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打造單身者的另類家室

文|岳昕、陳怡璇,照片|張儀貞

刊登日期/ 2023.09.13

談單身,是華人社會下敏感的議題,當未婚嫁者被傳統文化拿放大鏡檢視,在婚姻中觸礁而單身者,更需要擁有不一樣的眼光,經營人生、走在神的豐盛中。台北靈糧堂張儀貞所帶領的小組,主要陪伴婦女面對婚變,走過情感創傷、修復生命的歷程,一陪就是20多年。

作為失婚過來人,至今單身的張儀貞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1997年台灣政治環境動盪,因為擔心戰爭爆發,我與先生討論移民計畫,後來由我帶著兒女到澳洲生活,而先生則在台灣打拚事業。長期分隔兩地,先生竟然外遇,當時我相當震驚,因為我們的感情平順,平常也沒什麼爭吵。然而先生突如其來提出離婚要求,這對我而言相當難以承受。當時我很絕望,唯一的出路是重新回到教會,跟隨神,緊緊抓住祂。」

陪伴與傾聽,從不缺席組員的重要時刻

突如其來的婚姻觸礁,使得張儀貞人生開啟了新的樂章,她回到臺灣、穩定在台北靈糧堂聚會,後來也成為小組長。後來教會如果有姊妹遇到婚變等情勢,胡毅牧師會優先介紹她們到張儀貞的小組聚會,也包括教會外展單位、大安婦女中心的未婚單親媽媽們。

張儀貞看重小組「家」的氛圍,每一次聚會都親自下廚預備晚餐;有些單親婦女也會帶小孩來聚會,「大家敞開、彼此分享陪伴,聆聽各自的經歷、不去批判。」這些年來,張儀貞用心接待每一位組員,她的行事曆記滿每一位小組員的重要活動,例如:生日、就醫、受洗等等,盡可能地陪伴,使組員感受到被照顧、被愛。

「看似我在付出,其實她們也陪伴我,有一次我難得前夫家的家庭聚餐,很緊張、也特別精心打扮,甚至詢問小組的姊妹:這樣穿好不好看?她們的回應讓我備感自信。」張儀貞深刻感受到自己不孤單。

在愛中見證神改變人的生命

張儀貞觀察,對單親姊妹而言,「饒恕」往往是最難的主題,為了強化真理建造,她會在每天早上聆聽教會的靈修教材後,寫下自己的領受,傳給組員。每每看見小組員生命成長、或是禱告已久後組員的孩子受洗,總是備受激勵。「有一位再婚姊妹,信主多年,未曾建立讀經習慣,但某次碰到婚姻問題時,她需要作出改變,開始認真聽喬美倫老師的職場靈修Podcast,自此成為『喬粉』。」「還有一位姊妹生活上遇到困難,跟大女兒產生很大的歧見,原先個性強勢的她,意識到自己的教養方式需要改變,所以自省,回到上帝的面前,也開始建立靈修習慣。」

重新建立家室,一個有愛的大家庭

人生旅途中,能有相互陪伴的肢體是何其寶貴。張儀貞感性表示:「我曾經等待丈夫十八年,在生命低谷時,也是這些組員給我支持與力量。同時我也見證小組員在各自生命風暴中,最終神使用不同的契機,帶領大家生命突破、逐漸茁壯成長。」

現在已經退休的張儀貞,更有時間照顧、陪伴小組員,她分享這一路走來,服事單親媽媽最重要的心得是:「毫無保留的接納跟陪伴、在每一個重要時刻盡量不要缺席,不要讓她們感覺是孤單的。」張儀貞也渴望小組能傳承,帶領小組姊妹開拓新的小組,讓更多有需要的婦女,在教會中經歷到從神、人而來的愛與接納。

最後,張儀貞表示自己曾多次領受過一段經文,歷代志上第17章10節:「我必治服你的一切仇敵,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當年她因為這段經文,苦等丈夫回頭,現在回首這次思想這段經文,她體悟到:「為什麼建立家室就一定是去組建一個完整的家庭呢?原來它可以是單親卻溫馨的家庭,也可以是經營一個充滿愛心跟歡笑的小組!建立家室是由自己定義的,只要幸福、喜樂、充滿安全感,它就是「家」。

  • 單身
  • 小組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