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事見證:不只是「做家事」,在神後頭、祂給我的更多

照片|職場文教小組,吳奕祥姊妹    採訪、撰稿|古家榕

刊登日期/ 2022.12.12

每個週六、週日的崇拜,經常能看見吳奕祥忙碌的身影。加入主日影視團隊至今,幾乎每週,她都會在現場支援服事:這週站中控台當助導、隔週負責直播拍攝、再下週放投影片或上字幕。

「比起在外頭工作,服事其實是種放鬆。可以把大大小小的事都跟主說,有時甚至覺得,並不是我在服事主,而是主要我跟著祂,看見祂所要我看見的,」回想這段歷程,奕祥的語氣認真:「每次在過程中,主給我的更多。」

因為愛家,挺身分擔家事

提及服事的契機,是2017年一次聚會,朱國樑牧師於台上號召眾人委身。儘管第一時間,吳奕祥難免擔心能否勝任,但待在教會多年,她已對此處生出「回家」的歸屬感,又想起區永亮牧師說過:「家事,需要弟兄姊妹的投入。」於是,身為靈糧堂的一分子,她選擇分擔家事,不單是出於責任感,更是對「家」自然而然的愛。

同年十月進團隊後,吳奕祥從字幕同工開始,隔年再加入攝影服事。因著前輩悉心教導,技巧日益步上軌道,卻仍難免遭遇瓶頸。有段日子,奕祥站攝影機位時,總不知如何配合導播節奏拍攝,讓她不禁懷疑是否真適合這裡?「可是主很神奇,都知道我的軟弱。」才剛生出這念頭,下一次服事,神便賜下超自然恩典,讓她突然開竅,順利掌握適切的視角,「(祂帶我)完全融入其中,那種喜樂是無法形容的。」

更多的服事收穫,則源自團隊本身。吳奕祥深刻感受,相較於職場,教會的包容力明顯更大;遇到挑戰時,也會積極面對取代指責推卸。尤其當聚會中有突發狀況,諸如音控沒聲音、傳輸出現雜訊,大家總會同心協力處理,不會有人抱怨。

除了互相幫助,團隊內也藉由競合提升,比如實況轉播時,為了讓導播採用自己的影像,每位攝影師,會用心打磨更精緻的畫面,進而打造出更高品質的聚會。

「我想,這也是主期待的『合一』吧。」服事久了,吳奕祥益發體會到,一件事的成敗與否,關鍵始終在於「團體」。必須所有人都想做好,方能激發彼此攜手向前。而在過程中,多少會出現「雜訊」,因此,如何讓神的愛介入,並在愛裡彼此調和,隨著眾人成就了一場聚會,神便也成就了其中的每一個人。

服事,也更深改變職場關係

這樣的領受,不僅留在服事團隊,也帶進她的生活。後來的吳奕祥,每當在職場上遇到問題,會先停下來,想想教會同工對她的包容,便更能體諒職場的同仁,雙方有更多的正向回饋、互動,建立真實的關係。此外,過去她總覺得只要肯學肯做,沒什麼是做不到的;如今的她,卻學著更多倚靠主,並更多融入團體,不再專注把自己練強,轉而練習彼此配搭,讓一群人走得更遠──這一切,都是服事前未曾預料到的轉變。

「(服事是)認識主很好的機會,也讓主更深走入我的生活。」吳奕祥用這句話,概括了對服事的想法。就像她所喜愛的詩歌〈成為祝福〉,即使心中會軟弱、雙腳會顫抖,可神的帶領總是超乎想像。而當我們選擇跟隨祂,毫無保留地獻上,在教會內、教會外的地土,都能因而得福。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