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宣教現況:最不安的時候,神仍然在工作

文/文字團隊古家榕,照片提供/宣植處

刊登日期/ 2024.05.13

 「若要用一個詞形容緬甸,我會說是『不安』的。」這是台北靈糧堂宣植處專案負責人Rick(林明勳),針對緬甸現狀的描述。「去年(2023)聖誕節,歡慶耶穌降生的時刻,我的緬甸親人被炸死了。」這,則是宣植處同工張馨文的切身經歷ーー不安、炸彈和死亡,構成了人們對緬甸此刻的理解,然而,如同二人平穩語調下,難以被準確言說的憂傷,每一句敘事所指涉的,從來都是一群更龐大的、正在受苦的靈魂。

  2021年2月1日,緬甸軍事高層發動政變,逮捕以翁山蘇姬為首的執政黨領袖。一夜之間,安定的生活被打碎,民眾落入「緬甸國防軍」跟「人民防衛軍」的對峙中,不知該何去何從。且隨著內戰越演越烈,孩子不能上學,年輕人不敢上街,唯恐被軍政府抓去補充兵源,就連騎乘機車,都被視為「意圖投擲汽油彈」的違法行為。城市裡,出現大量站崗的軍人,管控秩序,更管控自由。「今年(2024)初我重返緬甸,一上車,便習慣性拿起手機紀錄,」Rick在訪談中提及,「結果,車子經過一處哨點,同工立刻壓下我的手,原來我(錄影)的舉動,是可能會被士兵『合法擊斃』的。」

  習以為常之舉,卻有危及性命之虞,直至今日,這仍是緬甸的日常。可隨著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全球目光聚焦至東歐糧倉,緬甸的動盪,漸漸被世人所遺忘。幸好,「神仍然在工作!」張馨文說。   

活石學生中心,在動盪的時刻站立

  2011年6月於仰光永盛區成立的「活石學生中心(下稱活石)」,在陳瀅心牧師的劬勞澆灌下,現已養育出第三代。緬甸政變後,活石除了照顧留下的五位大孩子,也收留了十位泰緬邊境「克耶族」的成員。這群年幼的孩童,雖來自巫術部落,又因戰火和父母分離,卻對神極度渴慕,也無比感恩知足。不僅常常喜樂、不住禱告,更自發性地煮飯、打掃,為活石貢獻己力,讓同工在感動之餘,更致力在真理與生活上,建造他們成為神國器皿。至於已成年的學生,身處就業不易的大環境,活石亦為其開設培訓課程,並透過線上關懷,讓被迫離鄉謀生的孩子,仍在神的愛裡被堅固。

  時至2023年,陳瀅心更在神的帶領下,承租了鄰近宅邸,開展「社區花園」事工。眾人以「中文班」為媒介,面向社區進行招生,一來彌補兒童因停課而生的空白,二則與居民深入連結。可礙於當前情勢,大型聚會有煽動叛亂之嫌,也易在交戰中成為攻擊重點,2024年起,除了31個實體中文班學員,活石也透過其他事工方式,在不擴張規模的前提下,擴大福音影響力,並回應世界的需要。

  此外,距活石25分鐘車程的地方,近期也有台商奉獻其工廠內部,無償開放給學生中心使用;同樣地,在市中心的宗教區,教會也有一處空間,因疫情和政變閒置。因此,在社區花園的推動、線上拼音班的推廣之外,是否要開拓職場事工,又要如何活化市區資源,並避免引來政府關注,活石的下一步,亟需尋求神的智慧和指引。

(克耶族學生聚集讀經禱告)

政局、治安、排外,緬甸宣教的當前困境

  儘管如此,宣教工場的現況,依然不容樂觀。「政變之後,感覺這些年撒的種子,好像被仇敵偷走,信仰對他們(活石一、二代學員)來說似乎被挖空了。」內戰砲火不斷,隨時會死亡的恐懼,夾雜著生存壓力,難免讓人動搖。尤其成年的大孩子,工作不穩定,收入卻很低,不出國幾乎毫無機會,望著死氣沉沉的前景,信仰頓時顯得很無力。事實上,不只是孩子,宣教士面對的挑戰也很真實。比如,張馨文提到,從永盛區開車過去宗教區,光是單趟的油錢,就是當地成年人的一日工資,更遑論紊亂政局所致的治安、簽證和排外問題,皆讓「緬甸宣教」顯得困難重重。

  「但,2017年當我用無邊界專案實習宣教士的身分進入仰光,神很清楚地告訴我:『不要忘記緬甸。』就像尼希米,雖然不在自己的家鄉,卻不忘自身所流的血液。」身為緬二代,緬甸之於張馨文,始終有其獨特意義,她也時刻謹記,自己是為神預備復興器皿,回應呼召,可以不只在緬甸。

  近年來,由於台灣的新南向政策,不少緬甸年輕人,藉著建教合作的機會來台。「我相信,四散的人只是暫時的,」長期跟進在台緬生張馨文表示,多數緬甸的基督徒,與神的關係並不深,卻因著來到台灣,在台北靈糧堂「緬甸小日子」團契、青年牧區學生區、南勢角靈糧分堂、以及其它友堂所設立緬甸團契的關懷下,進入屬靈的家中持續被餵養,得以在神的愛裡重塑信仰,「若他們在這裡遇見神,就能成為復興器皿的一個。」

  而在「跨國培育」之外,台灣的「本地支援」也極其珍貴。無論是參與團契、守望禱告、或是引入境外的消息,都是基督徒可以回應緬甸需要的方式。「俄烏戰爭後,很多緬甸人覺得被放棄了,」張馨文心疼地說,「只要多一個人關注緬甸,緬甸就會被世界更多關心,就有更多資源能進到這裡。」

(中心裡最小的兩位學生)

抗議的女孩:孤身一人,仍未屈膝

  「今年一月,從緬甸回台那天,我去機場的路上,在永盛區的公園轉角,看到有位年輕女孩,」最後,關於緬甸,Rick也分享了個印象深刻的畫面,「她站在十字路口,周圍都是持槍的阿兵哥。而她就那樣孤身一人,站在川流不息的路口,在士兵的注視下,高舉她的手,安靜地比出抗議的手勢。」

  沉默,無聲,卻有力量,一如未向巴力屈膝的眾先知,更如同上帝持續的作為。

        時至今日,神仍然在緬甸工作。

——

想知道更多緬甸宣教的動態,歡迎點選本集imission1 podcast:
S4E5 緬甸宣教士的心聲:我回不了台灣,因為我放不下孩子們 feat陳瀅心宣教士

相關文章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
2025.03.20
21天禁食禱告見證:回到與神的連結中,從新開始、美好事正在發生!
21天禁食禱告會將邁入第三週,在場場禱告會中,眾人領受聖靈的澆灌。來看三位弟兄姊妹的見證: 回到與神的連結中,更深認識神的話 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邱彥彰 21天禁食禱告前的一個主日,周巽正牧師說,禁食最重要的核心是,回到與神親密的連結中,所以我以此為目標,開始每天一餐的禁食,並成功禁食了前三天。在第四天晚上,忍不住吃了東西。不過當晚,小組有例行每週一次的線上讀經,跟著教會進度一起讀創世記一到三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