和區,一向是許多緬甸華僑落腳的地區,也是南勢角福音中心的關懷族群,現在的會友中,約有10%是緬甸華僑。在2022年9月底,南勢角福音中心進行了第一次緬中雙語崇拜,同時進入校園,帶領學生進行福音崇拜、小組牧養,募集日常用品、開設中文課等,支持緬甸學生在語言、文化、生活上的需要。

提及來台緬甸學生們的需要,張馨文的神情略顯沉重,「很多緬甸學生都是借貸、努力籌錢,才有辦法來到台灣,他們在台灣的生活費非常不足。」特別是現在準備入冬,許多緬甸學生根本沒有足夠保暖的衣服,也因為他們生活比較困難,所以在主日崇拜時,沒有向他們收奉獻,但緬甸學生卻主動表示:「奉獻還是要的,即使只有一塊錢,我們都要奉獻。」這樣為神獻上的心,觸動許多人。

集結網路力量,呼喚關心緬甸的人聚集

從實體宣教到線上動員,在網路上,你可能曾看過「3分鐘,為緬甸教會禱告」、「緬甸活石學生中心近況」、「南勢角靈糧福音中心 主日崇拜影片」、「緬甸街點燈節文化體驗」等圖文內容,幕後推手,是緬甸團契的臉書粉絲專頁-「緬甸小日子」。

緬甸小日子團契共同發起人嚴文珮説,「我們期待透過各樣管道,連結各個愛緬的團隊、機構、弟兄姊妹,透過資訊交流、資源互補的合作方式,將服事緬甸的能量最大化。」

2022年的宣教月也許過了,但是宣教的路程還很長。對於緬甸族群有負擔的人,除了關注粉絲專頁「緬甸小日子」,接受最新的消息、探索緬甸文化的美好;也可以發揮恩賜、進入團契參與服事,發現家門口宣教的契機,並為緬甸的政治社會現狀代禱,用各種方式,回應國內外緬甸族群的需要,必要看見神的大光,照進一切的黑暗中。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