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追求公義,翻轉企業價值觀
作者:文◎樊家琪 來源:期刊 - 2018靈糧季刊第四季 - 2018-10-22出版 類別:社會關懷
刊登日期/ 2018.10.02
創世記一章28節中,「上帝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上帝早已將管理這地的權柄賜給我們,如今,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可以為社會或環境問題做些什麼呢?
善用專業,回饋和改變社會
這些年「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在全球興起一股風潮,台灣也在2014年宣布進入「社企元年」,到底什麼是「社會企業」呢?
就廣義來說,「社會企業」指的是用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個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組織,其組織可以以營利公司或非營利組織之型態存在,並且有營收與獲利;但與一般企業不同之處在於,其中部分的獲利主要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繼續解決該社會或環境問題,而非以出資人或所有者謀取最大的利益為主要目的。
作為台灣社會企業的先行者——活水社投總經理陳一強弟兄(註1),在國內各項推動社會企業的創新、創業活動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不過,早年在勤業會計事務所擔任管理顧問工作十多年的陳一強,可不是一開始就對「社會企業」有這麼多的熱忱與負擔。
2006年對陳一強來說,是生命中極為特別的一年。當受洗十年、結婚九年的他,終於迎來禱告已久的小生命,感恩之餘,不禁開始思考:自己有多少時間能夠陪伴孩子?更重要的是,孩子未來身處的台灣社會,正浮現日益漸增的社會問題,環境也越來越惡劣。
同一年諾貝爾和平獎出爐,得主是來自孟加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及其所創辦的「鄉村銀行」(Grameen Bank;孟加拉語,Grameen意即「鄉村」)。這位窮人銀行家尤努斯所提出的「不以利潤極大化為目標的社會性事業,同時可讓企業獲利和為窮人創造福祉」,讓陳一強認為社會企業或許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出路之一,因此他決定善用自己多年企管顧問的專業,回饋社會、改變社會。
2007年初,陳一強協助輔仁大學創立了台灣第一個「社會公益創業研究計劃」,並於2008~2011年期間加入台灣第一家社會企業創投公司「若水國際」;之後,在2014年,與來自台灣及矽谷不同領域與專業的社會中堅,以實驗性俱樂部眾籌的模式(club funding)成立活水社企投資開發(B Current Impact Investment Inc.,簡稱「BCI2」或「活水社投」),致力讓社會企業在台灣開枝散葉。
陳一強將活水社投定位為一個「開發社會企業的平台」,一方是充滿理想並以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為使命的社會創業家——活水提供資金、商業模式、產業資訊等育成服務;另一方則是擁有資源、資金的社會投資者——活水提倡用投資取代捐贈,為出資者打造高度透明的投資架構,並邀請主要出資者擔任諮詢管理委員,實際參與社會企業的開創與營運。
社會企業的異象就是追求公義,翻轉企業價值觀,「從事社會企業有信仰是蠻重要的,這十幾年下來,我們一路摸索,從無到有,其實,每一步都有神自己的帶領,有時候或許不是這麼快就會發生,但在過程中學習等候,觀看神要做的事;我要說,萬事互相效力,在神豈有難成的事!」陳一強說。
「還有,禱告是非常重要的,」2017年開始,陳一強和台北靈糧堂的陳冠民傳道、台北樣教會的徐慎明傳道,針對跨教會的社企領袖組了一個「為台灣社企職場禱告」聚會,「我們每個月聚集一次,以個人分享或是敬拜讚美的方式,期望用禱告托住他們,也希望能讓大家更凝聚在一起,成為彼此支持與走下去的力量。」
領受呼召,放下工作先「回家」
也是「台灣社企職場禱告聚會」一員的李宛珊姊妹(註2),與「得人資源整合創業」(以下簡稱「得人」)夥伴蔡淯鈴姊妹同是頂著高學歷光環,並在職場上有著十分傑出表現的現代女性;其中李宛珊畢業於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曾在投資銀行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可說是捧著人人稱羨的金飯碗過日子。不過,在她結婚、生子之後,深刻地感受到,在台灣職業婦女所要面臨的困境和種種內在掙扎,就是:如何在工作與家庭的兩端找到平衡點?
「耶和華上帝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耶和華上帝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耶和華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創二19、21~23)「家庭」是上帝造人以後建立的第一個組織,只是隨著現今社會型態的改變,令許多職業婦女在工作與家庭上難以兼顧。
當初為了所愛的人,面臨「工作或家庭擇一」的選擇時,李宛珊為了愛選擇了家,收起套裝與公事包,離開了職場;現在,也是因著自己所愛的家的緣故,想再回職場上班。但離開了兩年、三年或是更多年,這一步要怎麼跨出去呢?
來自信仰真理的教導與自身的經驗,李宛珊希望幫助有心重回職場的女性,能夠隨著生命中的不同角色,有適合的工作型態,可以兼顧家庭,也可以多愛自己,而下一代更可以在愛和陪伴中成長;因此她結合過去經歷,協助新創事業募資及營運策略發展,期盼台灣企業更加重視人才,致力推廣「企業得人、人得幸福」的友善職場。
「我們不是做人力資源平台,我們希望從心理層面,重新建造她們的自信心,讓她們肯定自我價值,『雖然離開職場一段時間了,但是我仍然是有用的』;另一方面再教導她們學習現在職場上必需具備的專業技能,最後再透過媒合的方式轉介到適合的公司進行面試。」李宛珊滔滔不絕地說著。
「因為這些女性過去在職場上其實已經都有不錯的成就和表現,只是在離開一段時間後自信心逐漸下滑,所以最重要的是讓她們先恢復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這一點和目前市場上人力資源平台是完全不同的。」得人也是國內第一家,專注在協助高學歷女性重回職場,並取得私立就業服務特許執照之機構。
自2016年成立以來,「得人」一度面臨營運資金上捉襟見肘的窘境,但李宛珊及另一位共同創辦人蔡淯鈴深信萬事互相效力,只要是神要做的事就一定會成就,所以除了她自己迫切禱告外,也請教會小組為公司經營代禱。2018年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為協助高學歷女性重回職場並連結友善企業,首度推出「婦出江湖」試辦計畫,而得人正是受勞動力發展署委託辦理專案的企業。
另外,有了台北市產業發展局的創業補助金,「得人」不止順利渡過資金缺口危機,更藉著專案深入台灣各地舉辦課程、講座,將業務範圍擴展至中、南部地區,「神所做的事總是超乎我們所求所想。」下個階段,「得人」要往哪裡去?李宛珊和她的團隊將繼續用禱告尋求神的心意與帶領,她深信,只要有神的同在,往哪走都是最好的道路!
註1:陳一強弟兄為台北靈糧堂東西中區小組長、東區執事。
註2:李宛珊姊妹為台北靈糧堂東西中區會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