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為了解決問題
文◎喬美倫
刊登日期/ 2018.02.04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太七24~27)
近年來,國際上最夯的學校,是一所沒有學位,但錄取率僅有1.1%的學校——School 42。這是一所訓練軟體工程師的學校,它位在法國,每年有7~8萬人申請,他們必須經過競爭激烈的線上測試,每天都要完成某項新任務,最後只有900人會被錄取。入學之後,沒有老師,沒有教科書,只有專案任務,學生要以自學的方式,完成這些專案,才能進級。這所學校的創辦人Xavier Niel認為「學生應該要訓練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多年來,台灣教育的學用落差日益嚴重,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可用之材,許多學校也開始思想如何在學期間即幫助學生能學用合一。
法利賽人與八股
耶穌時代即指責法利賽人的教學,是「能說不能行」的教導,也是一種「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太廿三3~4)的教導,讓學的人震懾於知識的繁複,只忙於在知識系統中堆疊,卻失去真理的精意。這有一點對應中國古代出仕制度的八股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古代考生應考一定要以八股文來應對,最後只求背誦模仿,結果為官者食古不化,不通時務。
耶穌與創新
耶穌的教學卻讓法利賽人跌破眼鏡,祂的每一項教導,都直指問題核心,並指出解決之道。祂不但教法新穎、價值觀顛覆,對社會的衝擊力道,也足以震動當世代。
教育是為了解決問題
進入廿一世紀,知識爆炸,資訊流通,純知識的學習早已不是主流,無論在教會內,或在職場中,我們都要面對「教育是為了解決問題」這個課題。Problem solving 是所有教育機制的目標,那麼找出問題,設定目標,收集資料,整合資源,跨界領導,將會是下一個世代重要的學習里程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