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刊登日期/ 2025.04.08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就是無法影響或改變跟我個性或經歷不同的人。空有滿腔熱情但是所能做的很有限。
記得進牧靈讀書前經歷自己孩子在生命中的低潮,另外也看到一些因受傷而離開教會的年輕同工。他們多麽像是需要被拯救的迷失之羊,但是當年的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眼睜睜的看他們「被放逐」或「自我放逐」。如今經過牧靈的淬煉,我已具備一些專業能力,比較知道如何尋回及妥善陪伴失落的那隻羊。
除了學習各種諮商或介入的技術,我也在數年的屬靈操練和耳濡目染之下成為一個更具同理心、有耐心、體諒人的牧羊人。之前有人提醒過我:我對與我不同之人是沒有耐心的。雖然外表可以調整不耐的態度,但是從心而出的疼惜愛護卻需要時間的養成及內化。所幸在牧靈的這幾年我漸漸長出內外一致的溫柔與包容,讓我所關懷的對象能對我很自然的敞開,並感到安全感。而這也惠及我周圍的家人、朋友們,他們是最先受惠的一群。
整合的能力
牧靈的教導讓我口袋裡有多種工具,可以為受輔者帶來適切的幫助。我之前在教會輔導的方式是以醫治釋放來介入,但發現有的人並不一定是預備好的,所以有時是看不出有什麼果效。另外,醫治釋放的快、狠、準方式像是在動一場手術,因此並不適合某些狀況的人。而在牧靈得到的三股繩子讓我擁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彈性。我可以視受輔者的情形來成為「家醫」以溫暖傾聽,時而成為「外科醫生」與聖靈一起「動刀」做醫治釋放,又可以成為「復健師」來鞏固恢復。這是適合我也是我喜歡的輔導方式,因為我可以更細緻、更「有血有肉」的關懷對方,而不是輕輕忽忽地說「平安了」。
人和資源的連結
牧靈有來自四面八方、橫跨數十間教會的同學,因此能夠在這裡熟識各教會的牧養階層,這是我在學校的另一個大收穫。經過三年半的同窗共學,我們有很親密的革命情感,隨時都能在資源上、人力上互相支援、互通有無,讓我們在學習上以及教會服事上都能得到即時的資訊或協助。很感恩可以結交到有同樣使命異象的同伴,一起成長一起奔跑天路。這種跨越教會的友誼對我這個有點年紀的學生來說算是十分珍貴的,是超過我所求所想的關係網。當然,牧靈大家庭更是一個臥虎藏龍的群體,也是強大的後盾,所以我進入「寶山」這幾年可說是滿載而歸、收穫滿滿,很榮幸也很欣喜可以在牧靈被裝備四年。我知道這是上帝賜給我的特別禮物!(本文作者為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牧靈諮商科畢業生,台北真理堂小組長)
相關文章
