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有「世代傳承」計劃?

口述◎區永亮.整理◎盧映廷

刊登日期/ 2018.05.13

家庭是轉化的根基

「轉化是我們的責任,家庭是我們的見證,宣教植堂是我們的使命。」如果要畫出一個轉化三角形,我相信家庭是三角形的底層。家庭應該成為職場轉化、宣教植堂的根基!

服事至今,我發現若是家庭關係沒有被建立起來,弟兄姊妹會經歷很多拉扯和難處;若是子女遇見困難,活在需要當中,父母心中就會有虧欠,無法專注擺上事奉。所以當這些年看見轉化事工有美好果效時,我更加覺得後面幾年必須下功夫在家庭事工中,於是與家庭事工的同工有許多討論和規劃。

信仰傳承從關係開始

家庭能夠興起不是因為教條!孩子需要看見我們活出信仰的榜樣。記得我的孩子讀初中的時候,會問我或媽媽一些問題,我就開始分享,以為自己在教導她們,而當下若是氣氛不好,她們就都不講話;但如果氣氛好,她們就會蹦出一句:「爸爸不要再跟我們講道了!」我才發現,如果父母的信仰可以臨到孩子,關鍵在於親子之間的關係。

隨著孩子的成長,若是親子關係缺乏正確經營,或是沒有共同事物聯繫彼此的話題、關聯,父母跟孩子會慢慢變成在同一個屋簷下,卻過著兩種毫無關聯的生活。

我的大女兒大學畢業時,我覺得對她有很多虧欠,因為身為傳道人,真的鮮少花時間陪孩子做些什麼,甚至很多娛樂都是由弟兄姊妹帶著她們去的。所以有一天我對她說:「Judy,今天爸爸要陪妳,妳可以安排任何想要的行程!」她非常開心,但那天我相當辛苦,因為她都帶我去一些女孩子去的地方,像是買化妝品之類,我一個大男人站在那裡真的很彆扭。但看見女兒興奮的笑容,我想親子相伴的時光真是無法取代的珍貴。

所以為什麼要有2018年至2020年的「世代傳承」計劃?因為這是一個去建立彼此關係的機會,創造親子之間共同的回憶。

父母為孩子禱告領受聖靈

身為一位父親,我給孩子最大的幫助,不是聖經知識,而是我為他們禱告,使他們經歷聖靈充滿。甚至我的孩子曾經告訴她朋友:「你要讓我爸爸為你禱告,那真是太棒了!」

我和妻子曾服事一個家庭,夫妻因著被聖靈充滿,希望孩子也能領受,於是邀請我們到家裡去服事他們。但當天我有一個感動,邀請他們為自己的孩子禱告領受聖靈。雖然他們一開始很驚惶、認為自己辦不到,但他們真心地向神禱告,知道這是肉身的父母無法給予孩子的,唯有憐憫我們的神,才能憐憫我們的孩子。最後他們淚流滿面,看見聖靈極大的工作,甚至還沒有碰到兩個孩子,孩子就被聖靈充滿,倒在沙發上。

我相信神的靈要透過父母,把極重要屬靈的產業帶給孩子!這也是我們渴望在「世代傳承」計劃中,看見的美好見證。

————————————————————————————————————

落實「世代傳承」,讓家成為見證

文◎家庭事工中心

去年底,當區永亮牧師向教會傳遞「世代傳承」的異象,同時與家庭事工中心廖承增牧師討論,希望透過一個系列的計劃,促使教會中的家庭,不論是兩代、三代之間,能夠有一些時間、一些方式建造更新。

過去六年,家庭事工中心設計多項課程,我們所盼望的,是每一位基督徒,不論是個人生命或家庭關係,都可以不斷地被建造臻於成熟。所以我們透過親子課程,提升父母在每個階段的教養知能與實作;「愛情方程式」課程提供20歲以上的教會青年學習健康兩性關係、如何選擇合適對象、分享戀愛的歷程,甚至如何好好分手;在「婚前輔導」課程及「新婚教室」課程中,幫助兩人對焦,探討影響親密關係的多個面向(如個性風格、原生家庭、財務觀、姻親關係……),並操練深度而有效的溝通;「濃情蜜意」夫妻營會及「真愛不斷線」帶狀夫妻課程,帶來婚姻關係的保養與更新。

當我們更多思想區牧師的提醒與勉勵:「『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是神國的彰顯與推展,需要靠著一代一代推進發揮,並且不只是知識的傳遞,還包括經驗的分享。」我們再次感受到,最核心的一種傳承是發生在家庭中,因此一個人不只是長得像父母,他說話的方式、價值觀、判斷思考方式、待人處事與信仰,實在深受家庭影響。究竟當如何行,才能使父母經驗過的神,也成為下一代的生命經驗呢?

當今整個社會環境、媒體與教育(甚至是家庭教育)所傳遞的,正不斷地把下一代推向一種以「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只有我的需求是至關重要!一個令人憂心的影響是,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大多數的人與家庭的關係也漸行疏離,更遑論看重「孝順」,與尊榮祖父母輩。新一代的父母重視孩子的課業與才藝,甚至超過了親子關係!12年國教上路後,2016年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進行電話民調,收集全台1174名受訪家長,調查幼兒園、國小、國中的學生課後輔導情況,發現從幼兒園到國中的家庭,超過7成仍在補習,每週平均時數4~6小時在學科、4小時在術科。高達67.64%的家長每週平均在家陪讀時間在5小時以下,平均每天花不到1小時陪伴孩子……。(註1)

「陪伴」也許才是最重要的!

區牧師說:「我們要想辦法讓父母和孩子湊在一起!」當我們尋求神的心意,便深知這一棒的傳遞將會帶來整個家庭關係的更新與突破,於是策劃出2018~2020「世代傳承」計畫。在這三年裏,教會將陸續從「親子關係」、「家庭營造」、「世代服事」三方面,提升親子關係、培養親職能力、落實家庭屬靈教育,興起教會中更多稱職父母,讓家成為我們的見證!

我們規劃出三個主題,包括:
2018以「親子關係」為主

  • 主題:「家,讓我們親在一起」
  • 目標:透過活動培養親子關係,在兩代合一中傳承基督信仰。
  • 方式:召聚父母、親子特會、親子路跑嘉年華、以「親子關係」為主題的講座。

2019以「家庭營造」為主

  • 主題:「家,齊來建造!」
  • 目標:透過信息、召聚、課程、共學,提昇親子質與量,建造家庭。
  • 方式:主日信息、家庭祭壇推動、共學課程、以「家庭營造」為主題的講座。

2020以「世代服事」為主

  • 主題:「家,是我們的見證!」
  • 目標:透過以家庭為單位的服事,使家庭成為榮耀神的見證。
  • 方式:親子短宣、福音行動、公共服務及教會內的服事,以「親子服事」為主題的講座。

今年開始「家,讓我們親在一起」!

今年,我們以「親子關係」為主軸,2018「家,讓我們親在一起」系列活動也已於4月開跑。家庭事工中心與青年牧區結合了多場講座與特會:

4月14日第一場的父母增能講座「親子共舞不亂拍——如何避免教養疏忽與錯誤」,由洪英正教授、廖承增牧師、晏信中牧師分享豐富的教養、育兒經歷,並召聚年輕世代的父母,與教會一起來做些不一樣的事,讓家庭融入、享受的事。讓信仰在生活中可以如此自然地發生,使「我們不將這些事向他們的子孫隱瞞,要將耶和華的美德和祂的能力,並祂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詩七十八4)

4月我們同時啟動「親子探索隊」報名,活動在7月及8月下旬,提供小組、小區、甚至牧區家庭參加,與一般暑期營隊不同的是,我們要讓學齡前直到中學的孩子都有機會、都喜歡跟父母一起去冒險、體驗!經由專業的引導員設計活動、引導反思,讓父母與子女,在一場共同的新經驗後,有機會停下來好好思想、面對彼此關係,進而產生一個新的凝聚力,可以學習表達情感,為家庭關係展開新的一頁!我們特別徵召一批親子探索隊志工,不論您是有各樣活動專長的父母、青年、教會兄姊,都歡迎加入!(註2)

緊接著4月27日舉辦「從心合一」特會,有別於去年,今年以「親」為主題,黃維仁博士於下午場與教會兄姊分享如何「在團隊中建立親文化」,幫助團隊服事中建立真正的安全感,並提升牧養關係,帶出健康有愛的門徒、小組、及教會。並於晚上場分享「家讓我們親在一起」的秘訣,提供每一位參與的朋友,以愛的智慧創造親愛、敬重的家庭關係!

5月份是教會的家庭月,將有三次以家庭為主題的主日信息,分別由區永亮牧師、周巽光牧師、周巽正牧師三位牧者,更多地從聖經真理和生命分享家庭關係。

5月29日~5月31日「超自然家庭親子特會」由國度豐收協會主辦,家庭事工中心協辦,讓我們的家庭營造出屬天的教養環境,並塑造超自然生活氛圍,讓天國文化深植在我們的家庭親子關係中。

7月9日~7月12日「AI.革命」才藝品格營,今年才品不再一樣,我們將徵召父母成為營會同工,透過近距離接觸與同工這份新角色中,從不同角度認識青少年,學習欣賞肯定青少年的活力、潛能與團隊合作,一起在信仰的學習與服事中更新關係!

10月27日「Running Family 路跑嘉年華」將是今年最後一場也是最大型的活動,由家庭事工中心徵召各牧區一起籌備,目的是要讓教會所有的家庭都動起來,享受親子活動之歡樂體驗,在輕鬆互動中凝聚家庭關係,從而帶動社會對家庭的重視。

11月17日「為你喝采」感恩日,11月是感恩的月份,當我們回首整年,看見神透過教會帶領家庭,而我們的家庭確實都跨出去了,有更新、有突破,我們要為彼此喝采,要以雲彩般的見證將一切感謝、頌讚歸給耶和華我們的神!

註1:資料來源: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9918

註2:2018「親子探索隊」志工招募,報名連結:
https://goo.gl/svrGM4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