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轉化中的亮光
作者:文◎謝明宏 來源:期刊 - 2017靈糧季刊第三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教會事工
刊登日期/ 2017.08.24
「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
離開傷心地
1988年,緬甸軍政府執政時在仰光大學鎮壓學生運動,當時的大學生陳瀅心親眼目睹軍人開槍射殺學生,心中充滿了恐懼、害怕,也對國家政府徹底失望。她和家人選擇離開那個令他們傷心、難過的土地,雖然那裡是他們生長的地方,也是他們的家,但她的全家從此分散在新加坡、美國和台灣……各地。
陳瀅心在心裡對自己說:「永遠不回來緬甸!」
宣教士重返家園
2008年仰光發生了世紀大風災,災區廣大,災民無數,緬甸軍政府拒絕外界援助,並封閉媒體採訪。那時陳瀅心聽見自己的家鄉蒙受如此大的災難,就流淚哭泣禱告,神的靈感動她,要回到過去曾誓言不再回去的地方。
陳瀅心在台北靈糧堂支持及差派下,回到了那個曾經熟悉,卻又十分殘破的城市——仰光。老舊的建築,高低不平的街道,冒著黑煙、嘶聲力竭依舊奔跑的老爺車,加上隨時都可能發生的停電,就是軍政府執政四十多年的寫照。
陳瀅心把荒廢二十年的老家重新整修,成為禱告的殿,街坊鄰居、同學遇到她都會問說:「妳為什麼回來?」
回到仰光的第三年,陳瀅心宣教士租了一棟老舊木屋,建立活石學生中心,並親赴緬北地區探訪少數民族的家庭,招募14位孩子來到仰光,除了關心他們的課業,更幫助他們靈命的成長。其中有位小女孩黃珍蝶,自幼生長在緬北貧困的山區,七歲時因意外跌倒而造成左臂骨折,雖在當地治療,卻因技術不足,反倒使骨折處變形歪斜。隨著身體的發育,歪斜情況日益嚴重,珍蝶心生自卑,長年都穿長袖衣服遮蓋手肘畸形。生活上的不便和手臂的痠痛,使可愛的珍蝶無法享有正常的童年生活。
醫療短宣發現珍蝶
陳瀅心宣教士的堂弟陳俊和,十二歲時也離開仰光,來台灣求學,成為骨科醫師,在嘉義基督教醫院服務。2013年參加嘉義基督教醫院的緬甸醫療短宣隊,有機會到活石學生中心,注意到珍蝶手肘彎曲的情形,經診視後認為如果將珍蝶安排回台灣,以台灣的醫療技術應可完全治療她的手肘。
接下來是一連串的協調與安排,活石學生中心與台北母堂聯絡,確認可全力協助珍蝶申請來台就醫,並負擔相關之旅費、住宿、交通及生活照顧;陳俊和醫師則與嘉義基督教醫院陳誠仁醫師確認免費為珍蝶手術治療。
來台就醫,領受基督的愛
2017年三月下旬,珍蝶姊妹在台北母堂同工鄧國治的陪同下搭機來台,並由陳金發宣教士夫婦負責照顧其生活起居。
隨後,在台北母堂與嘉義基督教醫院共同安排下,南下嘉義,順利完成手術,必在台北停留一個多月直到完全恢復。
在台期間,珍蝶充分領受台灣家人的愛,也走訪了萬華、大同等福音中心,並去國語日報學「國語」。原來,國語帶給她這麼大的幫助,使她能與人溝通並起來為她的身體得醫治作見證,大大地榮耀神。
珍蝶的胳膊不再彎曲,美麗的蝴蝶準備展翅飛翔。
台灣雖好,但想回家
來台一個多月,吃得飽、睡得好,珍蝶體重增加了,皮膚變白了,交了許多新朋友,視野被打開,但她說她「想回家!」她想念緬甸的同學、家人。
五月十五日台北靈糧堂與嘉義基督教醫院共同為珍蝶的醫治之旅舉行了記者會,會議主題是「跨越2500公里的愛,緬甸少女不再胳膊向外彎」。五月十六日,萬華靈糧福音中心短宣隊陪同珍蝶帶著信心和笑容回到仰光,展開新生活。
萬事互相效力,神國資源整合
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看見台北靈糧堂(宣植處、影視部、福音中心)、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醫生、公關、宣教部門)和仰光活石學生中心,在神的旨意中,作了一次美好的見證,是嘉基與靈糧堂的合作,也是醫療與宣教的結合。
嘉基願意提供類似的醫療協助給偏遠地區的孩子,幫助他們來台接受醫學教育,提供假期實習機會,預備他們可以回到自己家鄉服事他們所愛的同胞。台北靈糧堂更願意透過遍佈各地的分堂,幫助偏遠地區有需要的孩子,使他們身心靈都得益處,並為神國預備更多的器皿。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宣教植堂處副處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