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靈糧誌No.52】澎湖新會堂正式動工:與神共同築夢,建造榮美的聖殿

文|鄭以琳、照片提供|澎湖靈糧福音中心

刊登日期/ 2023.12.12

2023年 2 月 4 日,澎湖靈糧福音中心籌備多時,終於迎來了新會堂動土感恩禮拜。「一路上困難沒有少過,但我們是作夢的人,想蓋一間榮耀的教會,讓澎湖人看見基督徒的榮美。」主責澎湖靈糧福音中心的羅維正牧師與陳東琳師母笑言,建堂從十年前的夢想開始,如今不只「美夢成真」,神更超乎所求所想地,讓工程進度超前百分之二十,比原計畫提早三個月,預計在 2024 年9 月完工、2025 年 3 月裝潢告一段落。

澎湖靈糧福音中心的新會堂,位於澎湖馬公市中衛段,距離舊址約十分鐘車程。新會堂佔地 560 坪,主會堂能容納 280人,是現在的三倍。設計時,特別在建築物周圍保留了寬敞的草地,用於舉辦各樣戶外福音活動。

籌備將近十年的建堂計畫,在會友慷慨奉獻、基督徒縣長陳光復的推動下逐漸成形。神更是奇妙的在缺工、缺料的時期,預備了合適的營造公司,讓工程進度超前百分之二十,有望提早三個月,讓一切超前進度,並趕在建築執照過期前完工。

澎湖觀光日益繁榮,基督徒卻流失嚴重
回到起初的開拓,2012 年,羅維正跟陳東琳受母堂差派,回到家鄉澎湖成立教會。「剛回來的時候我很生師母的氣,這是她的家鄉,怎麼到處都會迷路!」三十年後的澎湖,與年輕離開時大不相同。速食店、便利商店俱全,觀光產業日益繁榮,然而,澎湖的基督徒卻快速流失。

1960 年代,澎湖基督徒的主日人數多達3500 人,如今只剩下 500 人。2015 年的趨勢報告中,澎湖更是全台唯一基督徒人口「負成長」的縣市。這些數字,點燃牧師與師母心中「恢復榮美的殿」的渴望。

運用新會堂大草坪,讓市民輕鬆接觸福音
澎湖居民的生活與民間信仰高度結合,活動多以廟宇為中心,要傳福音很不容易。未來新會堂的大草坪,提供了改變的契機。「我們想讓市民容易跟教會接軌,感覺接觸福音是很輕鬆的。」羅維正興奮地分享,未來要在大草坪舉辦「月光音樂會」等戶外活動,少了建築物的隔閡,更有機會融入市民生活。

牧師與師母的企圖心不只如此。「等新會堂建好,我們要舉辦為期四週的『戀夏主日』!」他們計劃結合海島元素,將「戀夏主日」發展成澎湖夏日節慶,在大草坪舉辦佈道活動、提供在地海鮮愛宴,讓澎湖的觀光客,有機會帶著未信主的親朋好友同樂,更自然地接觸福音。

(澎湖靈糧福音中心新會堂的模擬圖。建築物周圍寬敞的草地,可以舉辦各樣戶外福音活動。)

(2023年2月4日,澎湖靈糧福音中心新會堂動土感恩禮拜。)

(澎湖靈糧福音中心的羅維正牧師(右)與陳東琳師母(左)。)

與眾教會同心同行,重返榮耀的屬靈光景

「建造榮美的聖殿,建造憐憫的帳幕」是澎湖靈糧福音中心的異象。目前,澎湖的教會規模都不大,容納人數約百人上下,待澎湖靈糧福音中心新會堂落成,將近 300 人的場地,可以舉辦全澎湖的青少年事工,讓澎湖的孩子在家鄉就能受到裝備。教會也會參與急難救助等關懷事工,持續耕耘弱勢族群。

澎湖福音的興盛,無法靠單一的教會。因此,羅維正極力推動教會的合一,也鼓勵同工預備好自己成為神的器皿。如今,澎湖靈糧福音中心已有四十位生命培訓學院的學生,陳東琳更是每期都親自陪伴學員,一同讀書分享。

在新堂建好之前,今年十月,澎湖首次舉辦「城市祈禱午餐會」。澎湖靈糧福音中心期許自己,當個「重返榮耀的吹角者」。他們深信,神恩待新會堂建造,是為了連結澎湖眾教會,一同重返榮耀的屬靈光景。

如同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在動土感恩禮拜時,所宣告出的神的心意:「這是個跨世代的夢,因為這個夢不只是上一代在做,下一代也跟著做。更重要的是,這個夢,其實是神自己的夢。」澎湖正在與神共同築夢,要蓋一座榮美的聖殿,讓整個島嶼,再次迴盪讚美耶和華的歌聲。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